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防溺水体验式教学

2021-05-23莫显宝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游泳体育课

莫显宝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万人死于溺水事件,其中青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接近总溺水死亡人数的六成,在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中国地区,溺水身亡是导致十四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溺水死亡事故已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2020年的6月份发布了2020年第3号预警,文中对风险防控、家长监护、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在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时要把要求落地、落细、落实。由此可见,如何完善防溺水安全教育,降低甚至杜绝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小學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青少年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

1.失足落水。未成年人对水有一种天生的好奇,不管是河流、水库、池塘,还是景观水池、废弃水坑,孩子会不自觉地靠近玩耍。假如水里有小鱼小虾等小动物,更能吸引未成年人临近水边甚至下水。未成年人在水边时容易因碰撞、拉扯、滑倒、水下的落差等引起落水或由浅水滑入深水。

2.在浅水中意外滑倒,尝试站立未果。水性不好或未掌握游泳技能的未成年人,在泳池、坡度较大的自然水域不慎滑倒后因为紧张、恐慌等原因站立不起,从而导致溺水。

3.掌握游泳技能的人员溺水。掌握一定游泳技能的未成年人未能正确地估计自身能力,做出远离岸边、深度潜水、打闹嬉戏、冒险施救等行为,导致体力不支、呛水、身体抽筋、受伤等情况发生,从而发生溺水。

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意外落水或游泳出现意外时都是有自救条件的。如失足落水时,能够准确判断岸边的方向,抓住岸边的树枝、石头或者漂浮物;如在浅水意外滑倒时,能够及时调整身体姿态,不在挣扎时尝试呼救或呼吸;如游泳抽筋时能够保持镇定,调整呼吸,并对抽筋的肢体做反向牵拉等。但是未成年人发生意外时极易产生紧张情绪,人体呼吸紊乱、四肢僵硬,对周围的环境失去观察力,影响了对自救条件的判断。

(二)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常规措施

针对青少年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几个主要原因,小学阶段的学校会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尽量在源头上杜绝学生溺水事件的发生。如通过全校周会的国旗下讲话、各班级班会课、悬挂标语横幅、组织学生观看防溺水警示教育视频、召开防溺水家长会等形式开展以宣传教育为主的防范性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熟记“防溺水六不准”,家长掌握“四知”等内容。也有很多学校通过书法、绘画、知识问答、小品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部分学校会联合卫生部门、街道社区开展防溺水和救护知识的讲座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相关的体验活动当中。

二、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防溺水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课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情况

目前,因为场地、经费、管理、安全等种种原因,我国大多数小学没有游泳池的配套建设,在体育课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时,更多的是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辅以少量、简单陆地的场景模拟演练,或者是在无水情况下做游泳动作练习时穿插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教授。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游泳课是很多学校的必修项目,游泳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成为许多学校学生体育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游泳课程的学校,往往更注重于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某一种泳姿,或者按照体育比赛的方式对学生游泳的速度是否快、距离是否长等方面作为考核的标准,体育课上对自救、救生部分更多的是进行理论性的教学。

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游泳技能早已成为必修课程,但水上安全防护、自救、互救的教学内容占比已经超过了游泳技能课程。相对比之下,在我们国家,不管学校里有没有游泳池等设施、学校是否开设了游泳课程,普遍性的防溺水体验式教学活动还是开展得较少。

(二)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防溺水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校通过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对水域进行管理等手段,虽然能够尽可能地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但外出游玩、放学路上意外总是无处不在。单纯地开展游泳课的教学虽然能够让孩子一定程度上掌握游泳技能,但多项数据显示,在溺水死亡者中,既有没有掌握游泳技能的,也有掌握了一定游泳技能的,甚至有一些是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

针对性较强的防溺水体验式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到水能够对人体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落水一瞬间因对水情的未知所产生的慌张情绪、恐惧情绪,减少不知所措的慌乱行为,为学生在意外落水的时候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情况做好心理准备,从而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对突发状况。如果学生在意外发生的一开始能够沉着合理地采取自救、互救措施,那么溺亡事件发生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三、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进行防溺水体验式教学

防溺水体验式教学的内容与常规的理论教学游泳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体验式教学注重于在接近真实的模拟场景下,让学生体验意外发生时的身体感受以及瞬时触发的心理感受,同时向其教授相对应的自救、互救技能。

(一)场地设施的要求

1.场地的要求。学校有游泳池的应注意调节水位的高低,为了在保证学生上课安全的同时给予学生相对真实的体验,水平一的学生上课时水位设置为0.6米为宜,水平二的学生上课水位设置为0.8米为宜,水平三的学生上课水位设置为1.0米比较适合。

如学校无游泳池,可以选择搭建简易框架泳池。搭建10米伊20米规格的框架泳池花费约为30 000元,可同时容纳30名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搭建20米伊30米规格的框架泳池花费约为60 000元,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

2.其他设施的要求。除了配备常规的救生杆、救生衣、游泳圈以外,还应配备空的饮料瓶、不同规格的泡沫板、小型充气船等场景模拟漂浮物品,还要在水下设置0.3米至0.4米高的台阶,以便学生体验水下不同深度的落差。

(二)建立制度,完善师资及人员配备

為保证学生的安全和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学校首先要建立防溺水体验式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规范,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授课的体育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备课。授课的体育教师应取得救生证、职业资格证和健康证方可上岗。授课教师及相关班主任在课前要进行模拟上课,熟悉场地器材,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掌握学生身体及思想状况等。其次要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游泳场所)》规定配备救生员。文件明确规定,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应该至少配备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三)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应该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三个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单元教学计划。如在水平一的教学计划中,可以设定通过让学生体验水中行走、蹲在水中、水中憋气以及泼水游戏等内容,感知水的阻力,了解水会阻碍人的呼吸,掌握水中行走保持平衡的方法,学会在水中憋气和吐气;在水平二的教学计划中,以体验瞬时落水、水中团身漂浮、利用漂浮物保持头部露出水面等内容为主,感知水的浮力和人体在水中漂浮的感觉,学会在意外落水时憋气并迅速调整身体姿态,利用岸边的物体或漂浮物使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在水平三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体位的落水、通过蹬腿划水浮出水面换气、浅水潜水、利用漂浮物在水中划行、利用长杆救助他人等内容,感受身体在水中的划行、移动,掌握简单的游泳技能和救助他人的技能。(教学计划案例见表1:水平二《防溺水体验》单元教学计划)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人员意外落水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意外发生时的紧张感觉;教师运用示范的方法展示水中憋气、水中漂浮、划水等动作,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模仿;运用集体练习法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水中行走、换气等动作;利用游戏法增强体验课的乐趣,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感。

青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让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是学校的首要任务。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为了守护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防溺水体验式教学是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中的关键组成,是常规的理论教学、警示教育的重要补充,体验式教学所教授的求生、自救技能是学生发生意外溺水事件时守护生命的最后一环。

猜你喜欢

体验式游泳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体育课上的“意外”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讨厌的理由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