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图书编辑的“七种能力”

2021-05-19陈淑燕

新闻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图书出版

陈淑燕

【摘    要】图书编辑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的重任。同时,新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编辑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提出的“七种能力”是解决图书编辑能力恐慌的不二法门,只要以这“七种能力”傍身,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关键词】图书编辑;七种能力;图书出版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各大听书平台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图书出版行业。但是与网络媒体内容的新闻性、时效性、碎片化相比,图书内容系统、完整,思想成熟,因此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能让图书在媒体角力赛中脱颖而出,十分考验图书编辑人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总书记讲到的这“七种能力”既鞭辟入里,又透着对年轻人的深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我们不仅肩负着重振图书业的责任,更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的重任,我们应全面提高“七种能力”,以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出版人的职责和使命。

一、提高政治能力

根据我国出版工作的性质,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要做好编辑工作,必须要讲政治。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

第一,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出版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寓于出版物中的理论观点和思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编辑人员在编校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就坚定不移地传播,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就坚决杜绝。

第二,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鑒别力。自从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以来,特别是新媒体时代,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一直存在,编辑人员要时刻绷紧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根弦,严把文字关,坚决防止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思想传播。

第三,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编辑人员时刻与文字打交道,受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潜移默化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做一个守得住初心、经得住考验的编辑人员。

二、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选题、组稿、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又有许多工序,各个环节、工序相互联系、制约和促进,具有严密的整体性,而每一个环节、工序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需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当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工序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全面权衡,科学决断,保证作品及时、顺利问世。可以说,调查研究能力贯穿编辑工作的始末。因此,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第一,在选题前,要对市场需求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以避免闭门造车;还要对目前市场上所售图书做一个纵向、横向对比,科学评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盲目跟风;暂定选题后,要对同类在售图书深入调查,找到选题亮点。

第二,确定选题后,要对作者情况了然于胸,以确定作者队伍。对各个作者在其领域里的建树、学术动态、影响力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确保为本选题选择一支专业性强、权威的作者队伍,进而保证作品问世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需要编辑人员经常关注自己擅长领域的学术动态,提高知识储备;还要学会与该领域专家沟通、协调,以积累作者资源。

第三,作者交稿后,作品进入排版和编审阶段,同样要有调查研究的精神。一方面是对开本和版式设计做一番调查研究。辅助内容的呈现也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做用心的调查并选取合适的开本、体例、格式,作品或因此鲜有人问津,便不能发挥其传播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论据做一番查证。作者的思想、观点呈于纸上,一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就有了传播力。要保证这个传播力是积极的健康的,编辑人员首先要保证作者的思想和理论是积极的健康的。

第四,作品进入印刷阶段,要对用纸、定价等做一番对比调查。编辑工作是一项服务于作者、出版者、读者的工作,要兼顾读者良好的阅读体检、图书成本以及作者的预期为图书选择用纸、定价,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做好沟通、服务工作。

三、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决策是反映实践规律、推进发展进步的理性决策。[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决策,编辑工作也不例外。一本高质量图书的问世,无一例外取决于一次次成功的决策,可以说,图书的编辑活动,实际上是围绕图书出版展开的决策过程。作为图书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加深对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以全面提高图书市场的竞争力。

第一,增强决策意识。对一部作品而言,从选题、联系作者、组稿、审稿,到印刷出版,它的责任编辑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决策权。增强决策意识,使决策科学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编辑工作的水平。增强决策意识,首先要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明确了肩上的职责之重,才能在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行稳致远。增强决策意识,要学习编辑学的决策理论,不断总结决策经验,以增强提高决策水平的自觉性。增强决策意识,还要提高驾驭科学技术的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是服务于社会的,图书编辑人员要提高驾驭科学技术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编辑活动。

第二,要有长远眼光。影响图书编辑、出版的因素众多,如作品是否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时代要求及出版机构的出版理念,编辑的个人品位,读者的阅读需求,作者的撰稿情况,印刷企业的印制水平,以及出版时间、财政因素、销售渠道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编辑人员应该考虑的,要提前做好规划。简言之,编辑人员在需要作决策时,要看得远、想得深。

第三,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决策意味着作选择。从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一二,要多方考虑,反复对比。如对于收集到的信息的甄选,对于同一领域不同专家的遴选,以及版式设计、体例结构、印刷用纸等的挑选,无一不需要编辑人员的周密思考。在决策作出前,既要从整体上考虑,也要从局部考虑;既要横向考虑,也要纵向考虑,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开展可行性研究。对图书成本、市场需求情况、销售情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作出预测,多方听取意见,综合判断,科学取舍,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调查研究越翔实,可行度越高,图书出版的价值就大;调查研究越粗简,可行度越低,图书出版的价值就越小。

