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

2021-05-11郑文丽时燕霞曹婉恒南阳市南石医院口腔科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上颌前牙种植体

郑文丽,时燕霞,曹婉恒(南阳市南石医院口腔科,河南 南阳473000)

牙颌畸形是常见口腔疾病,因牙周病或外伤导致牙列不齐、颌骨变形、面部畸形等症状,且畸形可破坏外观形象使患者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及时矫治有助于缩短康复周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临床治疗通常采用口外弓支抗技术,该方式虽可改变口腔畸形,牙列不齐等现象,但舒适度、稳定性较差,且不利于口腔清洁,后期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1]。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逐渐兴起,与传统支抗相比创伤性小、稳定性高,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炎症反应,缩短矫治周期,提高矫治成功率[2,3]。因此,本研究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牙颌畸形患者8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34(27.06±3.46)岁;前牙覆盖5~8(6.52±1.44)mm;上颌拥挤1~3(2.06±0.29)mm。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2~31(26.85±3.41)岁;前牙覆盖5~7(6.45±1.39)mm;上颌拥挤1~3(2.04±0.31)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前牙覆盖、上颌拥挤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牙颌面畸形诊断与治疗指南》[4]诊断标准;(2)口腔卫生良好,牙齿齐全;(3)无其他口腔疾病;(4)均拔除上颌第一前牙、下颌第二磨牙;(5)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凝血功能障碍;(2)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3)患免疫功能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口外弓支抗常规治疗:术前常规口腔清洁处理,局部麻醉后拔取上颌第一前牙、下颌第二磨牙,之后粘接直丝弓托矫治器,取0.41mm热激活镍钛圆丝与0.48×0.64mm方丝整齐排列至牙列后方,然后更换不锈钢方丝关闭拔牙缝隙,于排列整齐的牙列至缝隙上颌佩戴口外弓,口腔内使用横腭杆或Nance弓的支抗增强配合牵引,并根据患者承受能力调整长度和宽度,口外弓佩戴12~14h/d,牵引力控制在150~300g之间。

1.3.2 观察组 采用正畸微种植支抗治疗:拔牙后粘结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待牙列排齐后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参照全景片、根尖片,确定植入部位,植入部位以偏牙根3mm方向为宜,植入后,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可进行颌内牵引,力度控制在100g,每月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增加力度,定期更换牵引钩与种植体之间的弹簧。术后再次口腔清洁,避免发炎或感染。

1.4 临床观察指标 (1)炎性微环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探针收集患者牙龈液,并置于37℃培养基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白介素-6(IL-6)、细胞白介素-1β(IL-1β)、金属基蛋白酶2(MMP-2)、金属基蛋白酶9(MMP-9)水平。(2)并发症:连续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如牙周发炎、口腔感染、组织水肿、出血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微环境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1β、IL-6、MMP-2、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TNFα、IL-1β、IL-6、MMP-2、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对照组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微环境比较(±s,μg/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微环境比较(±s,μg/L)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

?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牙颌畸形是指生长发育期间,牙齿位置排列发生错乱,主要表现为牙齿、颌骨、颅面等畸形,大多患者从发育期即开始发病,因对病情不予重视致后期畸形加剧,不仅影响口腔功能,更影响外观,大多患者因畸形致心理自卑,因此早期治疗对身心改善有较大作用。

临床治疗常采用口外弓支抗技术,该方式可通过稳定的支抗有效分解支抗力,使力度均匀分布在支抗牙上,通过持续性施压促进牙齿在矫治期间逐渐吻合,从而纠正牙齿畸形,改变排列不齐等现象[5]。然而传统支抗手段对患者配合度要求较高,舒适度、稳定性较差,因长期佩戴不利于口腔清洁,期间还易引发牙龈发炎、萎缩等并发症,长期持续易消磨患者治疗积极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矫治失败,故寻找一种科学有效、设计合理的矫治方式已成为口腔医学重点关注问题[6]。随着医学发展,微种植支抗的应用愈加广泛,该方式不仅稳定性高、创伤小,且操作便易,佩戴舒适,可缩短整体矫治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IL-6、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微种植支抗可提高矫治效率。分析原因在于,微型种植支抗由螺纹形状的钛金属制成,其半径较小,旋转灵活,更适用于牙槽嵴牙根之间,该技术属于和组织嵌合机械方式,通过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嵌合力来提高稳定性,从而起到固定作用,且局限性小,承受力强[8]。同时微种植体支抗可在颌骨任意部位植入,有效弥补传统支抗的局限性,与传统支抗相比创伤性小,对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不易松动,且支抗取出时无需麻醉,只需口腔消毒即可旋转取出,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9]。同时取出后的空洞会快速被血液填满,血块可抑制炎性物质及细菌浸润,从而降低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促进创口快速愈合[10]。因此,通过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可提高矫治稳定、舒适度,改善口腔环境,缩短整体矫治时间。

综上所述,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牙颌畸形可改善炎性微环境,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矫治成功率。

猜你喜欢

上颌前牙种植体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翼上颌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及分析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