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早读”的实践与反思

2021-05-10金惠建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早读课工作坊精准

金惠建

【编者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早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充分重视早读、努力提高早读的效率已成为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基于学生早读目标不明确、要求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等早读现状和弊端,云南省施维江名师工作坊把“精准早读”作为研究课题,旨在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研究早读课的有效管理,通过对早读课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课堂控制、效果反馈等方面有效管理的研究,切实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并且由点到面,为改变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早读的无序状态提供案例,为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精准早读提供示范。

课题组以工作坊为主阵地,共开展了5次以“精准早读”为主题的教学竞赛及课例分析研究活动,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录像课16节,课例分析20余篇,个人总结30余篇,教学课件16个,课件、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等材料30多篇,初步总结提炼了一批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周边学校和老师提供了示范,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本期,我们推出“精准早读”专题,介绍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2018年初,云南省初中语文施维江名师工作坊提出了“精准早读”这个课题,并依托工作坊开始了研究。对于“精准早读”这个全新的命题,我觉得新奇,也充满了期待。时至今日,工作坊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两年了,前些天准备课题的中期检查材料,将我们围绕“精准早读”所开展的工作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结果实在令我惊喜。没想到在平平淡淡的一天天里,不经意间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如果要说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我想说说下面几个问题。

一、“精准早读”引发的是反思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还普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足,没有足够的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模式化;大面积提高學生语文学习成绩困难;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果不佳;过分重视应试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众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早读的效率。

早读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学中不易攻克的一大难题。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早读的时间不少,但是效果却普遍很差。比如,几节早读课下来,希望学生记住的几首古诗词学生还是记不住;预想中的朗朗书声总是不一会儿就变成气若游丝的哼哼唧唧;学生总是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喜欢早读……这些早已为众人诟病的早读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在参加“精准早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了对自己语文早读教学的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把早读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来重视,还是只把它当作学生随意使用的闲暇时间来看待呢?我们是否研究过学生怎么样才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呢?我们是否琢磨过每次早读用什么方式来达成目标呢?我们是否想过学生对什么早读方式感兴趣呢?我们是否考虑过每个学生的记忆习惯呢?……审视得越深广,反思得越多,我们发现的问题越多。虽然思之极恐,但通过研究把问题挖出来,看清楚,这本身就是研究的重要价值之一。

二、“精准早读”提供的是示范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准早读”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提高初中语文早读效率的方法,这也是解决早读一系列难题的重点。

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第一手的资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为了使“精准早读”课题研究有翔实的课例作为实践基础,使分析研究更为有据和准确,工作坊开展了5次以“精准早读”为主题的教学竞赛及课例分析研究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观摩了16节经过精心设计的示范课,授课教师各显神通,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多样的早读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等。滕冬慧老师的游戏教学法和冯忠贵老师的自编自唱记忆法,让我们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其他老师的早读教学也是各具风格:刘京丽老师强调让学生明确读什么和怎么读;阮家辉老师重在示范领读;马艳平老师善于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读,都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这些精彩的早读课例,无疑是一批重要的实践成果。而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示范,让我们真切地发现早读原来可以这样丰富多彩。

三、“精准早读”带来的是改变

1. 早读内容的改变

过度的重复带来的将是枯燥乏味,因此早读要突破常规的朗读范围,给朗读注入新鲜的内容,比如可以朗读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等在内的语言基础知识。不必每天面面俱到,可以把各个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朗读时间单元里。可以在朗读课内背诵篇目,如课外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和范文。当学生搜集资料有困难时,教师就帮助搜集整理,并打印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早读课时朗读。学生回家后给每篇都写上评语,尤其要写出自己的心得。经过这样的引领后,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打开,有利于提高读的兴趣。

2. 早读形式的改变

早读早读,读是必不可少的,但读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领读。领读是早读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统一行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能活跃气氛。因此,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培养课代表进行领读,或培养一些朗读能力强、发音准确的学生做“小老师”进行领读。可以范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难点、重点,教师要亲自指导领读。可以分段式朗读。如一段时间为了复习而朗读,一段时间为了预习而朗读,一段时间为了课文拓展而朗读。还可以采用比赛式朗读、背诵式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吟诵读、自由读、接力读、表情朗读、大声读、小声读和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活跃早读课气氛,激发学生早读的兴趣。

3. 早读检查评价的改变

早读应该有检查、有评价、有督促。教师安排了早读的任务,还需要检查。如不检查,学生的朗读就缺少压力,缺少压力就没有动力,早读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很好。因此,一定要做好早读效果的检查工作。检查时间一般选在早读课的最后或安排某个专门的时间,检查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注意优差兼顾、难易适中。检查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组织考试,也可以是学生间口头检查,教师抽查。教师在检查的同时,应当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没有完成早读任务的学生则“穷追不舍”,约定时间再次检查,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朗诵流于形式。

四、“精准早读”展示的是精神

自从开始“精准早读”研究,工作坊就忙碌起来。在我们共同的鼓励和坚持中,“精准早读”研究逐渐步入正轨,在这个交织着苦与乐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也在不断成长。而这些成长的动力之源,是工作坊坊主及学员身上那种不畏辛劳、钻研不辍的精神。

工作坊坊主施维江老师作为通泉中学校长,还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操心工作坊的运行发展。他悉心指导每一位坊员,从来没有说过苦和累;工作坊顾问寸颖老师,不辞辛劳参加工作坊的每一次大型活动,关心帮助坊员努力前行,完善自我;全国优秀教师梅永兵老师,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累累硕果,始终笔耕不辍,每天一文从不间断……所有坊员都勤奋耕耘,时刻感动着我。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互信互助的团结,是一丝不苟的态度,是精益求精的追求,是从不停歇的坚持。这就是精神,一种成长的精神、一种科研的精神、一种教育的精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的是第一步。“精准早读”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但它已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看到初中语文教研全新的风景,更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早读课工作坊精准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语文早读课效率的途径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高效运用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方法
提高早读课效率的五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