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

2021-05-12胡浪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1期
关键词:差错率圈员调剂

胡浪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医院,江苏 泗阳)

0 引言

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关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小圈团体,相互合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服务型窗口,其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直接相关。门诊药房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单核实药品和数量,正确发放药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2]。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发放药品出错的情况还是偶有发生。本院为有效改善目前的状况,专门组织门诊药房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

收集并整理品管圈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本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以获得品管圈活动的实际影响效果。

2 方法与结果

品管圈圈员为门诊药房7 名药师,在7 人中竞选出1名圈长,选取1 名科室副主任担任辅导员。通过相关学习,明确圈名和圏徽的意义,制定圈会制度,确保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

2.1 主题选定和计划拟定

全体圈员发动“头脑风暴”,提出日常工作中发生概率较高的问题,集思广益,对政策要求、实际可行性、急迫性和圈内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3],评分范围为1-5 分。之后将各项评分进行累加,确定最高分为第一顺位的“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制定各个环节所需的具体时间、人员分工内容和需要选择的工具等。

调剂差错是指调剂的药品品名、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与处方不一致。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率=调剂差错处方数/总调剂处方数×100%。

2.2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具体原因,将门诊药房工作模式绘成流程图,同时制作差错登记表收集2020 年2 月21 日至2020 年3 月12 日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为0.21%,利用相关图表分析本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数据。

通过分析得出,数量差错、品名差错、规格差错、剂型差错占比最高,累积百分比为79.41%,80/20 法则,对“降低数量差错、品名差错、规格差错、剂型差错”等具体问题进行重点跟踪关注。根据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根据本次品管圈圈员的学历情况和工作年资进行评分,计算出圈能力为60%,通过计算得出目标值=0.21%-0.21%×79.41%×60%=0.11%,改善幅度=0.1%(改善值)÷0.21%(现况值)×100%=47.62%。

2.3 解析与真因验证

收集到调剂处方34 张,占处方总数的0.21%。其中差错类型主要为数量差错(9 张,占26.47%),品种差错(8张,占23.53%),剂型差错(6 张,占17.65%)以及规格差错(4 张,占11.76%)。

掌握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现状后,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提出发药流程不完善、没有严格审核、拆零药品管理不完善、清单打印不清晰、易混淆药品标识不明显、药师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深入分析差错的原因。经过药师头脑风暴分析讨论,利用鱼骨图法进行分析。

针对圈员们圈出的几个主要原因制作成真因验证查检表进行调查,找出主要原因,即易混淆药品标识不明显、工作时处理其他工作、环境嘈杂混乱、空间布局不合理和缺乏专业知识培训。

2.4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所找出的具体原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改善对策,并从可行性、经济性、效果性方面评价所有对策,确定对策的等级。评价等级:1 分(差),3 分(一般),5分(优)。以80/20 原则选定实行对策,四个问题点共圈出12 个对策,综合考虑所有对策的差异性,最终整合为4 个对策[5,6]。

对策一:针对环境嘈杂混乱不合理。对药房内药品合理布局,规范药品摆放。

对策二:针对易混淆药品标识不明显。制作药品标识,标识用醒目颜色标记并贴在标签旁提示;定期补充及更换药品标签。

对策三:针对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建立每个人岗位职责,加强沟通;制定专业知识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新药说明书培训。

对策四:针对工作时处理其他工作。建立人员轮岗表;高峰时段增设发药窗口,增加工作人员;实行弹性排班。

2.5 效果确认与标准化

2.5.1 有形成果

通过开展此次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得到有效控制,比目标值0.11%稍微高一点(改善后0.12%)。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0.21%-0.12%)/ (0.21%-0.11%)×100%=9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0.21%-0.12%)/0.21%×100%=42.9%。活动前、中、后调剂差错率对比,见表1。

表1 改善前中后的差错率比较

2.5.2 附件效益

(1)缩短取药时间:活动前病人平均取药时长8min,活动结束后病人平均取药时长4min;(2)提高病人满意度:活动前满意度84%,活动后满意度96.7%;(3)药师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参考率从以前的75%升至96%,合格率从以前的63.1%升至90.3%;(4)无证药师(2 人)通过国家职称考试。

2.5.3 无形成果

观察对比全体圈员的QC 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活动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2.5.4 标准化

结合对策拟定实施及最终的效果确认结果,对实施结果良好的4 个对策制成标准化操作流程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分别为门诊药房调剂室管理制度;药品存储养护管理制度;阴凉库温湿度记录表;药品调配、审核和发药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避光药品管理制度、药师咨询管理制度和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发药流程图。

2.6 检讨与改进

品管圈活动圆满结束后,相关人员对品管圈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总结,提出改进方向和方法,为以后开展品管圈活动提供有效参考,尤其是在品管圈的各种手法、甘特图时间跨度的合理性和对策拟定等方面。

3 讨论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每个圈员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加强,潜力得到了激发,学会了面对问题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降低药房发错药的概率,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更多保障。本院作为基层医院,信息化手段未能全面普及,其减少差错的辅助作用还不能得到最大发挥,但是本次品管圈活动采用一些方法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提高了门诊药房服务质量[8]。

猜你喜欢

差错率圈员调剂
要不要服从调剂?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处方调剂质量的影响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