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提问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1-05-08杜春英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提问物理策略

杜春英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几乎都是由提问来完成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章从课堂实践出发,结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初步探索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几乎都是由提问来完成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可以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课堂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不热烈,课堂提问会偏离既定的方向,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单单在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师经常会采用“对不对?”“是不是?”这种机械式提问简单地回忆事实;问题设置的思维含量不高,有时甚至是自问自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恰到好处地提问,首先从课堂提问的功能入手。

二、 课堂提问的功能

(一)提问是一个对话过程,具有启发功能

提问是师生的双向对话过程。对话的双方保持相互尊重的态度,平等地进行问答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程度,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然而,这种对话又不能是放任自由的,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拓宽视野,启发思考。

(二)提问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具有传递功能

课堂提问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思考,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

核心素养观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然而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起更多学生的思考。

(三)提问是一个调节过程,具有反馈功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学习水平提前预设问题,然而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旦学生发生认知障碍,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节呢?课堂提问恰恰起到了很好的诊断和反馈的功能,从而促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堂教学程序、进度和难度。

笔者结合本校高一年级物理课堂提问情况,通过问卷,以及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初步提出以下策略。

三、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突出重点,优化问题

课堂提问并不是多多益善,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事事问”的观念。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中,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提问。例如,在“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由于实验涉及细节较多且琐碎,易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实例引入学生理解合力和分力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的问题需简单明了,易于思考,且突出重点。几经调整将问题设置从“(1)如何确保合力和分力的关系?(2)如何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3)如何记录合力和分力的方向?”修改为,“请阅读教材并思考:(1)利用现有器材,如何使分力和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2)每一步实验,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记录的实验数据应怎样处理?”这样做主要源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进入实验室易受环境的改变,由于对器材的好奇而分散注意力;其二,学生普遍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会、甚至不愿设计并参与实验。实验课往往是看起来气氛热烈,实质收效甚微。鉴于此,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既避免了直接给出答案,又可以适当减轻学生的畏惧感;其三,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思考题,却涵盖了本节课的精髓。既强调了合力、分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相同),又提示学生注意实验达成的前提条件。既隐含强调了实验的基本要素,又提示学生关注实验数据采集的注意事项。

(二)及时反馈,适时发问

发问点是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在适宜处提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相反,发问点选择不当,会使问题的功能变得单一,也会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回答中。

例如:在力的合成新课教学时,通过引入图片:两个小孩抬一桶水,一个大人提同一桶水。教师提出问题“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往往茫然无措。

生a:(慢慢地站起来,有点腼腆又带点疑惑地回答)抬水,说明了“两个小孩可以抬水,一个大人也可以提水吧?”

生b:……(沉默)

生c:说明大人的力气大。(说完自己也笑了起来。全班哄堂大笑。)

显然,前面的问题指向性不明,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使课堂教学偏离了既定方向。这时教师应及时调整,适时发问,可以设置问题:“如果提起的是同样重的一桶水,谁用的力气大?”这样比较容易扭转学生的思维定式,使其关注到“他们的作用效果都是提起了相同的一桶水”。

再如:在上述力的合成实验中,教学难点和重点,一是合力和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二是合力和分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设计之初实验前的三个思考题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但要想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实验操作,一定少不了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适时发问。学生实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遗漏,此时针对三个问题适时发问,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思考的维度更宽阔,不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在“玩”中就完成了新课的教学。

事实证明,提问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过于简单的问题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适时提问。有针对性地提问可以让问题解决得更容易和顺畅。

(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提问的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只有当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而又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时,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是发问时机的选择。关于发问的时机,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时,孔子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探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发问,因势利导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提问物理策略
只因是物理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处处留心皆物理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我不是教物理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