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探

2021-05-23应启昂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礼炮五四运动曹操

应启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初中历史的基本教学要求,同时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教学提升个人的历史学习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兴趣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第一动力,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所有的创造性学习思维都无从谈起。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当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将问题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化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鸣礼炮,你们知道一共齐鸣了多少响吗?学生这时会陷入自己的猜测之中,学生猜测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答案:“是54门礼炮,齐鸣28响。设置54门礼炮主要就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之久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那么这时就会有学生感到好奇,为什么会通过如此重要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呢?五四运动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一起带入到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的探究,并且主动去思索,这样的历史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二、在批判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时候,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学习以及记忆,还需要教师充分地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地去思考,还要大胆地质疑,最终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节目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受欢迎,很多学生对于三国都很了解,尤其是其中的曹操。在讲解到三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时,教师一般都会先提出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对曹操的评价,如名士乔玄就评价曹操是一个天下奇才;罗贯中和鲁迅先生则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曹操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和分析,还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和古典,不断地找寻一些蛛丝马迹,进而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三、在讨论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不断要求教师需要创建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属于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认真地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直接讲出来,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鼓励学生可以大胆的发言,表达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看法。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安事变”的时候,教师首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回答:“西安事变在扣押蒋介石之后,假如你是中国共产党,你们觉得当时的共产党应该怎样把控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学生这时就会各抒己见,但是无外乎就是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主张惩治,另一种声音就是不处罚,各有各的道理。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将自己视作共产党,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再如:学生在学习到“文艺复兴”相关的知识时,可能会质疑文艺复兴到底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性运动,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之间展开一场辩论,但是需要做到有理有据。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价,判定学生阐述的观点究竟是对是错,并且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的进行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思维。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创造了历史,同时也在记录历史。随著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的占比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和初中教师对于历史教学重视程度也在显著提升。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历史能力。

猜你喜欢

礼炮五四运动曹操
心动杀人
山西制造建党100周年礼炮实现“零污染”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山鸡舞镜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三国演义
新年礼炮
永不消逝的礼炮声
95年前的“五四运动”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