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在学校心理危机防控中的应用

2021-05-19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危机筛查绘画

徐 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表达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表达性艺术治疗是通过把音乐、舞动、绘画、戏剧、雕塑等艺术元素运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以非语言的艺术表达来释放个体的情绪情感,协助当事人认知潜在危机,处理隐忧,解除困扰,自我整合,探索个人潜能,达到身心平衡的方法[1]。

绘画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是集艺术创作、笔迹分析、心理测评及咨询访谈为一体的心理辅导与危机防控干预技术。以其实用性强、实效性高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兼职工作者的认可和青睐,近年来已经被逐步融入于亲子互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和危机防控中。

一、绘画心理分析的理论支撑[2]

(一)以心理投射理论为支撑,运用绘画将潜意识外显为可视图画

绘画艺术大师Robin认为:“人类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大多是呈视觉性,而绘画艺术疗法正是运用可视图画去呈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来访者对可视图画的表达和思考,达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投射技术,来访者不需要任何绘画基础和技巧,只需要在简洁的指导语下,在白纸上涂鸦出命题画或随心画,无论所绘制出的是点是线或是面,绘画元素是大或是小,整体画作凌乱或有序,均可把自己的个性、思想、情绪、愿望等潜意识内容不自觉地呈现出来。

(二)以人类脑功能理论为支撑,运用绘画通“情”

人的左半脑具有语言、逻辑等功能,是逻辑脑和语言脑;右半脑具有情绪情感、音乐、绘画、空间想像等功能,是情绪脑和艺术脑。所以由人的过往经历所引发的情绪体验是通过图形图像存储于右半脑中,很难通过左半边提取出来用语言进行精准转换和描述。而绘画则可将这些语言难以表述的潜意识信息通过图形图像生动地释放显现出来,以满足有效实施危机防控和咨询辅导所需要的先通“情”才能再达“理”的前提条件。

(三)以心理咨询的价值中立原则为支撑,运用绘画达“理”

绘画涂鸦是一个人通过符号展示出的图形图像和笔迹,因为笔迹和符号本身的价值是中立的,从而能有效降低来访者的防御戒备心理,有益于来访者顺畅、生动、形象地无意识描绘出被压抑、被忽略的真实情绪情感、内心冲突和潜在的期待愿望等。尤其是可以将那些被成长环境、社会价值观或伦理道德所不认可或扭曲的部分展示出来,进而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挖掘出有意识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成为可通达、可认知、可调控的部分,为危机防控和咨询辅导提供参考,达到通“情”后讲“理”的转变效果。

二、绘画心理分析在学校心理危机防控中的应用

绘画正因其具有可视、易通“情”、善达“理”等优势特性,特别适用于解读在校学生。绘画心理扫描与剖析可以对学生身心发展程度与健康状态做出客观评估,尤其对学生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等方面有着相当的实效性和准确度,因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机构、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所广泛应用。

现以湖北某高职学校近三年的潜在心理危机筛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一)筛查对象

全校不同年级的在籍在校学生。

(二)筛查过程

1.心理健康普查

每年定期对在籍在校学生分期分批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施测工具可选用学生自杀与危机潜在风险专项评估量表,从成长的过往经历、学生的人格特质、躯体健康状态、社会支持系统、抑郁焦虑情况、自杀潜在风险和测试掩饰性等多维度进行考量。根据测评结果,将学生中疑似具有“极高”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排查出来。

湖北某高职学校连续三年指导学生运用手机扫码进入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完成测评,经数理统计与汇总分析后,筛查出的疑似具有“极高”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3]:

图1 疑似具有极高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占比

需要注意的是,测评虽然采用的是手机客户端扫码完成,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不能排除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学生测评结果的真实性:(1)学生耐性不足,测评不用心,随手点按选项,进行快速答题;(2)高度戒备和防范,点按选项非真实情况;(3)有一定的心理测评经验,故意规避;(4)自我检验能力低下,难以分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所以,心理普查结果只能作为危机风险排查的参考依据,排查出的学生只是“疑似”有潜在危机风险。需要对排查出的“疑似”高危学生进一步跟踪访谈,通过更有效的评估方式进行筛查,做到对危机学生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

