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茶碱联合GDFT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2021-05-06杨艳郭正轩刘晶涛

广东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氨茶碱补液插管

杨艳, 郭正轩, 刘晶涛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麻醉科(河南濮阳 45500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麻醉手术中老年患者所占的比重逐渐变大[1]。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个器官不断老化,机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合并心、脑等器官的疾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将会出现不稳定,麻醉诱导出现的血流波动太大,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2]。所以,麻醉诱导的风险极高。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病安全,医师可选择对循环系统抑制比较小的药物,例如氨茶碱,它具有增强心排量,降低循环阻力,血管扩张等作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是一种相比传统补液法而言,不仅能减少补液量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治疗方法[3-6]。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氨茶碱联合GDFT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安全程度较高,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为60~85岁的患者;(2)治疗依从性良好;(3)无精神病史或其他疾病的患者;(4)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麻醉药物过敏者;(2)有基础疾病患者;(3)脑、肺等器官功能不健全者;(4)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平卧或者呼吸困难。

1.3 方法 患者入室后进行常规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压、脉搏等。将患者外周静脉形成通路,行右颈内静脉和左桡动脉穿刺,将北京优尼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与患者桡动脉置管连接,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右颈内静脉通过置管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观察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15 min和麻醉诱导时均采用氨茶碱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取4~8 mg 氨茶碱和30 mL浓度为50 g/L的葡萄糖注射液均匀混合,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注射上述混合液体冲击,麻醉诱导时静脉滴注速度设置为0.375 μg/(kg·min)。对照组进行麻醉诱导前15 min采用生理盐水的输液治疗,麻醉诱导时滴注观察组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 μg/kg、罗库溴铵0.6~0.9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咪达唑仑0.02~0.03 mg/kg,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并用麻醉剂维持麻醉:舒芬太尼0.1~0.2 μg/kg、异丙酚3~5 mg/(kg·h)。GDFT治疗为:患者麻醉前输入5 mL/kg的乳酸林格液,作为补偿性扩容量,并根据患者平均动脉压、每搏变异度、每搏量指数、心脏指数进行补液:若心脏指数(CI)≥2.5 L/(min·m2),平均动脉压≥65 mmHg,每搏量指数≥35 mL/m2,不用处理;若CI≤2.5 L/(min·m2),每搏量指数≤35 mL/m2,则根据每搏变异度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补液:若每搏变异度>13%,输注乳酸林格液直到患者指标恢复正常,若每搏变异度<13%,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和胶体直到患者指标恢复正常;若CI≤2.5 L/(min·m2),每搏量指数≤35 mL/m2,则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

1.4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诱导前15 min、麻醉诱导时、插管后5 min、插管后15 min每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心排量(CO)、CI、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的剂量以及诱导期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处理缓慢心律不齐的次数以及阿托品的使用量。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麻醉药剂情况 两组患者麻醉药的剂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药剂量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O、CI、HR、MAP比较 两组患者中的观察组与诱导前相比,诱导时CO、CI升高(P<0.05);插管后5 min、插管后15 min对照组CO、CI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时、插管后5 min、插管后15 min CO、CI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HR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O、CI、HR、MAP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及处理心律失常次数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心律失常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及处理心律失常次数对比

3 讨论

心功能不全是老年人患者中的多发病,由于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不断老化,老年患者身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合并心功能不全。其症状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身体乏力、心慌等。老年患者需手术麻醉的越来越多,心功能不全会导致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出现不稳定,麻醉诱导出现的血流波动太大,引起患者一系列其他器官的并发症[7]。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病安全,医师可选择具有增强心排量、降低循环阻力、血管扩张等对循环系统抑制比较小的药物。氨茶碱可以治疗患者的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同时也能有效扩张血管,对患者身体康复有极大的功效[8-15]。GDFT是一种相比传统补液法而言,不仅能减少补液量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治疗方法[3-6]。患者入室后进行做心电图,测血压,记录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常规检查。在进行麻醉诱导前15 min和麻醉诱导时均采用氨茶碱联合GDFT。这种方法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流的动力指标,根据麻醉手术治疗时液体的需求量进行补液,从而减少了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的血容量失常情况,而保障了患者治病的安全性。

研究发现,氨茶碱对人体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可以明显使支气管扩张,增加人体肺活量,且作用时间长,特别是对痉挛状态下的气管作用更加明显。更重要的是,氨茶碱可以使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肌供血量增加,使心脏收缩力明显增强。可以有效治疗肺气肿、心源性喘息等疾病[10-13]。GDFT是一种有效的个性化液体治疗方案,它会根据患者的容量状态和身体状态,目标导向是人体血流动力学。在GDFT方案的治疗下,可以使患者心脏负荷达到最佳的状态,可以使有效的循环血容量维持更长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供氧和微循环灌注压力,这极大地保护了患者肠胃功能,大大降低手术之后的并发症,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心力衰竭、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16-17]。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麻醉药的剂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中的观察组与诱导前相比,诱导时CO、CI升高,插管后5 min、插管后15 min对照组CO、CI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时、插管后5 min、插管后15 min CO、C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用氨茶碱增强了患者心排量,心脏指数升高,避免低血压,药理学研究证明氨茶碱作为一种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的药物,可以治疗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主要是通过cAMP裂解磷酸二酯酶进而抑制其裂解,增加患者体内钙离子内流,促使正性肌力产生作用[8-9,14-15],同时还可通过增高cAMP含量进而扩充张血管;两组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血流动力比较稳定,这说明GDFT不仅能减少补液量、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可更合理地、个体化地指导补液,监测手段更加微创,操作简便的同时结果更准确;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及心律不齐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氨茶碱联合GDFT对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治疗安全性较高,尤其是针对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积极影响,使患者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其他并发症,增加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氨茶碱联合GDFT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麻醉诱导期间,使患者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其他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氨茶碱补液插管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