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五彩瓷的艺术表现技法及特征

2021-05-11冯宁

东方收藏 2021年4期
关键词:器型彩瓷五彩

冯宁

五彩指的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它是釉上彩中的一种,在已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再低温二次烧成。因彩在釉上,用手抚摸,有凸起的感觉,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以红、绿、黄、蓝、紫五种颜色描绘纹饰,也可只用二三种颜色。画法均用单线平涂,较早实物为明成化年制,至嘉靖蓬勃发展,并开始加饰金彩。至于青花五彩则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颜色相结合的一种装饰技法,一般以釉上红、绿、黄、紫釉下青花为主要色彩,明万历和清康熙年间青花五彩较为著名。雍正朝开始,粉彩逐渐盛行,五彩瓷器制作日趋衰落。

清代五彩瓷的发展及装饰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过渡期、鼎盛期、衰落期三个阶段:

一、过渡期

清顺治时期五彩瓷的装饰,一部分保留明嘉靖特征,纹样满密,色彩浓重,突出红彩或绿彩,以锦地开光为多见,并多利用两种不同色彩来表现图案的阴阳向背;一部分则受明天启、崇祯的影响,画面疏朗,色彩淡雅;还有一部分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呈现出清代釉上五彩的新面貌。这一时期色彩以红、绿、黄三色较为多见,红色为枣皮红,绿色为深绿,均十分浓重。也有一部分色彩相对清秀、淡雅,釉面光亮匀净,呈色较淡,部分器物的颜色容易脱落,器物的纹饰多以人物画为主。常见的器型有罐、盘、瓶、花觚等。纹饰以花卉、人物、动物等题材为主,在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用红彩画出各种锦地纹饰,口部多饰酱色是这一时期五彩瓷器的装饰特点。

清顺治五彩人物纹倒流壶(图1),河北博物院藏。腹径11、高17厘米。壶身为桃形,腹部两侧有弯曲壶柄和细长流,流与壶身有桃叶相连,腹部渐收,足外撇。该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壶中有2个隔水管,壶底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由于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会漏酒。另一个隔水管在壶嘴处,同样的原理确保了入酒时酒不溢出。

壶的一面用五彩绘八仙中的铁拐李、蓝采和和麋鹿,并用红彩书杜甫《秋兴八首》之五的诗句:“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另一面用五彩绘韩湘子、曹国舅及仙鹤。

这件以仙桃为型,以八仙人物、吉祥动物、杜甫诗句为纹饰,寓意吉祥的器物,构思设计巧妙,工艺精湛独特,充分体现了制作者的聪明才智。

此器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酒具。酒具的基本功能就是用于盛放、贮存、温煮、饮用等。在新石器时代,酒杯和存贮酒的陶瓶、罐等就已经出现;商周时期,青铜和陶、漆木等材质的酒具在当时成为主流,其形制和样式也更加丰富;隋唐及至宋元时期,随着陶瓷制作工艺水平的发展和提高,瓷质酒具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明清时期,随着各种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酒具的材质及类型更加多样化、精美化,除精细的瓷质酒具外,还有金、银、铜、锡、玉等材质的酒具,亦十分精致、优美,且功能各异,富有趣味。

二、鼎盛期

康熙五彩是在明代五彩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鲜明透澈的色彩应用,丰富多彩的纹饰装饰,刚劲有力的绘画线条,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色彩的运用和创新更加丰富,特别是釉上蓝彩的发明,改变了釉上没有蓝彩的历史,不仅取得了与青花五彩异曲同工的装饰效果,甚至比青花更加色浓、鲜艳。

1.康熙五彩的艺术表现技法

康熙五彩的线条绘画工整准确,技艺纯熟,写实性强。康熙五彩敷色讲究严谨精细,与大明五彩自由奔放、粗犷豪放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康熙五彩的色料调和技艺进行了很大的改进,采用乳香油调料比用胶水调料更容易掌握,又能把物象描绘得精细入微,因此,康熙五彩的线条显得十分清秀。康熙五彩以沉静素雅为特色,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蓝等彩外,金釉和黑釉的广泛应用,使其画面更加丰富。金彩多用于官窑器物,表现出康熙五彩的富丽堂皇。由于黑彩在白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黑白分明,能够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因此,在勾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装饰的飘带、人物的眼睛、山岭山峰、鞋子、发髻、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点染时常用黑彩来表现,运用十分广泛。金彩、黑彩、蓝彩的应用使得画面更加写实逼真。边饰图案一改大明的简练明快,画法虽工整复杂,但略显闭塞繁密。在绘画工艺上,先用红黑两种油料勾线,干后再填色,所填出的颜色不用明暗渲染,只是平填。填好后的色料在低温烧制后呈玻璃状,像镶嵌在瓷器上的宝石一样闪闪发亮。

