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2014-11-28翁宜汐

艺苑 2014年5期
关键词:器型创新设计

翁宜汐

【摘要】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要基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现代脱胎漆器设计理念与产品观念的创新,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吸取中外优秀设计理念与文化,即“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以提高福州脱胎漆器器型的设计水平,满足人们审美与功能需要。

【关键词】 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工艺品三宝。又因它是中国漆器工艺的典型代表,与扬州漆器、大方漆器和四川漆器一起,被称为中国四大漆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州脱胎漆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类自新石器时代就认识漆,并利用漆以制器。据史料记载,虞舜时“作为食器,斩山木而伐之,削锯俢之迹,流漆墨其上……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可见,人类使用天然漆制作器具的历史悠久,并已深刻影响了其日常生活。脱胎漆器工艺,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所使用的“夹纻”工艺。“夹纻”即“夹纾”,是以天然漆来塑造器型的工艺,该工艺的方法是:先制泥胎塑型,待干后用生漆为粘合剂,涂于泥胎表面;待漆布干透后,再反复涂多次;生漆定型完全干后,把内泥胎取空,留下麻布和瓦灰的粘合体;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纹饰,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

据考古记载,南宋时期福州就出现了脱胎漆器工艺,至清代曾一度几乎失传。到了清乾隆年间,福州人沈绍安在一次修复庙门上的匾额时,发现其木头虽已腐烂,但漆灰和所裱麻布的底胚却完好无损。此后,他结合传统漆艺,不断尝试,还原了失传已久的“夹纻”工艺。后又经过其他漆器艺人的不断试验、实践和改进,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州脱胎漆器工艺。

传统的脱胎漆器制作方法有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即“夹纻”工艺,现在只是将原胎泥土改进为石膏、木模等,其后续工序不变;木胎,主要是用楠木、红木、樟木等硬质的木材为原胎,如“庙门上的匾额”工艺,不需要经过脱胎这道工序,直接打磨和涂漆、髹漆、绘制纹样,便成了漆器。

福州传统脱胎漆器工艺包括设计与制作两个过程。漆器作为手工制作,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生产中的设计思想,它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中的。而现代漆器器型创新设计要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两方面出发,以特定的主观创造意识为原点,通过现代设计理念、产品观念的创新,融入福州地域文化;同时,吸取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弘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此构建现代漆器器型设计路径,以审美与功能为目标,才能提高福州脱胎漆器器型设计水平。

一、设计理念与产品观念创新

(一)设计理念创新

福州脱胎漆器主要有艺术品和日用品两类,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的脱胎漆器品种很难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消费方式。如何在现代高科技手段下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出新的漆器器型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便成了重要一环。

过去,福州脱胎漆器的设计理念主要依靠漆器艺人师承的审美经验。由于工艺技能与材料应用有限,再加上艺人们文化水平偏低,他们自然对综合因素考虑得少,造成漆器产品市场层面窄、审美品位低、社会消费单一、影响力不足。当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漆器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漆器自身的工艺器型、设计人才水平有关,还与前期的市场调研、合理的市场定位、工艺程序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和销售方式设计等诸多运作环节有关。这种将漆器产品设计纳入到市场消费层面、制作成本、工艺技术以及审美文化等多层面综合考虑的理念,是比较客观的、科学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漆器产品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相关联,还体现了在漆器产品设计中艺术品味理念的综合性,如把脱胎漆器纳入日用品工艺、雕塑艺术、陶瓷艺术、玻璃艺术和装饰艺术等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设计构想。福州的漆艺家陈杰就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将脱胎漆器应用于现代手镯、漆盘、漆家具的设计上的。而台湾漆艺术家李幸龙设计制作的一批以陶、玻璃为胚胎体,局部髹饰漆工艺艺术品,很好地利用了不同材质间的对比关系,实现了漆器工艺与多种艺术间的审美融合,取得了较好的视觉设计效果。

(二)产品观念创新

福州脱胎漆器久负盛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初,福州第一、第二脱胎厂产品曾是国家创汇的企业,年出口创汇多达800多万元。80年代后期,受市场经济冲击,漆器传统工艺面临市场萎缩的危机。原本兴盛的产业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呢?这使我们不得不对福州脱胎漆器产业的未来进行思考。这对于脱胎漆器产业的复兴与发展、变革与进步以及产品观念的创新十分重要。

