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探讨

2021-05-17肖永强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湖北省养殖

肖永强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1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适宜种养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品质优异,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湖北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经过多年的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淡水水产品产量位于全国第一。湖北省设有12 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8 个市辖区,24 个县级市,总面积达18.59 万平方公里,处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既有山区丘陵,又有平原湖区。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全省现有耕地面积达5 023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 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耕地中水稻种植面积2 280 万亩,棉花种植面积650 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 280 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 070 万亩。湖北省的种植作物以水稻、棉花、油菜、小麦为主,辅以蔬菜、柑橘、茶叶、板栗、烟草等经济作物。如表1 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的产业现状。

表1 湖北省各地区地形地貌和农业作物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粮食作物的面积逐渐下降,而经济作物面积逐渐上升。市场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粮食了,而是具有高价值及特色的农产品。在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下,截至2017年,全省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特色、优势、优质、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达到34.2%。一是智能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和规模不断扩大,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小龙虾、河蟹养殖产量已分别达到63.1 万吨、16.9 万吨。二是畜牧养殖业结构持续向好发展。湖北是名副其实的畜牧养殖大省,畜牧业养殖规模庞大,集约化比例高,年出栏生猪4 000 万头,年出栏禽类超过5 亿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更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从传统的散放养殖,农户一家几头猪和几只鸡,逐渐发展至现代农业的规模养殖、绿色养殖、生态养殖。到2020年,湖北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1]。近几年,湖北省借助先进的农业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和推广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如推广了蛋鸡“124”绿色健康养殖技术、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粪污综合控制技术、规模化生态养鸡“553”养殖技术、牛床场一体化养殖技术等多种绿色高效的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产出,减小了环保压力,提高了畜牧养殖业的生产率,使得湖北省畜牧养殖业持续向好发展。三是产业结构关系趋向合理化、健康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疫情后,中央对湖北省农业的重视加大,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序实施,传统农业比例有所下降,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比例有所上调。从近几年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可以看出,湖北省粮食作物产业保持基本稳定,棉花产业有下降趋势,油料产业呈上升趋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油菜籽产业保持稳定,肉类跟水产类等特色产业保持上升趋势。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将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在政府、企业、农户三方的推动下,保持产业结构优化均衡[2]。

2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专业化程度不足

湖北省虽然每个地区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产业,但是农产品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当地的地域优势,加强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流程和决策,以及生产工艺的专业化,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农业专业化。农业专业化也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2.2 农业产业整体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传统

湖北省中部是平原,四周基本是山脉丘陵,耕地面积小,可耕种地块一般在两山夹峰之间,无法实现机械化耕种。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生产水平低,整体科技含量不高,生产率不高,依靠经验耕作的很多,没有科学的管理运营和科技手段。

2.3 农产品附加值低

当前,湖北省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销售方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在种植业方面,一部分地区的农民缺乏销售经验和经营思路,农产品还处于自产自销阶段,应该结合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滞销农产品;在养殖业方面,缺乏技术支持,缺少销售渠道和营销途径,且畜牧产品种类单一,应该拓宽渠道,推广自己的特色产品和增强品牌意识[3]。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湖北省中间是平原,四周是山脉,地理位置就造成了诸多不便。鄂西南很多地区的村庄还没有通硬化水泥路,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不能保证。近几年农村电商大力发展,农村的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网上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出去,但是没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也无法达成,需要保证农村的水、电、网、路的畅通无阻。

3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 充分发挥湖北省农业大数据中心优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比例关系

要想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就要紧跟国家数字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农业大数据,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低廉的情况,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有效调节。湖北农业大数据中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为主线,依靠数据来决策,构建湖北三农“一张图”。可以实现粮食功能区、重点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重点工作入库上图,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决策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民支出成本,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推动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节奏[4]。

3.2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运销组织的发展,帮助农民了解市场

2020年新冠疫情后期,中央对湖北省实行一揽子政策,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培育民间运销组织。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鄂中及江汉平原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发挥村“两委”作用,积极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化解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的矛盾,使农民能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

3.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江浙等农业产业发达省份通过实践证明,产业经营可以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千家万户农民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壮大龙头企业(见表2)。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其采用新技术和先进工艺,以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加大对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改组改造,把有市场、有效益的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改造成为龙头企业。在中央支持湖北省金融市场一揽子政策的利好形势下,要大力聚合各方资本、技术力量,有效地带动农民了解市场,并顺应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三方合作才能大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表2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各地市州龙头企业名单

4 结语

当前,湖北省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新的历史机遇,也会有新的挑战。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抓住中央支持湖北农业金融一揽子政策的利好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牵头,农户参与,积极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完善“三农”领域的制度建设,保护农民产权,提升和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率。只有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才能为我省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湖北省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