2.绘画心理筛查

绘画心理分析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普查后对“疑似”高危学生进一步开展的评估筛查。

绘画涂鸦可有效降低学生的防御,绕开高度戒备的防范意识,将真实的人格特性、为人处事方式、情绪情感状态、家庭亲子关系以及自己的期待愿望和行为动机等通过绘画元素无意识地彰显出来。

绘画心理筛查过程如下:

(1)选择绘画主题

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疑似具有“极高”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为施测学生选择绘画主题:

想检测学生当前的压力水平与危机状况,可选择画“安全岛”、“过河图”、“雨中人”或“爬山图”等;想解读学生人格特质并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可选择画“自画像”、“树木画”或“生命线”等;想了解学生亲子关系或在校人际状况,可选择画“房树人”、“家庭动态图”或“学校动态图”等;想帮助学生梳理个人前景和规划,可选择画“三个我”或“愿景图”等;需要观测学生的情绪状态及其调控能力,可选择画“我的烦恼”、“画愤怒”、“画焦虑”、“画抑郁”等。

(2)实施绘画

准备工作:为学生准备好白纸,铅笔或彩铅,让其可以任意选择绘画工具;提醒学生在白纸背面写上个人信息和绘画日期。

绘画指导:通过简洁的指导语说明绘画主题、时间、要求等,给予自由绘画的时间和空间。

如“房树人”绘画指导语:“请将画纸横放,在纸上画出房子、树木和人,其他元素可以任意添加,注意,人要画完整的人,不要画火柴人或漫画人。这里不是考察绘画能力,你可以凭感觉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

(3)分析评估

绘画分析主要从画面大小、位置、颜色等的整体布局进行分析,从绘画的先后顺序、涂抹痕迹、所用时间的绘画过程及绘画的内容进行分析。

绘画可以对学生的个性、为人、处事、情绪、家庭、人际和未来期待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当前学生的情绪与生活状态给予综合评定,快速准确地筛查出危机学生,并依据心理危机防控预案及时实施干预或转介。

以下是湖北某高职学校近三年对心理健康普查疑似具有“极高”潜在心理危机风险的学生逐一进行绘画心理筛查及访谈后,及时实施心理危机防控与干预的学生占比:

图2 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占比

与图一数据相较,经过绘画心理分析进一步评估筛查出确实存在极高心理危机或正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测评结果更聚集、更精准,绘画心理分析与筛查成为心理危机即时防控与化解的有力措施。

(三)访谈干预

绘画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有效工具和媒介,可以反映出学生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在一对一访谈咨询过程中,绘画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驱动学生真实客观地表达自我。通过绘画心理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人格特质和沟通交流习惯,为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切实同理到学生绘画时刻的情绪状态和生活状况,尽快疏解心结扭转危机奠定基础。

在客观评估学生当下的心身健康指数的同时,可利用问诊技术和画作增减技术,澄清问题,找到危机突破口,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认知,丢掉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并从画作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观资源和客观资源,给予方向指引,进行心理重建,建构新希望和新目标,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增强自信,走出心理危机的窘境。

三、绘画心理分析在危机防控中的适用原则

首先,任何一种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技法都不是无所不能的,绘画心理分析也一样不是解决心理问题并驱除危机的万能钥匙。

其次,绘画心理分析的过程不是咨询辅导老师彰显个人能耐的过程,不是证实学生缺点毛病的过程,更不是解读悲惨经历,揭露学生伤疤的过程;而是从画作中找到积极资源,指引学生看到未来发展希望,提升心理弹性、增强行为驱动力的过程。

事实证明,绘画心理分析在学校心理育人过程中的危机防控效果和咨询辅导效果良好,但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不断研究探索中,能逐步融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作贡献。

猜你喜欢

危机筛查绘画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危机”中的自信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