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意象的微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2021-05-10何英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梅格林逋红梅

何英

【设计理念】

选择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苏轼的《定风坡·红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着重品味探究“梅”这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体现出的微妙。三首同是咏物诗,三位作者同是宋代文人,通过品味“梅”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主要探寻三首诗词中“梅”的侧重点以及诗人情志异同的原因。透过“梅”,我们看到了三种诗人:一个愿与梅化而为一的梅化诗人,一个给梅附了魂的梅格诗人,一个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爱国诗人;透过“梅”,看到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姿态——隐逸淡泊、达观脱俗、坚贞不渝。透过“梅”,我们也感受到因为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个人性情、理想信念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目标定位】

1. 品味三首诗词中“梅”这一意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

2. 探寻三首诗词中梅的侧重点,以及诗人情志异同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理解作者情感、领悟诗歌内涵的关键,因此,鉴赏诗歌,重在品味意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梅”这个意象。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元、亨、利、贞是《易经》中的卦辞,元是开始的意思,一年的开始叫元旦,万事万物的根源叫元气;亨是开始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为有备无患,所以亨通顺利;利不是私益,而是大家公平分享,这样就和谐了;贞是坚持原则,正直为人。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梅也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我们常说的“喜上眉梢”就是取其谐音。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梅已经内化成一种精神和品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林逋、苏轼、陆游,看看他们笔下的梅寄托着怎样的情志。

二、整体感知,品味意象

自由诵读三首诗词,说一说三位诗人笔下的“梅”分别有怎样的外在特征?请用“这是××的梅”的句式表达。

分角色读(女生第一首,男生第二首,全班第三首),说一说三位诗人笔下的“梅”分别有怎样的内在品质?请用“林逋笔下的梅是××的梅,苏轼笔下的梅是××的梅,陆游笔下的梅是××的梅”的排比句式回答,并简要阐释。

阐释分析:

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标题把梅置于山园中,烘托出梅远离世俗的生活习性;首联把梅置于众芳摇落的情形下开放,反衬出梅的凌寒独放、孤傲、卓尔不群;颔联把梅影、暗香置于水边、月下、黄昏的背景中,烘托出梅的朦胧清幽、冰清玉洁;颈联通过霜禽、粉蝶的动作与神态,表现出它们对梅花的钟爱;尾联直抒胸臆,不须高昂贵重的檀木拍板和价值万金的酒杯盛酒相娱,只要有诗赋相伴,亲近梅花就够了,在取与舍中表达作者的爱好和倾向:愿与远离世俗、孤傲高洁的梅花相伴。

苏轼的《定风波·红梅》:词人用拟人的手法,上片通过对红梅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表现梅的自爱与不流习俗;从梅花傲霜迎雪的姿态上可看出她不畏严寒、坚强不屈。下片词人转为议论,认为梅花心性本是闲淡的,不应随俗作态,虽呈红色,乃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仍要保留雪霜之质、“冰脸”本色,这是真正的梅格所在。不能像石延年那样仅从绿叶与青枝上辨别桃杏,停留在肤浅的认知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因读石延年《红梅》诗引起感触,遂作《红梅》诗三首。稍后,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词,名为《定风波·红梅》,这首词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词刻画了一个虽境遇悲惨、饱受摧残、遭受嫉妒甚至粉身碎骨却仍然凌寒先发、坚贞不屈、执着信念的梅花形象,梅花遭遇的不幸,梅花的备受冷落与孤寂愁思,正是词人处境、心绪的真实反映。

语言表达:林逋笔下的梅是远离世俗、朦胧清幽、孤傲高洁、与世无争、孤芳自赏的梅;苏轼笔下的梅是不流习俗、自珍自爱、不畏严寒、娴雅坚强、霜雪之质的梅;陆游笔下的梅是备受冷落、孤寂无助、饱受摧残、愁苦不堪却坚贞不屈、执着信念高洁的梅。

