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写作做一做深呼吸

2021-05-10徐金奎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状态生命语言

徐金奎

工作以来,业绩平平,讲课最高奖项是省级一等奖;在一些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了五百篇文章,有教学感悟,有教育叙事,也有课题研究,理论水平有那么一点点。省级课题《语文活动与兴趣特长培养》的主持人——该课题原计划全省推广,因领导要求做出一个系列而我坚持写作是一件个性化的事而搁置。新课改期间,曾接受县教育局要求培训全县中学语文教师,还应本县几所中小学邀请做过关于作文教学以及怎样做课题的报告,自我感觉良好。教师是须得在教育教学上有独到之处的,比较“个性化”的教师才有特征。扪心自问:我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想来想去,也就作文教学还沾点边吧。至于“个性”在哪里,且容我慢慢道来。

语文课,害怕作文之祸根

这话说出来,恐怕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喊冤: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就是想要通过这些例子教会学生写作文啊,怎么倒成罪魁祸首了呢?

语文课上,我们领着学生分析思路,总结写作技巧,概括主题思想,赏析那些优美语句的精妙含义,最后来一句:“这就是好文章,你们在写作文时也要这样,好好向他们学习。”且不说这些文章的语言怎样的成熟,也不说那些写作手法是需要读多少书才自然生成的,单是一堂课老师的“赏析”和“溢美”就够学生吓半天的——这才是好文章啊,得语言优美,得思路清晰,得主题鲜明高尚突出,传递正能量。然后,当他拿过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够语言优美,是用怎样的技巧,确定怎样一个高尚鲜明的中心思想,全没有自己的东西。就像妇女生孩子,在生之前她想的不是怎样把孩子生出来,而是怎样把自己的孩子生得跟某个明星一样漂亮,跟某个科学家一样聪明。这样的写作引导,也如老师对一个站在喜马拉雅山山脚的孩子说,爬上去吧,爬上去吧,那上面很美。孩子没被吓昏就已经是万幸了,何谈攀登。

作文讲评课也是语文课。作文讲评课上,除了读三两篇特别优秀的文章外,大部分的作文是要成为批判对象的。语句怎么不通顺,错别字如何多,思路怎样一团糟。就连学校的作文批改记录本也只有两大栏:存在问题记录,需矫正的共性问题。我总以为,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无论它多么稚拙,都是一株需要呵护的小苗。如果因为它不够碧绿和端正,而这里掰掉一个叶,那里削去一段茎,那么,它很快就会宣告死亡的。所以,作文讲评课,老师要做的不是削减那些旁逸斜出的枝叶,而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因展示自己的作品而被肯定,逐渐内化为孩子们的一个写作动力。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

善唤醒,观察生活非空话

关于作文,语文老师们多是围绕着“怎样写”去说的,至于说“写什么”,却往往只是一句话:要注意观察生活。这实在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因为,如果妇女肚子里没有孩子,那是任凭助产士如何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生不出娃娃的。我所任教的班级,孩子们是要写“温馨提示”的。全体同学,轮流值日,每天一则,内容不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可以是长篇大论,三言两语。课前五分钟,大家议议说说评评。无它,只希望培养孩子们用心生活的习惯。我美其名曰:用我温馨的提示,唤醒你沉睡的心灵。

我在班里设了一个“奎哥信箱”,孩子们可以随时给我写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是原生态的。我的原则是每信必复。同时,他们还可以在周六周日给我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而且,每天中午,我们还有一次半小时聊天。我以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能知道他们在看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也好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有依据,有方向,真正实现写作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操千琴,打铁还须自身硬

我从来都不认为,一个自己不写作的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作,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可以教别人游泳一样。

在写作指导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外,还要帮助他们进入写作状态。而要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老师自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写作状态,而要知道什么是写作状态,老师先得进入写作状态。换言之,就是老师自己要经常写作。注意,我说的是老师要写作,而不是写下水文,这是两码事,前者是一种随性行为,后者则是有意为之。

我1997年开始经营个人博客,我真正开始探索作文教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身的写作实践告诉我,写作,必须让生命主体有话要说,有自己的思想要表达。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氛围是可以唤醒生命深处某些记忆、某些情绪的。一个真正进入写作状态的人往往不会去考虑语言是否优美,主旨是否高尚,使用怎样的写作技巧等等。他只在寻找那个最合适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什么是最好的语言?最能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就是最好的语言。真正的写作状态是一种生命思想的流淌,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一段文字,一曲音乐,几幅画面,或者学生的口头自由言说,是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写作状态的。但是,只有自己写作的人才会明白这一点,并且恰如其分地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去。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学生为什么要写作?因为要考试。那么考完试之后呢?大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和它拜拜,这实在是一件极荒谬的事情。其实,写作是生命成长的一种方式。读书也罢,课堂也罢,说教也罢,都是外在于生命的被动的他人教育。唯有生命化的写作,才是生命个体自身通过思考表达,实现生命主观的内在的自我教育。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对自然的感觉是敏锐的,会感受到第一缕春风的和煦,夏夜特有的静谧,秋虫呢喃的无奈,冬日午后阳光的无力;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对生活的联想是丰富的,会由孩童手中的摇铃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会由一杯清茶联想到远方的朋友,会由天空飞过的孤雁联想到友情的难得;一个时常写作的人,思想是活跃的,因为,他总是在思考,思考读过的一段文字,听过的一段话,甚至,街头巷尾的一句广告词。總之,一个时常写作的人,他的生命状态是积极的、活跃的。

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思想、矛盾,会不断地变化、奔突,把这些复杂纠结的东西明晰化条理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写作。文字的表达可以让他们用心去审视、判断、权衡,从而做出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选择。其实,任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通过言语的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青少年尤其这样,在他们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惑,因此诉说的欲望也会极其强烈。目前的应试教育,却把本应扮演倾听角色的人物给异化了。

家长们会说,小孩子家家的,管好你的学习就行了,哪那么多事!老师们会说,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成绩吧,少去想这些无用的东西,说不定还能多考几分呢。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化的自我写作就变得尤其重要了,也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做一做深呼吸。

猜你喜欢

状态生命语言
智珠二则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有我语言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