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铿锵的鼓声,生命的赞歌

2021-05-10孙劼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洛川鼓声安塞

孙劼

【导读】

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激越的场面,西北汉子的隆隆鼓声,是对高原生命热烈的赞颂,是对民族魂魄崇高的礼赞。它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认真体会那恢弘的气势,仔细感受生命的律动,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心灵随之激荡吧!

延安武鼓

银笙

要说打鼓,哪里的也没有延安的有特色。不知从什么年代起,延安武鼓就流传下来。一群群茂腾腾的后生,从黄土高坡上、从黄土山沟里边敲边打地走出来,走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舞步,打出自己富有节奏的鼓点。繁衍生息,流传至今,延安武鼓逐渐形成三个流派: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

要说“武”,从装束上来讲,便都是些武士打扮。洛川蹩鼓的鼓手们,一色的横眉豹眼,头戴方巾,背插古戏上武将的小旗,全然一种将士风度。宜川胸鼓尽管有男女之分,但都是头扎英雄巾,胸打英雄结,脚穿登山鞋,紧袖裹腿,洒脱不俗。

“武”不只在装束上,更在内涵。延安武鼓矫健刚劲,热情奔放,挟裹着黄土高原的狂风,带着边疆战马的嘶鸣,蕴藏着壶口瀑布的咆哮,闪现着七月暴雨雷霆……当安塞腰鼓在电视屏幕上一出现,立即征服了亿万观众。那些在生活的湖泊中安静惯了的人们,被安塞腰鼓激励着、感染着,坐不宁,站不住,恨不得立即加入狂奔的行列,去跳,去奔,去踢,去翻。

你可能还没有领略过洛川蹩鼓的风采,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群天兵天将,人人腰前缠一面大鼓,红色的鼓槌上下翻飞。鼓手们一面打,一面蹩,时而聚合,时而分散,万鼓齐鸣,万槌齐发,万旗齐展,把一个眼红的厮杀摆在你面前。

武士有武士的勇猛,也有武士的柔情。你看那宜川胸鼓,武士的身上全扎着彩色的花。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软槌,软腰、合腿、踢腿、转身,连环打、转脖打、围腰打,把狠劲、狂劲、猛劲、虎劲全融入优美精湛的舞姿之中,柔中有剛,刚中有柔,花而不乱,妙趣横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延安武鼓以它的“狂”和“野”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天然属性。几千年来,高原就是一个战场。这里既是兵家征战之地,也是民族杂居的场所。汉、匈奴、西夏、回、羌、蒙古等诸族在这里交往,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交流,亲情和仇恨在同时生长,终于养育出既具有农耕文明又具有马背狂野的独特的高原人。高原人崇文尚武的个性,深深地渗透进延安武鼓之中。因而可以说,延安武鼓是激越强劲的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的北国之魂。

咚咚咚咚,豪放的鼓声,疯狂的鼓声,鼓手们一上场,就忘了天,忘了地,忘了一切存在。他们像站在高山之巅,尽可以呼风唤雨,尽可以扭转乾坤。

这种自信和气魄,我敢说,是没有任何艺术类别可以比拟的。

选自《新人文读本:繁星卷》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删节

【阅读训练】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延安武鼓“武”的特色的?

2.为什么说“延安武鼓是激越强劲的阳刚之气,是坚强勇敢的北国之魂”呢?(请摘录原文的语句回答)

3.末段“我只是想,倘若让这种文化氛围熏陶一代又一代华夏人,用这种气质去实现变革,高原定会是另一种风貌的”一句中,“这种文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质”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安武鼓分为三个流派,这三个流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洛川蹩鼓:____________________。

宜川胸鼓: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写延安武鼓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塞听鼓声

霍竹山

何其雄壮威风哉!走进节日的安塞,走进世界上最厚实的黄土地,便走进了鼓声的欢快与激烈。

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热烈的鼓声——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闻鼓者热血沸腾,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万只耳朵,听鼓点的激情;恨不能长千万双眼睛,看鼓槌的狂热。在腾腾沓沓的鼓声中,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

静谧。平日里,黄土地就像一幅贴在窗口的窗花,恬静得不发一丁点的声息。一朵山丹丹花儿在背坡上,静静悄悄开了,又悄悄静静谢了;一只羊儿默默地啃着无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阳,又落下了月亮。静谧的山线,静谧的草木,静谧的窑洞……

但在节日里,当一杆丈余长的铜唢呐闪亮地举向天穹,高亢地轰鸣时,一切顿时变了。

一声山崩地裂的吼声,八百个拢羊肚肚手巾,身着羊皮大褂,腰系红绸,腿扎绑带,英姿勃勃的汉子在雄壮的鼓声中,潮水一样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张,刚柔相济。鼓人合一,人随鼓舞;人鼓一体,鼓随人欢。鼓声急促,人似骏马奔腾;鼓声沉缓,人若雁落平沙。节奏清亮时,好像游鱼戏水,鼓手是那样的潇洒自如;节奏浑沉时,仿佛风卷落叶,鼓声是如此的刚劲激昂。过裆鼓阳刚雄劲,若鹰击长空;缠腰鼓优美大方,若燕语绕梁;下岔鼓豪迈粗犷,若平地滚雷;飞燕鼓气贯长虹,若鱼跃龙门……在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这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这八百剽悍的陕北汉子,让我们体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

在黄土高坡上,场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汉子只有百八十人。鼓声野野的,在空阔的高原上荡来荡去,声传百里,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的了。鼓声时而飞瀑跌谷,震人心魄;时而鸟鸣林间,悦耳动听;时而雾锁荒山,无声有声;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十字步、劳动步、平侧蹬、双腿蹬,鼓点清脆,好似金鸡三点头;单过街、双过街、正八字、倒八字,鼓声密集,恰如骤雨扫屋檐——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

鼓声凝时,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听者如醉如痴。

鼓手动时,似惊蛇飞舞,似午夜狂欢,令观者激情满怀。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阅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山峦开始扭动身姿,树木开始舒展筋骨,河水开始倒流,天空开始旋转。”有何表达作用?

2.第三自然段写平日里静谧的黄土地,与写安塞听鼓有何关系?

3.第六自然段中写道:“这野野的鼓声,让我们领略‘尘埃遮高山,甲兵怒冲天的征伐场面。”其中“野野的”是什么意思?

4.本文通过写安塞听鼓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延安武鼓》

1.(1)“武”的装束;(2)“武”的内涵;(3)打鼓的风采。

2.高原人崇文尚武的个性,深深地渗透进延安武鼓之中。

3.延安武鼓文化;阳刚之气,坚强勇敢,自信。

4.洛川蹩鼓:将士风度,万鼓齐鸣,万槌齐发,万旗齐展。宜川胸鼓:洒脱不俗或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花而不乱,妙趣横生。安塞腰鼓:狂奔或矫健、刚劲,热情奔放。

5.对延安武鼓这种文化特质的赞叹,对武鼓中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的歌颂。

《安塞听鼓声》

1.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连山峦树木都动容了,一起附和鼓声,共鸣。

2.为后文做铺垫,写出安塞腰鼓的气势,令天地为之变色。

3.鼓声潇洒不羁于形式,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打鼓,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缠绵婉转,鼓声高昂,充满野性的力量。

4.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喜欢安塞腰鼓充满斗志和野性,令人为之动容,让人激情澎湃,无法言语。

猜你喜欢

洛川鼓声安塞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一面鼓
麻雀
洛川苹果红了产业富了老乡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陌上谁家年少
美国铝业认领洛川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