2.康熙五彩的艺术装饰特征

康熙五彩的艺术表现技法和装饰特征有明显的特色。在器型上,器型样式在传统优秀器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器型挺拔,体积较大,胎体厚重,具有阳刚之气。在新创造的品种中,除了对传统器型的继承、改进以外,康熙年间还设计出一系列新器型,如棒槌瓶,以形似棒槌而得名,轮廓有鲜明的棱角线,很像民间妇女洗衣服用的木制棒槌。棒槌瓶的发明创造,说明陶瓷器物的创新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题材上,康熙五彩既继承了传统题材,又出现了反映民间百姓日常生活气息浓郁的题材。康熙五彩除了常见的人物、花鸟、山水、宗教、民俗等题材外,还有神话、传说、典故、戏曲故事等题材运用也十分广泛。在构图上康熙五彩注重空间处理,虚实结合,色彩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画面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康熙五彩构图方法不受自然景物的限制,构图丰富繁密,结构严谨。康熙五彩的画面主题都安排在器型的主要部位,以突出主题;在构图形式上,以层次繁密为主,画面“密难插针”,以图案环绕主题绘画。

康熙釉上五彩的装饰手法多姿多彩,有红地五彩、蓝地五彩、米地五彩、白地五彩、哥釉五彩、蓝青地五彩、蓝地描金五彩、墨地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充分顯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及制造工艺。

清康熙五彩婴戏图将军罐(图2),河北博物院藏。口径14、腹径28、高40厘米。直颈,丰肩,腹至足逐渐收敛,平底,底足内书“吉庆堂制”四字青花款。附宝珠顶高圆盖。盖、直颈外壁、器身以红、绿、黄彩绘儿童嬉戏、玩耍、游戏的婴戏图。画面多姿多彩,热闹欢腾,寓意丰盛祥乐,多子多福。

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纹盘(图3),河北博物院藏。口径35.4、底径20.2、高6厘米。敞口,弧壁,浅腹,圈足。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盘内口沿开光内饰折枝花卉,并以钱纹相隔,盘内绘五彩人物故事图案。

三、衰落期

雍正时期受粉彩瓷的影响,釉上五彩的烧制数量骤减。五彩瓷开始逐渐地走向衰落。雍正的釉上五彩制作也非常精美,更加的柔和、淡雅,纹饰也由康熙的繁杂趋于疏朗,线条也由刚劲变为细腻,疏密结合错落有致,整体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雍正釉上五彩的总体特点是清雅俊秀。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紫、蓝、黑、白等色,施色较薄,大红大绿少见,蓝色使用较少,黑色较多。

乾隆至道光时期,五彩器物已经十分稀少,像乾隆时期官窑的龙凤碗和十二月令花卉杯,嘉道时期的撇口式五彩龙凤碗和花卉杯,是为代表。

同治、光绪时期,民窑开始烧制仿明代及康熙的五彩瓷器,有的还仿写明代各朝及康熙款、图记款,字迹潦草。同治时期仿制的五彩瓷,色彩浓艳,施彩较厚,缺乏光泽,纹饰绘画得也比较粗犷,不及后期光绪仿制的五彩瓷精细。光绪时期大多是仿康熙的五彩瓷器,有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白地五彩中使用的红、黄、绿彩色较为鲜艳,但红彩表面有的比较干涩淡薄,有的厚暗;仿康熙青花五彩的器物,青花的颜色过于浓艳、漂浮,色阶变化不明显,绘画层次少。所仿器物的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符合晚清时期器物的特征。

清雍正五彩龙凤纹碗(图4),河北博物院藏。口径14.8、高6.5厘米。口沿微撇,弧腹,圈足。白釉作地,内外口沿处绘青花双弦纹,碗内绘火焰龙纹,红绿相间,对比强烈。外壁口沿处在双弦纹之间绘杂宝一周。腹壁红绿龙凤穿梭于折枝花卉中,二龙二凤相间排列,纹饰间衬以釉下青花。青花双弦纹圈足,底部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碗修胎规整,胎骨洁白坚质,造型端庄典雅,纹饰清丽明快。

清光绪五彩人物纹筒瓶(图5),河北博物院藏。口径12、腹径19、高45厘米。形若直筒,侈口,短颈,溜肩,长腹,平底。筒瓶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被赋予“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器身彩绘以红、绿、黄三种颜色为主。主题纹饰绘“吕布戏貂蝉”人物故事。凤仪亭下,董卓端坐,一手捻长髯,一手摇折扇,貂蝉正向吕布哭诉,吕布手执方天画戟,怒目圆睁。在很小的绘画空间内,人物关系、人物形象描绘得准确、生动、传神。间绘花草、洞石、亭榭,使画面丰富、饱满。

清光绪五彩鹭莲纹将军罐(图6),河北博物院藏。高46、口径13、腹径28厘米。直口,丰肩,敛腹,足外撇,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 通体以白釉为地,用红、绿、金等彩繪荷塘夏景,塘中荷花含苞待放,亭亭玉立,微风吹拂水面,翠鸟攀在弯曲的荷梗上,相互顾盼。设色浓而不娇艳,刻画细致入微,色彩绚丽,表现了安逸恬静的自然风光。

猜你喜欢

器型彩瓷五彩
慕古而怀今
马晓军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五彩森林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