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远去的冬天

2021-05-10梁惠娣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番薯青椒火炉

梁惠娣

窗外的风一点一点变得凄厉,夹杂着冷冷的雨丝,天气便变得潮湿寒冷起来。在这苦寒的冬夜,想起小时候冬天里的往事,心里竟泛起了阵阵温暖。

小时候的我,在一个小山村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南方山村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挂在季节的墙上,静默,沉寂。冬天的野外,远山苍茫,树木仍是绿的,绿得老气横秋,绿得庄重大度。昔日的青青草地,到底在萧萧寒风的催促下,不太情愿地换上了一身赭黄的外衣。河水清澈,天空悠远。这样的冬天不太冷,冷得委婉,冷得像是有点善解人意的意味。

难忘的是到田里摘青椒的情景。

冬天的早上,可不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睡懒觉。母亲早早地把我从被窝里拽了起来,然后我跟着父亲母亲,来到田野,穿过几条羊肠田埂,来到自己的农田上摘青椒。那时候,乡村里家家户户都种青椒。青椒又名甜椒、菜椒,是南方冬天里常种的农作物。田野上,晨雾缭绕,寒风凛凛。一畦又一畦的青椒长势喜人,一片苍绿,青椒树上挂满了翠绿鲜艳的青椒,像无数绿色的小灯笼,又像一个个柿子,在枝头摇曳,所以它又叫“灯笼椒”和“柿子椒”。青椒周身青葱优美,绿得发亮,肉厚脆嫩,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我们每人拿一只编织袋,一边慢慢地移步,一边摘下成熟的青椒,然后放进袋子里。彼时,偷懒的太阳慢吞吞地爬上来,像害羞的小姑娘不敢露面而躲在了厚厚的云层里,薄雾渐散,冷风仍在游走,田野上,青椒、青菜、番薯不怕冷地生长,长得生機盎然,一片养眼的绿意,空气带着晨露的潮润清新,在这般的迷人冬景中劳动,使人感觉不到累。很快,我们将青椒采摘完毕。父亲将满袋的青椒装上自行车后座,然后运到城里去卖。我们采摘的青椒便开始了南菜北运的旅程。当北方的人们,在餐桌上见到那一抹鲜绿时,该是怎么样的温馨和惊喜啊!

与父母一起摘青椒的冬日时光,让我体悟了生活在于勤劳耕耘的真味,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从那时起,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无论多冷的冬天,我都能早早起床,然后在安静的冬晨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想起了奶奶的小火炉。小火炉是用竹篾编织成的小竹篮子,篮子的底部装着一个半圆状瓷盆,用来装炭火的,篮子的上部有竹片编的把手,方便提着取暖的。每到冬天,奶奶便往小火炉里装上烧得火红火红的木炭,然后提着小火炉取暖。小时候我最喜欢黏在奶奶身边,和她一起取暖。

记忆中那个冬日的午后,太阳懒懒地挂在灰蓝色的天空上,洒下几缕柔和的阳光,院子里一片亮堂堂,院角的一棵香樟树在寒风中摇曳着枝桠,簌簌地响。奶奶坐在屋檐下,就着小火炉取暖。我紧紧地依偎在她身旁,也伸出小手取暖。那简朴古老的小火炉上,一双写满岁月风霜、满是老茧的大手与一双稚嫩的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调皮地笑着,一抬头,瞥见奶奶的满头银发在风中飘呀飘,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着笑意。我们就那样坐在冬日静谧安详的时光里。

后来,奶奶在96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在整理她的遗物的时候,我在屋墙下见到了这个小火炉,我将它带了回来,放在我的书架最上面一层。我每天在书房写作,写累了的时候,抬头,总能看到它,感觉仿佛有一股温暖的气息穿透书架玻璃门扑面而来,它就那么轻轻一扯,便将我扯回到了那久远的旧时光,那阳光、凉风、屋檐、银发、小火炉组成的图画又浮现在我眼前。

童年的冬天里,还有无数温暖的一幕幕:与一帮小伙伴在黄昏的田野上,燃起篝火,垒起泥巴窑,烤番薯、土豆和野田鼠,那温暖的美味至今难忘;与小伙伴们在晒谷场上的稻草垛间捉迷藏、玩“打鬼子”的游戏,又或躲在稻草垛旁看书、看着天空发呆;冬夜里,我穿着又宽又大的旧棉袄,乘着月色,跟着奶奶到村头看粤剧,粤剧里的花旦翘着兰花指、迈着曼妙的莲步旖旎地唱:“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还有我与姐弟围在灶膛前,“吧唧吧唧”地吃生姜番薯红糖水,那沁入肺腑的甜暖……

如今,我在这座远离家乡的沿海城市里,安静地生活。冬夜,抱一壶暖茶,读书写作。那些远去的冬天里一点一滴的记忆,顺着时光的来路渡水而来,从此,笔底辽阔,心底温暖。

猜你喜欢

番薯青椒火炉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低脂美味的炒杏鲍菇 素菜也能吃出肉食感
火煨青椒忆悠长
饶了我吧,青椒
温暖的大火炉
梦回大唐古道 重庆有个火炉镇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
青椒营养在籽里
发芽的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