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1-05-23潘卫凤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名著语文

潘卫凤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节选或改编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典名篇名段,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中编排了“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入选的《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分别选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教学中我们要紧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个语文要素,把目标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始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经典的韵味。

一、借助多重手段,释放阅读之趣

语文教育家温儒敏先生说:培养读书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古典名著因为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语言特色上接近文言文,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困难重重,大多会因为阅读障碍而半途而废,古典名著可以说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一块“硬骨头”。释放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高品质阅读的起点。

员.粗读打破阅读障碍

对于第一次阅读古典长篇小说这样难读的书籍,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字斟句酌,面面俱到。如果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查阅工具书和资料,这样不仅阻断了学生阅读的节奏和整体感知,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可以先不做理解,更不用反复琢磨。如《红楼春趣》中“剪子股儿”、《景阳冈》中的“哨棒”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了,阅读时建议采取跳读法。有些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勾连,知晓大致意思。如《猴王出世》中对“喜不自胜”的理解,可以联系前文“发现一个好去处”来猜测语句的意思。

“粗浅阅读,不求甚解”不失为一种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可以打消学生望而生畏的阅读恐惧心理。

圆.赏析影视作品助读

生活中四大名著常常被演绎成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较之静态、枯燥的文字,这样形象直观、声情并茂的表现形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因此,我就借助合适的影像资料来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草船借箭》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名著改编的电影片段,在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激昂澎湃的主题乐曲声中,伴随着沙场的厮杀征战,三国烽烟、群雄逐鹿的画卷仿佛徐徐展开,不仅渲染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特别是在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调转船头,两面受箭,保持平衡”的道理,我适时地运用电影媒介,调动学生的思维,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猿.共读产生阅读磁力

阅读需要环境的浸润。要让学生爱上经典、爱上阅读,走共读之路是不二的选择。生生共读,师生共读,家人共读。在互读的氛围中,在同伴和师长的示范下,会营造一个激发阅读兴趣、保持持久阅读的“磁力场”。在学习完本单元课文后,我推荐学生去阅读四大古典名著,并在家长群中倡议家长一起读,同时也跟学生约定老师也会再读这四本书,鼓励同学们和同学、老师、家长一起探讨、研读。这样一来,大家读着同一本书籍,不仅在学习生活中有了共同的话题、对话的空间,心理上也是一种暗示和引领,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并在每天的交流中保持住了旺盛的阅读力。渐渐地,学生就养成了爱看书、会看书的好习惯。

二、搭建活动支架,渗透阅读之法

古典名著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历史风云变幻,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错综复杂。如《三国演义》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水浒传》中武艺高超、行侠仗义的好汉壮举;《红楼梦》中令人嗟叹的人物命运,家族兴衰;《西游记》中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曲折历程。对学生来说,要把握故事的脉络绝非易事。我们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支架,使学生能够得法运用,举一反三。

员.看回目晓大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初步了解章回体小说的一些文学常識,有利于学生进入文学层面进行阅读理解。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明清章回体小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回目”。回目虽短,却是浓缩的精华。《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回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从回目中可以初步知晓诸葛亮凭借他的神机妙算“借”到了箭。《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读了回目,就大致清楚了故事的梗概。阅读章回体小说,回目的作用不容小觑。

圆.品语言知人物

品味语言则是语文教学的根,是阅读名著的重要载体。古典名著语言隽永生动,它有声音、有色彩、有温度、有情感,是品味语言的典范。

四大古典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深耕细读,引导学生积极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精彩细腻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读《猴王出世》,第一段这样描写:“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山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学时可以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感受四字短语和排比、对偶的句式特点以及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进而体悟文本塑造的机灵敏捷、逍遥快活的石猴形象。借助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学生懂得欣赏表达特色,把握人物性格,领悟文章主旨,练就一双“文学的眼睛”。

猿.重体验炼思辨

同一文本,因为个体的不同,常常会有不同的阅读体会。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员)养成批注的习惯。建议学生阅读时在书上圈画重点词句,及时记录随感、疑惑,留下思考的痕迹。(圆)开展阅读辩论。学完《草船借箭》,对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可以组织学生思辨:周瑜只是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吗?在这个问题的导引下,学生会重新回到文本,甚至可以对接原著,咀嚼文字深入思考,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会有一个更客观辩证的过程,从而建立多元、多维把握人物的思维模式。此时的阅读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猿)比较阅读促思。把相似笔法、类似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彼此勾连,拓展阅读。在学习《红楼春趣》后,可以将课文与文后的阅读链接(林庚的《放风筝》)进行比较阅读,思考“同样是放风筝的主题,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点?”。《红楼春趣》中描写了大家族中的少男少女尽情放风筝的乐趣,不同人物放飞的风筝都有相应的寓意,暗射了人物将来的不同命运。而林庚却因生活所迫想放风筝而不得的童年故事令人感慨。通过“主题阅读”的比较和分析,学生更能体悟作品的内涵和深意,这也是阅读达到的最高层次。

三、融通课堂内外,拓展阅读之域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种子。古典名著单元的入选课文,受篇幅的局限,往往很难保留原著的原汁原味,教学中要努力克服“教教材”的误区。所以,把教材文本和经典原著加以无痕对接,由单篇带整本,实现名著阅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达到课堂内外的相互融通,这应是名著教学最后的落脚点。课堂内外,可以通过系列阅读活动架设。

员.建立阅读档案

在学习名著单元时,我们建立了人手一册的《学生个人阅读档案》。档案包括阅读书目、精彩摘录、篇目推荐、读书体会等,将学生的阅读轨迹、阅读态度、阅读反思、阅读成果等记录、收集、整理下来。档案的建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课外阅读中的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主调节的能力,和课内阅读相辅相成。

圆.开设主题活动

读完整本书后,学生可以开展阅读沙龙、品评名著人物、表演节选片段、写写读后感等活动,和同伴、师长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和成果收获。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传递,反思的促进,使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作品的鉴赏能力在无形中得以生长。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指导,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习得阅读的方法,融通课堂内外,唤醒、鼓励、引领学生走向古典名著的自觉阅读,从而让他们领悟经典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阅读之旅中,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才会丰盈学生的语文体验和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生命中最亮的底色。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名著语文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