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刺猬不见了

2021-04-28琚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共情小学生

琚琤

〔摘要〕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沙盘游戏是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50年代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建而成的一种“非言语性疗法”。本文借助一个小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探索了沙盘游戏对减少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沙盘游戏疗法;攻击性行为;共情;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50-04

一、案例概况

小方(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身高1.6米左右。他的父亲性情暴躁,有打骂妻子和孩子的现象,对孩子的教养不太关心。

开学近一个月以来,小方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对师长的批评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与同学关系紧张,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由于父母工作较忙,小方的童年时期是在外公外婆家度过的。老人比较宠溺的态度,使他养成了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上小学后,父母将他接到身边决定亲自教育,对他从生活和学习上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就如同一只已在野外飞惯了的小鸟被突然关进了笼子一样,小方对在父母身边生活很不适应,心中感到了自卑与不满。

低年級时,班主任经常向家长告状,说他在班级中不太喜欢讲话,常为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讲道理”和“打骂”,尤其是父亲,常对他进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从未与孩子进行过真正的心灵交流。

小学初期,小方在家十分“顺从”,是亲朋眼中的“好孩子”,但实际上他与父母的交流极少,他宁愿与姑姑谈天说地,也不愿与父母多说一句,特别是与父亲已严重到无话可说的地步。周末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因为他可以到外公外婆家去“称王称霸”,一周的压抑在这两天里被毫无节制地释放出来了。同时由于经常受到父亲的棍棒教育,他由此认为武力可使人臣服,所以在学校中当他控制不住自己或是觉得无计可施时,他会依仗自己的人高马大对其他同学施以拳脚。因为这样,他在班中人缘不佳,没有同学愿意做他的知心朋友。

进入四年级以来,孩子不仅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甚至觉得身边的人都对自己不怀好意,敌视身边的一切。父母询问他原因,他也不回答,再问急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心理评估

生理检查:经医生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楚,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有自知力。

个性孤僻、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情绪不太稳定。

据此评估,小方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儿童期攻击性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

(一)攻击性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儿童是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所受的强化,间接地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在此案例中,家长不恰当的粗暴惩罚方式强化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二)人际交往问题

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欺负”,甚至引起了同伴的“注意”,但这些行为给别人留下了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和同伴友好相处。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际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方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三、辅导目标与辅导方法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攻击性行为;改善和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提高与各种人进行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女士发展创立的心理辅导方法。沙盘游戏运用意象(积极想象),为儿童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通过玩沙子、玩模型,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由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辅导过程

第一个沙盘:《我的家》

小方进入沙盘室后感到十分好奇。游戏一开始,就将一大一小两座外形相似的房屋放入了沙盘的一角,说大房子住着父母,小房子住着自己。

接着小方接连放入了两座桥。桥在现实生活中有联通两岸的作用,使原本互不相关的两岸能够通过桥而彼此联络。小方一下子放了两座桥,暗示着对沟通的渴望。在相互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方从外公外婆家回到父母身边,不太敢和父母说话,因为父母经常为了家庭经济问题和管教孩子而发生激烈的争吵,有时妈妈会拉上孩子帮忙,这时爸爸就会让孩子回屋睡觉,声称大人的事情不用小孩子管。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争吵,小方选择将心事埋在心里。

沙盘分析:初始沙盘中,两座房子的选择和位置的摆放非常有意思。这两座房子没有紧挨在一起,而是中间有些距离,说明小方渴望有自己独立自由的空间,能脱离父母的管束与唠叨。不过他又在无意识中知道,由于其社会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再加上经济不能独立,还是要依赖父母生活,所以小房子还是在大房子的附近。

桥下隐隐露出蓝色的底面。小方在制作时,表示想挖一条河,能够与屋前的海相通。这其实也是小方渴望沟通的信号,但是从沙盘最后的呈现来看,亲子间的沟通是不通畅的。

第二个沙盘:《毁于一旦》——情绪的表达

小方将超市、银行、学校、医院等一系列的建筑物从沙具架上搬下来,在沙盘里构筑了许多常见的生活场景。随着沙具的增多,沙盘里的空隙逐渐变少,但是小方似乎渐入佳境,情绪高昂。从在沙盘角落里给富翁邻居堆了一个汽车山开始,小方从现实进入了幻想状态,开始想象爸爸的公司着火了,人在海里被鲨鱼咬了、因为打仗桥被炸飞到商店顶上、美国入侵,小镇遭殃……他的负性情绪宣泄出来了。到了后期,小方不停地拿沙具去填补沙盘中的空白,甚至还往空中发展,比如沙具上重叠着沙具,还拿了大型的毛绒玩具放在沙盘边框上。

当沙盘里堆满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小玩具后,小方似乎得到了解放,他长舒了一口气说,这个作品名字叫“毁于一旦”。然后他说想自己把这些玩具放回架子上,这意味着重建。当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约定第二天来拆除沙盘。

第二天,小方准时来拆除沙盘。他能清楚地记得那么多沙具原先分别在沙具架的哪个位置上。最后沙盘被拆除得十分干净。我询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感觉很开心、很幸福。

