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1-05-19叶品菊殷兆燕王红伟王金雨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校企育人

叶品菊,殷兆燕,王红伟,王金雨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大数据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 苏州科大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23)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1]。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开始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2]。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的出台, 学术界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现代学徒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都不遗余力地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但仍有不足[3]:(1)教学内容单一,系统创新训练不足;(2)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模式创新不够;(3)教学评价相对简单,考核评价系统不全。

本文针对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研究,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希望能为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它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行业产业需求相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指导理念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跨界融合教育形态,在职业教育中嵌入了“以企业技术专家带领学生职业成长”的创新机制。

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传授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特征

从教育的视角看,现代学徒制的显著特征是 “融合”的教育,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校、企平台的融合,职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情景的有效融合;二是教育的融合,学徒制和高职教育的融合。

1.平台的融合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平台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各行业、企业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实现与产业的衔接,通过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教育的融合

现代学徒制关注“职业性”,同时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有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也有高等教育理论的支撑,是较为全面的培养模式。“工学交替、跟岗育人”是当前形势下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简介

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进行。在学校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一个小组模拟一个项目部,学生扮演项目部的组员。每个学生将项目组中所涉及的行业身份经历一遍,掌握每个身份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经过一个阶段进行角色互换,这就是“角色扮演”。

每学期安排1-2门实训课程进行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到企业学习。根据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一带一”指导,企业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企业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对应技术人员的身份。比如: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是项目经理,则学生就由项目经理进行企业实训指导,这就是“跟岗实训”。整个实施过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即为“分组教学”。归纳起来就是“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研究

调整课程标准、项目教学素材及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打造行动性课堂,将企业新项目的开发流程等创新“配方”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意创新能力[7]。

(二)教材建设研究

联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建设,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内容为主线的一体化教材。专业教材建设应紧密结合企业需要,突出职业性、适应性和工作过程性,适应“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职业岗位上涉及的所有新知识、新技术以项目载体的形式写入教材,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

(三)教学方法研究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启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成职业教育的能力+素质的全面教育。

(四)评价体系研究

创新评价体系,实施“三册一体”教育与跟踪评价体制,制定实训操作手册、岗位工作手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考核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综合评定学生能否顺利通过考核、完成学业。

三、“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拔尖人才有效方法。“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示意图

(一)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

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做调整,根据“1+X” 中级和高级的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完成课程教学文档、教学案例、综合项目等内容的设计,并完成课程实训大纲、实训实习安排[8]。

理论与实践真实融合,教学与项目融合,由“双导师”引领教学内容,由项目承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

(二)建设一体化教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一体化”教材,以工作内容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涉及到的所有知识以一个项目载体的形式编入教材,模拟一个完整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过程导向。

(三)优化教学方法

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要求,创新教学机制,校企共建课堂,构建“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学生双重身份的转换,学校的“分组教学”与企业师徒形式的“跟岗实训”相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9],开启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共同进行、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创新评价体系

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形成“三册一体”教育跟踪评价体系,制定实训操作手册、岗位工作手册、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三册一体”教育跟踪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三册一体”教育跟踪评价体系图

实训操作手册记录学生在校分组教学中角色岗位的情况,由专业导师负责监督检查。岗位工作手册记录学生在“跟岗实训”中的每项工作内容,由企业导师负责监督检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记录学生各阶段学习状况和能力表现情况,最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五)落实跟岗实训

每学期的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到企业后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一带一”的传帮带形式,每位学生会有一位企业指导教师,根据扮演的身份进行配备,例如:学生企业指导教师的角色是项目经理,则这个学生就由项目经理进行企业实践培训,学生对应企业技术人员的身份。

四、 “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推行全员育人机制

通过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全面育人,让企业能在育人过程中实现对“员工”的提前培训。推进了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提高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创建力度,对于实现全员育人起到推动性作用。“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融合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势,企业技术骨干和“双师型”教师的共同指导,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二)将学校和企业融合为一体,形成长期、长效、高质量的合作机制

依托学校、企业的工学交替培养人才,实现了从“跟岗”到“到岗”,“学徒”变“员工”的直接转化。形成长效的校企深入合作的育人机制,让企业能在育人过程中实现对“员工”的提前培训,也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五、结语

“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是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的本质特征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探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育人的质量,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依据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提出“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跟岗实训”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启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变成能力+素质的全面教育,实现“教、学、做”大融合。“三册一体”跟踪评价体系的构建,创新了人才评价模式。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明确的了解,为就业制定了明确的方向。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评价考核,从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形成创新特色。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10],是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五反思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