脱胎漆器的发展自战国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是在农耕的生产结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漆器工艺。随着社会进入21世纪,传统漆器工艺的形态必须与当下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产生密切联系。工业社会讲究标准化生产,同时网络信息、互联网对传统漆器工艺与生产的地域性结构与市场的肢解,打破了长期以来农业社会生产结构中漆器工艺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模式。这种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必将导致漆器产品观念的改变,要求实现其产业的转型,现代漆器产品生产面临着新问题,如大规模生产下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快餐文化等等,这使人们不得不对漆器产品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经济市场与文化价值等进行再思考。因此,漆器产品观念创新的内涵,就表现在如何解决传统漆器产品向现代转型、历史的积淀与当今社会的有机结合、手工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整合、地域性特征与民族性的坚持与保护等问题上。此外,当下社会的生活方式对福州脱胎漆器造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现代家庭装饰要求既要有传统漆器工艺的审美特征,又要有适合于现代家装陈设的时代艺术性;公共环境空间装饰对大型漆器产品的需求,需要其具备同环境设施相融的装饰;商务礼品对漆器产品要求,要其尽显华贵,符合有文化品味、有礼仪、有情感的商务活动性质;现代旅游市场对漆器的要求,要其具有福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工艺性,且物美价廉;现代民俗文化活动对漆器使用也有特殊的要求,即既能体现与民俗文化活动相联系,又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漆器收藏市场对漆器产品也有其要求指标,如必须不能量产或标准化生产,具备特殊性工艺和创作性艺术价值,有潜在的良好的升值空间和文物价值等等。现代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对漆器产品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创新观念具有深刻意义。它改变了传统漆器生产制作的单一性,须具有多元化发展模式与多样化生产的意识。设计观念创新应结合现代社会对脱胎漆器的不同要求,合理定位设计思路与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不同群体对漆器产品的需求。

二、融入福州地域文化特色

脱胎漆器在福州兴起发展,并形成特色产业,这与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脱胎漆器要求漆面平滑丰腴,不能有瑕疵,要达到“骨肉筋皮巧作神”,因而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最短需10天,最长达110天左右成品。在其生产期间每道工序都得有干固间歇时间,而其中对漆性的掌握,即漆膜干固光亮更需要掌握气候多变的因素,稍有不慎,达不到完美质量要求就得返工。脱胎漆器对生产中的气候要求高,环境越潮湿漆器越容易阴干。而福州的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空气湿润,这些自然环境为脱胎漆器的生产制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

福州当地极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对脱胎漆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而奢侈。做“七”与“漆”同音,人死后七天一“祭”、一次佛事,“七祭”四十九天除灵止。每一次祭祀时,各类用金银箔纸制成的纸钱,烧(捎)给阴间的亲人,作为对逝者寄托的哀思。福州人在棺木表面上要上七道漆,将金银箔碾成泥状的金泥、银泥局部薄涂于棺木漆表面,同时,还嵌以螺钿,以达到耀眼夺目、金碧辉煌。

福州人对金银箔、螺钿的特殊喜好,使得他们在制作漆器时,将两者作为重要的髹饰材料应用于其上。这种金银箔手法也常用于脱胎漆器上,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髹饰技艺之一,即“薄料”法,它赋予了漆器吉利富裕的象征。

由此可见,福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地域文化直接影响并推动着脱胎漆器的发展。

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设计思路

(一)“洋为中用”

明清时期,福州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这对脱胎漆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福州频繁的海外贸易使得福州脱胎漆器大量出口到欧洲、印度、朝鲜、日本等地,外销刺激了脱胎漆器的发展。为适应国外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适应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习俗,当时的漆艺人也曾思考过将国外审美情趣、风俗习惯融入到漆器产品中。因此,出现了各类供西方人使用的漆器制品,如咖啡器具、茶具、香烟盒、红酒具等。福州脱胎漆器的著名艺人李芝卿于1926年东渡日本钻研漆艺,回国后整理了“传统工艺技法”,创新了金银平脱和印锦技法。

