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乞讨:小伙把乞讨变商机,每月躺赚4万元

2021-05-18思慕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乞讨者筹款社交

思慕

互联网带来新型乞讨方式

与Jovan Hill这名专业在线乞讨者不同,大多数时候,我们扮演着被乞讨者。这一点,在异乡打工的张明媚深有体会。

晚上十点,刚刚结束加班的张明媚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公司距她租的房子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刚打算闭上眼睛小睡一会,此时,手机屏幕亮了,她扫了一眼,点开了微信。

“一个好朋友的女儿得病了,帮下忙吧。”对话框里,一个许久不联系的同学给她转发了一个筹款的链接,让她捐款。张明媚没有立刻回复,而是点开链接,浏览求助者的信息,是个生病的小女孩。捐了20元钱后,她给同学发了一个“好”字,作为回应。

“我已经遇到这样的事情好多回了,以前是在朋友圈看别人转发,大概效果不好吧,现在干脆私发了。”张明媚说,她其实和这个同学不太熟,他朋友的女兒她更不认识,虽然帮助别人是种善举,但这样的求助方式,让她心里不太舒服,有点强迫捐款的意思,毕竟她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乞讨方式,众筹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大病求助应该也算众筹吧,毕竟是大家共同献爱心,为求助者筹集救命钱。”罗嘉恒告诉我们,他的亲属中有人因为生病有过线上求助的经历,当时确实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想到了线上筹款的方式,寻求社会的帮助。

这种求助方式操作起来不算困难,只需要在筹款App或微信公众号中点击

Jovan Hill是如何成为职业网络乞丐的?

意外

某天,因为人生不如意,Jovan在社交平台吐槽“没有人能感觉到我的痛苦,我痛恨现在的生活,要是有人能给我打钱就好了!”结果意外收到粉丝给他的安慰金——500美元。

半信半疑

收到钱的Jovan半信半疑,过了几天,并没有人要追回这笔钱,他发现网上真的有“有钱人”挥金如土。于是,他在社交平台再次表示自己缺钱,尽管没说自己的故事,他还是收到了不少转账。

辞职转行

Jovan发现了“商机”,立刻辞职转行,成为一名专职的网络乞丐。他每天睡到自然醒,接着打开电脑,在社交平台发状态,表示自己好穷。

开直播

Jovan应父母要求到纽约闯荡,还做起了直播,没钱了就管网友们要打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甚至有网友说:“每天坚持出门上班的理由是帮Jovan交房租。”“发起筹款”,然后按照提示填写目标金额、筹款标题、求助说明等信息即可。填写筹款信息要尽量详细,如果图文兼具,可信度会增加,平台审核之后就可以筹款了。“家人的确把所有的善款都用来治病了。”罗嘉恒表示,线上捐款的人都是出于善意,求助人不应该将款项挪作他用,这样才对得起捐款人的信任。

不可否认,线上乞讨的方式确实能帮助到那些急需钱救命的人,但是筹款平台门槛过低、审核不严、缺乏公信力等缺陷,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有车有房,生病就找某某筹帮忙”的现象,甚至出现“诈捐”的情况,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信任感。

线下乞讨线上收钱

罗嘉恒还给我们讲述了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我经常在轻轨站旁边人流量大的地方,看到有年轻的男孩子跪在那里乞讨。他面前不仅放了一张写着自己故事的纸板,称自己独自旅游遇到了困难,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还放着一个提前打印好的二维码。”他表示,自己也是一个男孩子,如果真的遇到困难会先去找个临时的工作赚钱,实在紧急的话也会求助警察,肯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求助。

然而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电子支付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已习惯通过手机进行消费。以往我们想拒绝乞讨者,还可以说一句“没有零钱”。但如今,面对乞讨二维码.很多人想找个拒绝的理由都很难。

“连乞讨者都与时俱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面对线上收“善款”的乞讨者,网络上有人这样自嘲。也有人认为,技术应该让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而不是成为某些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更有人提出质疑, “线下乞讨,线上收款”到底是乞讨还是行骗?

生存并非乞讨的理由

与上述案例不同的是,并非所有遭遇困难的人,都在第一时间盘算着利用网络手段进行乞讨或者求助。

在河南南召,一个名叫王晓光的“90后”小伙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用于安置当地遭遇特殊困境的儿童。“儿童之家”时常会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还有好心人定期捐助孩子们的学费。

起初,“儿童之家”直接将物资无条件地发放给孩子们。但志愿者发现,这样会让孩子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于是,王晓光尝试利用奖励机制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农耕劳作、家务劳动,或者让孩子们用一些简单的写作、绘画作品来兑换所需要的物资或者额外的零花钱。王晓光表示,希望让孩子们明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们也会更加珍惜。

不仅如此,“儿童之家”还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自我“造血”,但他们没有采取线上乞讨的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王晓光和志愿者们以及孩子们一起种植农作物,再将收获的农作物通过志愿者开办的网店进行销售,所得收入全部用来补贴“儿童之家”的开销。现在,他们通过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可以满足“儿童之家”一半的成本开支。

他们本可以一直依靠捐款生活,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博取更多的同情,筹集更多的捐款,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生存。或许他们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用劳动换取酬劳比单纯地接受帮助更让人有自尊”。

猜你喜欢

乞讨者筹款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归来仍是少年94岁老奶奶高空跳伞为筹款
紫荆花
患者不要众筹被反问:干吗跟钱过不去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善良的妈妈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