APP下载

无畏与无奈:新冠疫情下的广州港引航员

2021-05-24

珠江水运 2021年8期
关键词:广州港引航员防护服

文|本刊记者 图|

引航员穿防护服登轮。

二十余年的漫长培养周期、仅两千余名从业者的“小众群体”、高收入与高风险并存......这是外界所能看到的引航员“职业印象”。但在疫情之下,引航员在固有印象之外,还承担着第一个与外轮打交道的担忧与顾虑,至少三四个小时穿着防护服的引航任务,以及变相增加的工作时长。这些新变化与新挑战至今已一年有余,压力与负担依旧存在。无畏与无奈,成为了引航员们在疫情期间最为真实的写照。

广州港引航站作为港口生产的重要环节,先后经历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三个阶段。然而,无论是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时的“防输出”,还是如今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的“防输入”,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对引航员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疫情挥之不去的当下,引航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必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无畏:来自“水上国门第一线”的严峻挑战

疫情爆发以来,从事国际贸易的船舶,尤其是外籍船舶一直被视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作为船舶进港前第一个与其正面打交道的部门,引航站也不免受到较大影响。

广州港引航站调度室副主任、高级引航员石云鹏向记者介绍,海关及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都是在船舶进港靠岸后才登轮开始工作,在这之前,外籍船舶需要在引航员的引领下,通过广州港进出海航道进入广州港的南沙、新沙、黄埔等港区。他坦言,引航员就是名副其实的“水上国门第一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定位,引航员在疫情下首当其冲。

“在疫情爆发之初,大家对这种新型的病毒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再加上防疫物资相对紧缺,即使做了防护措施,引航员的心理压力依然很大。”石云鹏介绍,对于疫情初期的各项动态变化以及专家言论,引航员们都会格外的关注,这些星星点点的资讯无一不直接关系着他们自己的人身健康安全。而在那段时间里,每一位引航员在登轮工作前,既担心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又担心将病毒传染给家人。但是面对疫情,广州港引航站没有退缩,广州港引航员努力克服对疫情的恐惧,坚守在引航工作的第一线。

①引航员穿防护服登轮。②-③引航员完成引航任务后,在码头脱防护服,全身被汗水浸透。④ 经过长达数小时的汗水浸泡,摘下手套后,手掌皮肤已经起皱。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外籍船舶上的船员害怕我们;现在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就变成了我们担心他们。”石云鹏表示,疫情对引航工作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便是与外籍船舶驾驶团队的沟通交流。

在日常的引航工作中,引航员必须与船舶的驾驶团队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与驾驶团队的快速融合,从而高效安全地将船舶引航到指定地点。而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引航员需要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登轮开展工作,客观上造成了言语交流上的不顺畅,引航员全副武装的架势也会受到外籍船舶驾驶团队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是不配合与歧视。往常一两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指令,现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进行解释。“而由于不能直观地看到对方的表情面貌,哪怕是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不能被对方看见,在交流上就更有距离感了。”

对病毒的担忧,与外轮沟通交流的隔阂,仅仅只是引航员在疫情“窘境”中的“冰山一角”。

无奈:疫情下引航工作的“煎熬”与“漫长”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广州港几大港区的引航距离在全国港口中都称得上是数一数二。从桂山岛的临时锚地到南沙港区,需要经过30多海里的广州港进出海航道,引航时间在3小时左右,若是船舶要去到新沙和黄埔港区停靠,引航时间则要4—6个小时,再加上广州港通航密度大、通航环境复杂,广州港的引航工作一直有着高强度、高专业性等特点。

疫情下的引航工作充满着“煎熬”,引航员需要穿着全封闭的医疗防护服在闷热的船舱内进行引航工作,这对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考验都远胜过去。

“以往引航员最害怕的是在炎热的夏季开展引航工作,但防护服穿上后,每一次引航都像是在夏季。”调度室主任、高级引航员杨毅军回忆起去年夏季在引航一线的工作,仍是记忆犹新。他回忆道,接到船舶引航申请后,引航员便要前往桂山岛的引航基地开始做一系列的准备,在掌握当天的气象、水文及引航船舶的相关信息后,引航员就将穿上防护服乘坐交通船前往引航船舶。