如今,福州的漆艺人大多从高等艺术院校毕业,他们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的审美素养、熟练的造型能力以及对漆器工艺的热爱,使得福州漆器造型有了质的提高。如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福州漆艺家沈克龙,他的漆器作品就是运用抽象思维与现代表现手法,将几何造型作不同形态的切割、折屈、扭转、凹凸等处理,使漆器造型结构变得生动有趣、形态组合丰富变化并将节奏韵律融合于漆器造型工艺中,使其作品更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此外,我们从“中国上海艺术双年展”、“日本传统工艺展”、“台湾漆艺展”等展览会的作品上,都能看到东方漆艺家们在漆器造型设计上借鉴西方造型艺术设计的踪影及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感悟。

(二)“古为今用”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长河积淀下丰富的传统器物造型手法,它们是历代劳动人民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从各种器物造型的发展演变看,它们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的具体物化的反映。每个时代的器物造型都体现了那一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总结古代器物造型的艺术成就,探索其器物造型的发展基本规律,对于继承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启迪我们今天开拓具有民族特色的漆器造型设计,都十分有益。

脱胎漆器历史悠久,器型繁多。据考古发现,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器型多样,制作工艺成熟。其品种有鼎、锤、钫、盘等大型器物。器物大部分髹饰以几何纹样、龙凤云鸟、花草纹、人物、动物等。而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的庭园仕女图的戗金莲瓣式朱漆奁,造型呈莲瓣形十二棱状,它的盖面是一幅仕女庭院消夏图,奁身中层莲瓣式十二棱间则戗刻着六组仰俯交枝的四季花卉。其器型端正稳定,渗透着东方韵味,等等。我们可以从这些出土文物中吸取营养,领悟其传统器型美,由此不断探索器型的新形态。

此外,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器物造型艺术,如原始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明代家具、金属器具等,它们都有其不同时期的设计文化、时代风格、工艺特点和审美情趣。现代漆器器型设计师们完成可以从中寻求设计灵感,并与现代设计理念、产品文化、造型语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漆器造型。

四、工艺创新

中国漆器历史悠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制作工艺。脱胎漆器工艺所触及的材料之多、技法之变幻莫测,在各类工艺美术品制作中实属罕见。它是中国人的独创,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统的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制作有一整套严格工艺流程,其生产过程复杂繁多,大致可分为制胚成型、上漆灰打底、装饰纹样,而三大阶段各自又有若干小工序。如胎胚就有乾漆脱胎胚、木胚。木胚又分为万器细木、圆器车旋及屈木等。脱胎漆器可根据具体造型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操作工艺。

现代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在脱骨上有很多创新,除了继承传统的脱胎与成脱工艺方法外,还发明了“化学合成脱骨法”、“石膏脱胎法”等新技术、新工艺。这些脱胎制作工艺可以根据具体漆器器型设计要求或在制作进程中的需要来改变原有的漆器造型,这样,设计与制作工艺就灵活多变。此外,在古代木胎和夹纻胎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相结合,还研发了塑料胎、环氧树脂(玻璃钢)胎、陶胎、皮胎、金属胎等工艺技术。在不影响传统工艺基础上,可采用环氧树脂(玻璃钢)。它与传统的夹纻脱胎相反,前者是外脱,后者为内脱。外脱即现代的模具性质,可进行批量生产,且漆器的造型精确度特别高。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的创新设计,应在保持原漆器工艺技术的核心的基础上,对漆器的原胎造型设计、材料技术、装饰工艺进行创新改造。随着计算机设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脱胎漆器设计可以在传统脱胎工艺和纹饰工艺技法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数字三维打印成型或激光雕刻等技术,以提高漆器器型的艺术性。

福州脱胎漆器凭借其坚固轻巧、温润细腻的质地,备受人们的青睐与赞美。它集审美功能、实用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福州地域文化特色,并散发出古朴的韵味。要想使传统脱胎漆器工艺在当代得以发展,就必须让其走进人们的生活,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服务于百姓。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新观念的更新,必然会推动漆器造型设计新一轮的创新。期待着新漆器工艺品以崭新的形象发展与延续,期待首福州脱胎漆器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3]陈晶.记江苏武进新出土的南宋珍贵漆器[J].文物,1979(3).

[4]陈磊.从民俗文化看福州脱胎漆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1).

[5]张丽.论福州脱胎漆器造型设计的创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猜你喜欢

器型创新设计
慕古而怀今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析山西博物院藏兽形觥器型与纹饰
浅析山西博物院藏兽形觥器型与纹饰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