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伤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30例*

2021-05-21黄余亮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伤肝素钠二聚体

张 峰 黄余亮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深静脉血栓(DVT)作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广受关注。术后低分子肝素钠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术后的血栓风险,但在血管的通透性方面以及抗血栓方面具有相对的局限性[1]。我院关节科采用自拟骨伤方结合低分子肝素钠用于关节置换术后,取得了较好的防治DVT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6.83±5.38岁;股骨颈骨折20例,骨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D-二聚体1.37±0.36mg/L。治疗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8.47±4.50岁;股骨颈骨折18例,骨性关节炎6例,股骨头坏死5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例;D-二聚体1.30±0.44mg/L。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1次/d,术后第3天在医师指导下下地行走,避免患肢髋关节内收内旋,同时对双下肢加用气压理疗。治疗组术后第1天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骨伤方口服。每日1剂,医院代煎,煎至400ml,早晚温服。基本方:桃仁、赤芍、当归、川芎、黄柏、炒枳壳、厚朴各10g,红花、乳香、甘草各6g,熟地黄15g,薏苡仁20g。根据患者情况随症加减,服用至患者出院。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术后第7天检测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并测量患者的下肢周径(髌上15cm),以健、患肢的周径差大于2cm作为下肢肿胀的阳性体征,并进行对比。

3.2 凝血功能:治疗后治疗组APTT、PT、D-二聚体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 APTT(s)28.87±4.61*31.30±3.91 PT(s)11.03±1.25*12.07±0.87 D-二聚体(mg/L)2.39±1.57*3.63±3.30

3.3 肿胀情况比较:术后第7天,治疗组下肢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第7天下肢肿胀(髌上15cm)例数比较

4 体会

根据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病情,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三大要素,因此,关节置换后DVT的预防显得十分重要。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DVT发展过程中,大致分为三期,早期为湿热之邪郁阻脉道而形成血流不畅,造成瘀血停滞,中后期多为正气亏虚,无法将湿热瘀等邪祛除体外[2]。自拟骨伤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底方,并加入厚朴、薏苡仁等理气清热祛湿的药物,起到活血养血、清热化湿的功效。临床观察表明,中药自拟骨伤方内服与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合用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DVT形成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骨伤肝素钠二聚体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斯匹林或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高专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