“登上船舶驾驶台的时候,防护服里已经是满身大汗了。”杨毅军表示,按照防疫的要求,只有将船舶引航靠港,引航员离开船舶后才能脱下防护服。在整个引航工作中,引航员要全程保持不吃不喝,外加上不透风不透气的防护服,引航员在引航工作结束后,往往是精疲力尽,衣衫湿透,双手已在汗水中浸泡得发白发皱。

“如果说过去的引航工作考验的是专注力与专业能力,那现在更考验的是体力与毅力。”他表示,如今引航一次外轮进出港所花费的精力,相当于疫情前引航三四次外轮的工作量。

与“煎熬”相对应的,便是疫情之下,引航工作变得格外“漫长”。

疫情发生以来,每一次引航工作结束之后,引航员必须在指定酒店隔离,等待船舶检疫结果正常后,才能回家亦或投入下一个引航任务。对于这样的防疫要求,引航员们大多接受和理解,但如此带来的局限与困难,同样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引航员的工作。

在疫情前,引航员可在一次引航任务后,选择休息或进行下次任务,但疫情发生后的隔离则变相增加了引航员们的工作时长,也相应降低引航周转的效率。与家人相聚的时间更是减少了许多。

“特别是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由于疫情变化的未知与在酒店的隔离时长,引航员一个月往往只有五六天在家的时间。”广州港引航站党总支副书记李艳表示,再加上2020年外贸需求大增,船舶进出港频次显著增多等外部因素,更是让引航员无法休息。往往是引航员刚结束隔离观察,便立即重回岗位。广州港引航站一百多名引航员,从疫情爆发至今,已基本上处于全员满负荷工作的高强度状态。

缓解:关注与理解尤为重要

尽管有着上述的诸多不便与窘境,但广州港引航站依旧出色地完成着一项又一项引航任务,在极高的工作强度下保障了广州港有序运转,以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杜绝疫情在港口蔓延传播的隐患。引航站的广大党员干部也以坚定的斗志将党旗插在了抗击疫情的引航一线。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州港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和以党员为主体,非党员自愿加入的“抗疫突击队”,专门负责完成存在高风险疫情输入的船舶引航任务,创新引航作业排班模式,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在有效降低引航一线人员感染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广州港的正常生产秩序。

广州市港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洪先带队指导引航站充分发挥引航党建引领作用。

2020年,广州港引航员顺利引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地中海米娅”和“地中海内拉”靠泊南沙二期,刷新广州港靠泊最大集装箱船的纪录;以及15万吨级大型邮轮“世界梦号”10艘次和7万吨级“探索梦”2艘次顺利靠泊南沙三期码头。据统计,2020年全年,广州港引航站共引领中外籍船舶17716艘次,同比增长1.81%,其中外轮15995艘次,同比增长1.71%。

疫情的变化助推了外贸运输的突飞猛进,也让引航这一本就高强度的工作“雪上加霜”,疫情之中,他们用无畏的精神直面无奈的局面,用一次次专业又精准的引领,助力广州港向着国际大港的目标一步步迈出坚实步伐。如今,他们依旧以引航外轮的方式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压力与负担,丝毫不亚于医护人员。但由于群体的小众,引航员的声音与诉求,总难以被倾听和船舶。

“时至今日,依然能够看到部分引航员返家后,因为与外轮的长期接触而引来周边街坊的非议以及社区组织的排查等相关的案例。其实,他们也是战斗在一线的英雄。”李艳表示,对于引航工作而言,人才紧缺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得到缓解,高负荷的工作运转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多给予一些理解与关注,社区能够多增添一些关爱,也多少能够缓解引航员们紧绷的神经与焦虑的情绪,帮助到他们在“水上国门第一线”直面疫情,继续战斗。

猜你喜欢

广州港引航员防护服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研究与借鉴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珠三角地区港口“三足鼎立”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首靠广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