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05-07王远德

光明中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腰部证候腰椎

王远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等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患者多出现腰痛或放射性腿痛、麻木无力、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等不良症状,对其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身体健康。目前西医治疗此症主要为微创手术、保守治疗方式,仅有2%~5%的患者符合相关手术指征,且多数患者术后仍会出现疼痛,保守治疗以药物为主,单纯进行西医保守治疗症状缓解不显著[1]。中医学认为[2],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腰腿痛”范畴,主要由于劳损、外感邪气、先天肾气亏虚等原因所引起,会导致其经络不畅、不通则痛。物理疗法中常用针刺、推拿等,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但临床有关中药外敷+针刺+推拿疗法三者联合应用效果,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2019年1月—2020年3月选取腰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取的腰突患者中抽取104例,按照患者先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2~70岁,平均(46.00±3.1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年,平均(0.50±0.02)年;突出类型:膨出17例、突出19例、脱出16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3~70岁,平均(46.50±3.1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年,平均(0.50±0.03)年;突出类型:膨出18例、突出18例、脱出16例。2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骨科诊疗常规》[3]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骨伤科学》[4]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具有腰痛或放射性腿痛、麻木无力、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等不良症状;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易过敏体质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合并意识障碍者。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给予止痛、镇静类、非甾体类药物,以减轻其疼痛感与炎症反应。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中药外敷+针刺+推拿疗法。①中药外敷:外敷方组成为:透骨草20 g,当归15 g,防风15 g,红花15 g,川乌15 g,乳香15 g,川芎15 g,没药15 g,牛膝15 g,羌活12 g,细辛12 g,独活12 g,肉桂8 g。将此药方进行研磨,呈细粉状,加入适量松节油、蜂蜜,将其调制成糊状,对其患处进行外敷,每天1次,每次12 h,连续28 d。②针刺疗法:叮嘱患者保持俯卧位,选取环跳穴、腰阳关、十七椎、委中、阳陵泉等穴位,对其患处进行常规消毒,选择型号为0.3 mm×40 mm的无菌消毒针。腰阳关、十七椎穴位,以指切进针法进针25 mm,于提插捻转得气基础之上,行导气针法;使用拇食指夹住针柄上段2/3,中指指腹扶针柄下段1/3,以缓慢的速度进行提插捻转,至患者感受沉重紧涩;之后行逆督脉针刺至患者感受腰背酸胀,每个穴位运针均为2 min。对于阳陵泉、委中、环跳穴,以夹持法进针分别25 mm、50 mm,行提插捻转,每个穴位运针2 min,每次30 min,2天一次,每周3次,连续28 d。③推拿疗法:患者取俯卧位,以法由侧胸腰段至下肢,按摩5次左右以使肌肉得到放松,之后选取关元穴、夹脊穴、承扶、阿是穴、肾俞穴、委中穴,使用拇指进行按压,至患者感受酸胀为宜。指导患者取侧卧位,轻摇腰部使肌肉得到放松,之后以肘臂相反力量,旋转患者腰部,听见患者腰椎关节发出弹响复位声音之后,扶住其下肢,使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腰部病变位置,背伸腰髂部,按压1~2次腰部。之后使用另一只手,固定膝关节,屈曲按压患者下肢,将下肢抬高至最高部位,快速背伸踝关节5~6次。指导患者将双手紧握成拳,依次叩击腰部,使其放松,协助患者保持俯卧位,由其腰部至足跟部,进行3次直推,之后对其腰骶位置进行轻轻拍打10次,每天1次,连续28 d。

1.5 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腰腿功能(ODI)、生活质量评分(WHO QOL-BREF)。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痊愈:治疗后,VAS评分为0,直腿抬高大于70°。显效: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弱,直腿抬高在50°~70°。有效:疼痛感有所减轻,直腿抬高30°~50°。无效:疼痛无改善,直腿抬高小于30°。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标准:根据中医证候量表,主要包括腰痛、放射性腿痛、麻木无力3个证候,每项最高3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6]。腰椎/腰腿功能判定标准:参照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量表(JOA),最高29分,分数越高,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轻;参照腰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最高100分,分数越低,功能越好。参照WHO QOL-BREF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数高低与生活质量高低呈正相关[7]。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2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2.3 JOA、ODI、WHO QOL-BREF治疗前,2组JOA、ODI、WHO QOL-BREF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WHO 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ODI、WHO QOL-BREF 对比 (例,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且近些年来,由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此种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威胁身体健康。毛友兵[8]认为,腰突在中医学上属于“痹证”“腰痛”“痿证”等范畴,对其采用中药外敷,诸药进行配合使用,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痹止痛、祛风除湿等效果,疗效较为显著。程远东[9]提出,针刺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对于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改善作用,还可促进血液运行,且针刺可缓解局部神经根的压迫。还有研究发现,推拿疗法对于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具有显著作用,但临床有关三者联合应用效果研究较少[10]。

因此,本研究选择腰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应分析,研究发现2组治疗后腰痛、放射性腿痛、麻木无力等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功能、腰腿部功能、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所使用中药包含透骨草、当归、红花、川乌、川芎、没药、牛膝、细辛、独活、肉桂等,其中透骨草、川乌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之效,当归、红花、川芎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没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生肌之效等,将多种中药联合对患处进行外敷,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开窍透骨之效。此外,对其环跳穴、腰阳关、十七椎、委中、阳陵泉等穴位以导气针法进行针刺,可对其督脉足三阳经气进行有效刺激,起到舒筋通络、强肾健腰之效。在此基础上结合推拿,以多种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从而对于其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进行有效调节,可起经络通气、气血流通之效。3种疗法相结合,可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症状改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腰突患者应用中药外敷+针刺+推拿疗法,可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腰痛、放射性腿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继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腰部证候腰椎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