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泻南补北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64例临床观察*

2021-05-21李宗起陈松鹤赵西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火阿胶黄连

陈 锴 李宗起 陈松鹤 肖 琦 赵西斌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2 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宁波 315000

抽动障碍(TD)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征[1]。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笔者采用泻南补北法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TD,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在儿科门诊诊断为抽动障碍的患儿12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治疗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3~11岁,平均5.16±2.18岁;病程1~3年,平均2.83±1.08年。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5~12岁,平均6.54±1.37岁;病程1~4年,平均2.47±1.38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2]发布的关于儿童抽动障碍中慢性抽动(CTD)或抽动秽语综合征(TS)诊断标准制定。中医参考《中医儿科学》[3]和《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4],结合本病临床表现特点拟定心肾不交证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以泻南补北法立论的中药经典方剂,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黄连3g,黄芩6g,白芍、阿胶(烊化)各9g,鸡子黄(兑服)1枚。依据抽动轻重及部位随症加减:抽动症状明显者,加僵蚕10g,全蝎1.2g;吸鼻,加辛夷、白芷各6g;频繁眨眼,加菊花6g,谷精草、密蒙花各10g;点头、耸肩,加藁本10g,柴胡6g;抬手、摇臂,加桑枝10g;腹部抽动,加郁金、枳壳各10g;四肢抽动,加怀牛膝、地龙各6g;反复扁桃体炎或喉中发声,加牛蒡子6g,射干5g;胆小、易惊恐,加远志6g;烦躁气郁者,加制香附10g。以上为7岁儿童1日剂量,根据年龄调整剂量。煮药方法:先浸泡草药20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20~30分钟后关火,倒出药汁;二煎再放入清水,水量以没过药物一指为宜,火候同一煎,倒出药汁后与一煎药汁混匀,然后放入阿胶烊化,等药汁温后放入鸡子黄相搅。服药方法:药量约200ml为宜,可依据患儿年龄和服药难易适量增减。分别早、中、晚饭后半个小时服用。

2.2 对照组:口服硫必利片,服用方法:每次用量7~10岁50mg/次,10~14岁75mg/次,2次/天。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的分级量化标准制定,按照无、轻度、重度3个等级,对主症、次症、舌脉进行评分,主症分别计0、2、4、6分;次症和舌脉分别计0、1、2、3,积分之和为证候评分。②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制定[6]:①临床控制:抽动发作完全缓解;YGTSS评分改善率大于95%;②显效:抽动发作明显减轻;75%<YGTSS评分改善率≤95%;③有效:抽动症状有所减轻;50%<YGTSS评分改善率≤75%;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25%<YGTSS评分改善率≤50%。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失眠、头痛、疲劳乏力、恶心等。

3.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计算。计量资料以均用标准差(±s)描述,两组内前后自身对照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应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即认为所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16.96±2.37 17.53±2.23治疗1月16.87±2.44 16.95±1.26*治疗2月14.01±2.86#10.12±1.33#*治疗3月10.23±2.07#6.78±1.47#*

3.5 两组患儿耶鲁抽动评分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YGT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3 YGT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64治疗组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运动性抽动积分14.32±2.69 6.74±3.04#13.81±2.35 4.33±1.89#*发声性抽动积分13.76±2.33 5.68±2.17#14.12±2.04 3.89±1.44#*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体会

近几年来TD的发病率为0.05%~3.00%,且有显著升高的趋势[7]。虽然该病不属于危急重症,但其病情容易反复,迁延难愈,临床症状复杂,并容易伴发其他病证,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该病的药物,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α受体激动剂等,有一定疗效,但临床上副作用亦较多。

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抽搐”“筋惕肉瞤”“慢惊风”等范畴。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主要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目前各医家认为,TD的中医病机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的失调均可涉及。“泻南补北法”最早见于《难经·七十五难》,是以五行生克关系为基础,结合心、肝、肺、肾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补泻方法。泻南的意思,一是因心之火为肝木之子,子令母实,故治疗上“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可令母虚,而达到泻肝的目的;另外,泻心火亦能制亢阳,除心肝合邪,木火刑金之害,使肝木与肺金之间趋于平衡;肾阴乃五脏阴精之根本,能滋养肝阴以潜肝阳之火,使肝阳不亢;肝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水又克火,故补肾水能抑制心火,使心火不旺,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状态。“补北方水”实为固本,“泻南方火”乃为治标,两者标本同治。临床上,泻南补北法可应用于治疗各科多种病证,笔者借此法治疗小儿心肾不交证抽动障碍,取效满意。

笔者认为TD常有心肾不交之证,该证是由于肾水亏虚,水不涵木,心火炽盛所致,治则应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是泻南补北法的经典方剂,方中以苦寒之黄连,直折心火;甘平之阿胶,滋阴润燥,二药配伍,滋阴补肾,清心而降火,共为君药。白芍性酸,微寒,养血敛阴,配伍黄连泄火而不伤阴,敛阴而不碍邪;配阿胶则益水之力更强;黄芩清热泄火,合黄连共清火,同为臣药;佐以鸡子黄养心安中,与阿胶相伍增滋阴养血之功。诸药合用,阴复火降,心肾相交,对小儿抽动障碍肾阴不足、心火亢盛之证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心火阿胶黄连
欢迎来到2060年!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阿胶的小脾气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阿胶没有驴皮该怪谁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