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围贴对多发伤手术后患者疼痛与焦虑抑郁的影响

2021-05-21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程度康复疼痛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多发伤是指个体在外力机械损伤的因素作用下,出现2个及以上的解剖部位损伤的情况,且其中一处损伤即便单独存在也有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早期治疗和以康复治疗为主的后期治疗,手术治疗往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发现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往往难以满足临床需求[2]。以西药为主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器官、系统有较高的要求[3],频繁的使用西药有可能引发炎症、导致生理紊乱从而干扰治疗。揿针围贴作为中医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手段被认为具有高安全性、易操作性等优点。为降低西药对患者的副作用,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展开揿针围贴对多发伤手术患者临床价值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54例,年龄38~57岁,平均44.38±7.27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38~57岁,平均44.27±8.30岁。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38~57岁,平均44.51±7.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关于多发伤的诊断标准[4];②均于我院接受多发伤手术治疗;③非重症急性患者,无生命危险;④无认知功能障碍、无精神疾病、无焦虑抑郁疾病史;⑤能够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实验并同意参与。

1.2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2.1 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发伤术后常规治疗,包括运动康复和药物治疗。运动康复主要包括主动运动训练、被动四肢恢复训练、步行训练、站立训练,药物治疗为每日口服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规格10片/板)3次,每次0.5mg(1片)。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揿针围贴治疗,针刺主穴为夹脊穴,远端存在疼痛或麻木加选阿是穴,合并运动障碍或广泛腹股沟以下感觉障碍,加选血海穴、承山穴、伏兔穴、梁丘穴、阴陵泉穴、昆仑穴、太冲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申脉穴、解溪穴、足三里穴。每次留针2天,每周3次。

1.3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多发伤临床治疗效果[4];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④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治疗前VAS-治疗后VAS)/治疗前VAS]×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多发伤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羟色胺及多巴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痛疼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痛疼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5-羟色胺(ng/ml) 多巴胺(pg/ml)观察组对照组208.07±32.28*224.88±25.27 64 64 VAS评分(分)治疗前7.26±1.02 7.24±0.87治疗后2.71±0.56*3.45±0.37 366.87±34.38*423.97±28.97

2.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SAS、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SAS治疗前59.43±3.45 59.97±2.97治疗后46.20±8.28*54.42±6.29 SDS治疗前60.29±5.58 60.18±6.20治疗后47.29±7.24*57.11±8.06

2.4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天)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4 64缓解程度(分)62.67±5.38*52.35±6.20缓解时间4.29±1.29*7.35±1.40持续时间10.39±2.44*14.56±2.14

3 讨论

多发伤患者由于存在多个重要部位的损伤,因此手术治疗往往较为复杂,随着麻醉药物效力的衰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都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疼痛,疼痛会直接导致患者治疗积极性下降,并产生恐惧、焦虑等抵触情绪,不利于患者手术效果的提高和后续治疗的稳定。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临床往往会结合相关的康复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保证患者情绪能够稳定。

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揿针围贴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下降明显,且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表明揿针围贴能够起到良好的降痛效果。揿针治疗是静以久留针刺疗法的演变,揿针埋入体内后并不立刻拔出,而是通过体内埋针2~3日以起到对穴位持久的刺激作用。连续的穴位刺激能够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有利于补气、活血、生精,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揿针的镇痛机制是刺激皮下组织相关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系统促使机体释放阿片类、腺苷类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与感觉传入神经的受体相结合能够抑制痛觉传输,从而起到降痛效果。以夹脊穴为主穴、阿是穴为辅穴,通过揿针刺激能够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起到活血通络、缓急止痛的效果[5]。

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揿针围贴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患者,且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处于较低水平。焦虑症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及气机紊乱。一方面,揿针围贴首先能够起到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改善患者治疗心态,疏解患者不良情绪,并增强治疗积极性,从主观层面促进患者康复。另一方面,揿针围贴能够通过持续的刺激穴位实现活血通络、益气生津的作用,促进患者循环增加,从而促进康复。再者,揿针通过浅刺皮肤达到激发卫气、祛邪外出的效果,也有利于降低焦虑抑郁程度。

综上所述,揿针围贴应用于多发伤手术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对于降低患者因疼痛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程度康复疼痛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