(此环节在师生对话中完成,学生说到的词语教师板书)

三、深入探究,知人论世

1. 小组合作讨论:同样是写梅花,三首诗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位诗人笔下的梅特点各异,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林逋侧重梅生长环境的清幽朦胧、香味的清幽迷人,表达的是对梅的喜爱之情;苏轼把梅拟人化,不着意于外在的颜色而是侧重内在的雪霜之质与娴雅之心,表达的是对梅格的赞赏之情;陆游侧重梅的悲惨境遇,即使沦落到成泥成尘也坚贞不屈、志节高尚,表达的是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决不爭宠邀媚,依然坚贞不屈、保持自我高洁的执着信念。

2.同样都是写梅花的诗词,但是诗人表达的情感各异,造成情感异同的原因是什么?

林逋终身不仕不娶,过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隐居生活,生平事迹较少见诸文字,如《宋史·隐逸传》述其一生隐逸,“性恬淡好古,弗趁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诗人一生隐居山野,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在凄风苦雨中仍不失文人洁士之风骨,梅花在百花凋零际、冰天雪地中仍不失自己的孤傲高洁,林逋是一位愿与梅化而为一的梅化诗人。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宦海沉浮,在黄州期间,写了大量的咏梅之作,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梅格”这一概念的提出,“梅格”即“冰脸”本色、雪霜之质、高洁孤瘦、坚强不屈。在必修教材中涉及苏轼的诗文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游沙湖》等,这些都是身处逆境中对自我的审视,或在主客问答中获得开释,或在风流人物中感叹岁月渐老、事业无成,或在自然烟雨中悟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洒脱,而一切的经历练就了苏轼的品格,梅格即人格,苏轼是一位给梅附了魂的梅格诗人。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因力主抗金备受排挤打压,但它不依附权势不与主战派同流合污,至死都保持这正义凛然的高洁品格,词为心声,陆游酷爱梅花,在他的全部诗词作品中,竟有156首是写梅花的,最能彰显词人悲壮孤高的品格,体现词人执着信念的当属这首《卜算子·咏梅》,陆游在苏轼“梅格”的基础上,更赋予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

总之,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个人性情不同、理想信念不同,所以诗人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今天我们读这三首咏物诗,不仅要抓住物的外在形态、色泽、环境,还要由外到内,抓住事物的内在品格,学会知人论世,从作者所处时代、人生经历、个人性情、理想信念等方面思考,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启迪。

四、语文活动

请你结合这三首诗词,为一位歌手写一首关于“梅”的歌词。

作品展示1:

拥一枝梅,赏一树美。

不畏月光下深藏的一抹黑。

沐一寸阳,留一世芳。

傲岸身姿在雪霜中散幽香。

瑟瑟寒风中那一抹孤独的身影,

茫茫大雪中那坚贞的生命。

百花凋零万籁静,

只有那淡雅一枝梅,

书写不屈情。

作品展示2:

忆江南·梅

梅花好,

独盛覆雪山。

三九不知冬气重,

疏红几点傲风霜。

贞洁何其难?

作品展示3:

如梦令·梅

园里凌寒怒放,

娴雅立于小墙。

轻撷于手上,

却盈满袖芬芳。

熙攘,熙攘,

银霜红梅罗裳。

作品展示4:

一树梅,傲立风霜从不畏,

一棵梅,吹离枝头作雪飞,

一朵梅,成泥成塵不后悔,

一瓣梅,飘落人间是为谁?

作品展示5:

寒风凛冽吹过寒了心窝,

深陷冰天雪地冰冷角落。

忽逢一枝红梅瞬间点燃心中焰火,

就让你我唱响这冬日的赞歌。

即使生命终将迎来凋落,

她也会牵动魂灵,

回归真我。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梅格林逋红梅
最后的夏天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跨越时空的爱
亲人( 连载一)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林逋梅妻鹤子
轻财足以聚人
一次失败的整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