四、改革攻坚能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编辑活动由古时的书籍编辑活动发展到了现代的报纸、期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多种文化产品的编辑活动,编辑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而且呈多种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和速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冲击着传统图书的出版与发行。面对挑战,唯一的出路是改革。

第一,创新图书编辑工作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大数据涌进人们的生活,优点突出,这是历史前进的趋势,不可阻挡。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图书的出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如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嵌入相应二维码,实现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互联。另一方面,要借助图书出版的优势调整图书出版结构。结合市场调研,对大众偏向纸质阅读的内容加以论证、出版。

第二,简化出版流程,缩短出版时间。信息传播速度快,意味着信息有效期缩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应该引入计算机技术,以简化出版流程,缩短出版时间,保证作品及时问世。

第三,着力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及编辑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当下编辑人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必须拿出勇气和决心提升自己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3]这“四力”即是对新时代编辑人员能力的要求。

五、应急处突能力

各行各业要发展,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图书出版工作亦面临着诸多风险,如网络环境下图书出版中的著作权风险、图书滞销的风险、成本风险等。要规避这些风险,就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寻求战略主动。

第一,增强风险意识,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图书出版的任何一个环节、工序都有可能出问题,编辑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实时跟进,做到对图书出版的进度了如指掌。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补救方案,防止风险扩大。

第二,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工序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第三,紧密结合应对风险事件,查摆问题,及时化解危机。风险事件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或是相关人员的无心之过,或是无法预知的市场因素,都要找到其根源。如果是人员的问题,必然要加强其素质修养;如果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要予以完善;如果是外界不可控的因素,要在下次做选题时加强论证。

六、群众工作能力

编辑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作者和读者,为做好编辑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编辑人员要做好作者和读者工作。

第一,提高做好作者工作的能力。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作者与编辑是相互合作与依存的关系。作者提供的书稿质量高,则编辑的编校工作就会相对快速、顺利,图书可以及时出版发行;反之,如果作者交来的书稿需要大幅度修改才能符合出版规范,势必影响图书出版发行的进度。因此,编辑人员在开发作者资源时,一定要通过多方途径打探,确保发展优质的作者资源。此外,书稿在组稿或撰写过程中,编辑人员和作者要保持密切溝通,为作者做好后勤服务。最后,作者与编辑要互相信任、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将大大有益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第二,提高做好读者工作的能力。编读工作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4]作品出版以后,是否会实现其经济价值,与编辑人员对读者的了解情况有直接关系。编辑人员在做读者工作时需要详细掌握读者的阅读需要,读者的基本情况,如读者的类型、层次和社会分布,读者的文化程度和购买能力等。图书出版后,编辑人员还要向读者推介图书,推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此外,如果售出的图书出现印刷错误等问题,读者因此提出退换货等合理要求,编辑人员要认真处理。

七、抓落实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以纸质图书为载体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时效性,超过这个时间,其时效性便会大幅降低。但图书出版程序复杂,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拖拉行事,势必会耽误图书顺利出版,图书一旦过时,就会失去其传播价值,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选题一旦确定,就应以雷厉风行之势付诸行动。

第一,坚持方针原则。首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坚守的最根本的原则。其次要坚持“双百”方针,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编辑人员不能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好恶随意删改文稿,而应让不同的学术观点都有出版的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二为”方针,即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主要是针对古籍的整理和注释、外国作品的翻译和介绍等方面的编辑工作。再次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主要是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的方针原则,与前三个方针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最后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5]这是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原则。只顾社会效益,或只顾经济效益,都是违反这一原则的。提高抓落实能力,要把这些方针原则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

第二,发扬务实的作风。“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人的殷殷嘱托,当下年轻人应当大力发扬这种务实的作风。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才能把决策落到实处,才能保证高质量作品的出炉。与求真务实相对的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而只重形式、不讲内容的作品违背了出版业的方针原则,违背了出版人的初衷,应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第三,要持之以恒。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编辑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的系统性工作,又是一项牵扯到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有效解决的,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切实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

以上所讲“七种能力”是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特别是年轻编辑应该具备的看家本领,有这“七种能力”傍身,才能真正担起出版人的职责和使命。

注释:

[1]新华网. 习近平: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20-10-10).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10/10/c_11265908

54.htm.

[2]吴爱军. 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N]. 解放军报,2020-11-20(007).

[3]新华网.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 2018-08-23,http://www.xinhuanet.com/

2018-08/23/c_129938245.htm.

[4]王运平.论学术期刊编辑自我成长三大功力[J].中国出版,2019(09):36-38.

[5]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18.

(作者单位:中国盲文出版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图书出版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