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政治之特色,显德育之魅力

2021-05-23王娟娟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材内容德育

王娟娟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特殊教育领域,比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政治学科来讲,德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既要系统的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也要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其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促使学生在政治知识的基础上能获得深刻的思想认识,进而提升课堂的教与学质量。

一、从自身做起,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著作中指出:教育者应当以自身为准则来教育学生,促使学生能够信服。这句话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榜样激励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予以学生充分的尊重,给其灌输平等交流意识,在促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基础上使其从潜意识里去学习和模仿。

例如: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课教学时,平时教师就要先学习一些相关的思想道德知识,可从观看人民代表大会视频、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等方面学习一些思想知识,然后在上课时有机地给学生输出德育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如小红书中提到:对人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等,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学习意识。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也要注意平等、互相尊重,教师要多一些理解,给予其一些关怀,并在文明的环境里和学生以交流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能在潜意识里向教师学习和模仿。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就教材里的一些德育内容来给学生讲述,以此来完善学生的认知框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不仅能促使学生信服和尊重,也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挖掘教材内容,给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针对德育教学,政治教材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能极大地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里的德育知识,并从不同角度来给学生渗透和讲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例如: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就我国的文化为什么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泯灭来和学生交流我国文化的特点,并有意识地从德育的角度来分析。如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自来就有以国为家、爱满天下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其来表述自己了解的中国文化,并侧重于对道德思想文化的讲述。如有的学生提出尊师重道、礼敬老人是“孝”文化,有的学生则从家国天下来提出“忠”文化等,对此教师都要予以认可,并将之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的角度来思考何为忠和孝,有机地给学生渗透在当下的社会里如何做等,从而能在给学生拓展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深挖教材知识,给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内容里的德育知识,并将之与现实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德育内容,也能使其从实际上明确自己该如何做。

三、采用社会热点,帮助学生规范言行

在德育中,社会热点也是有力的教学用具,既能有效地对课堂内容起到补充作用,又能警醒学生。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采集一些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德育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来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改正或者补充,帮助学生规范言行,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意识。

例如:在《社會公共秩序》一课教学时,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就社会上的一些公共秩序和学生讨论,并给其作以指导,如有的学生提出在排队等候时要守秩序,不能插队;有的学生则认为在公交车上要让老人先坐等。对此教师要予以指正,如在公交车礼让老人是美德,但是属于公共秩序等。然后,以此为话题引出近期的公交车老人占座事件来和学生分析,要分别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深入解读,并鼓励学生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可予以补充,如有的学生认为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但老人不应该强行要年轻人给他让座等,教师可由此询问学生如果是自己,自己该怎么做以此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规范言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社会热点来和学生深入解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在中职政治教育中融入德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基于教材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和学习,在提高其思想认识的同时发挥政治教学特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材内容德育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