沙盘分析:沙盘游戏治疗本身起源于自然的儿童游戏,所以“游戏”是沙盘治疗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儿童通过在沙盘中的游戏,进行自发的创造,具有自由联想的作用。

从小方的初始沙盘的制作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从开始小心试探的谨慎,到逐步投入后内心情绪情感的肆意张扬,这就是沙盘游戏的魅力所在。一开始他还处于现实生活中,所以构筑了很多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但是随着游戏的深入,他原本一直被压抑的情绪涌现了出来,于是才出现了他越做越激动、越做越放肆的局面。从这次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理解小方为什么会易怒,因为他的情绪需要有个出口,他需要得到班级同学的关注。现在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他将这部分需要表达了出来。

第三个沙盘:《三易其稿》——共情的作用

没过几天,小方又主动来找我了,我先和他聊了聊。他说这几天觉得心里舒服多了,没有那种堵在胸口的难受感。这一次他在同一个沙盘里一共制作了三次,取名为“三易其稿”。

第一次:家。小方在沙盘下方靠中间的位置挖了一个鱼塘,说希望自己的家门口有个鱼塘。然后他非常迅速地在架子上选了一些水生动物,扔入鱼塘,还说这里也会有凶猛的动物。接着桥、筑路车、超市、史瑞克夫妇相继进入了沙盘。然后他在沙盘上方用沙具组成了一个圆桌会议的场景,说是家庭里的成员都坐在桌前开会。这时他放入的一个新郎和一个长发女性角色引起了我的好奇。他解释说这是老师也就是我到他家做客了,来看他了。最后他在沙盘右下角又构筑了一个小小的战斗场景。他心目中的家就此完成了。

第二次:寻宝。小方感到满意后就将沙盘拆去,这时他突然要求我转过身去,并且闭上眼睛,默数到50才能回头。他让我猜他把什么东西埋入沙堆了。我直觉是刚才作为圆桌的那个木质的水车部件,就在架子上找了一下,果然没有看到。于是告诉他我的答案,他说正确。

第三次:爱心。时间到了,小方将原本堆在一起的沙堆推平。我原以为本次的沙盘就此结束了,谁知他在推沙时,用铲子在沙盘中间隔了一条线,再用平铲角分别在线的两旁画了弧线。他问我这是什么,我说像一把拉开着准备射箭的弓。他没作声,只是用手把多余的直线抚平,这时一个心形呼之欲出。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好的礼物送给我,就送给我一颗心吧。他用手指把心画得深了一些,然后他愉快地说结束了,向我道别后离开了心理中心。

沙盘分析:在非言语治疗的沙盘游戏中,“共情”被视为治疗和治愈的气氛和条件,甚至是方法和技术。在这一次的沙盘作品中,上一个沙盘作品中小方的那种焦躁与杂乱,像怪兽一样到处冲撞的那股冲击力减弱了。在沙盘室里,小方感受到了我努力营造的安全、抱持的氛围,在尽情宣泄后,小方的情绪趋于平和。

小方通过“桥”这个沙具的摆放表达了想要和我沟通的意愿,同时尝试通过在鱼塘里摆放食肉性的海洋动物将内心的攻击性力量表现出来。接着摆放了代表“我和他”的两个人物沙具,邀请我进入沙盘去他的“内心之家”做客,共同去面对他原先无法独自承受的阴影。最后的一颗心与其说是他送给我的礼物,不如说是他内心平和的观照。

这一次,小方勇敢地和我进行了心灵的沟通,而这一份勇敢也被他带入了现实生活。

第四个沙盘:《我和你》——感应的力量

小方又如约来到了沙盘游戏室,他熟門熟路地在沙盘里摆放着玩具,不过15分钟时间,一个热热闹闹的沙盘作品呈现在我的面前,里面有开阔的水域,有色彩鲜艳的植物,有忙着筑路的工程车,有看戏的人偶,还有紧挨在一起的住着我和小方的房子。

小方激动地让我猜他的沙盘主题。当我要求他停下来,用心去体会沙盘时,他显得有些躁动,好像并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沙盘。他草草地瞥了一下沙盘,说自己感到很幸福,因为又能和我见面了。当发现我不愿意陪他玩游戏时,他显得很焦急,一边抱怨我不理解他,一边继续不断地催促着我猜主题。

我温柔而坚定地要求他去感受自己的作品,告诉他我从他的作品中感应到难过时,他突然安静了下来,像是终于丢弃了盔甲般,在我面前露出了脆弱的内心。他的表情从夸张变成了落寞,悲伤开始在房间里弥漫开来。他默默地将第一个沙盘里所有的沙具撤走,仅留下孤岛上的那两座一大一小挨得紧紧的、住着我和他的房子。他说这两座房子很重要,就留在沙盘里吧。

这时小方边哭边用手指在沙盘右侧画了一个大大的哭脸,几乎占据了半个沙盘,大大的泪珠从眼中滚落。接着他在沙盘左侧角落里写了“我和你”三个字。写完后,他说:“老师,你知道我写的什么字吗?你不会知道的。”我肯定地告诉他我知道是“我和你”。这时他仿佛获得了力量,马上到水果区,拿了水果沙具开始了第二次创作。

他先用水果拼搭出“我和你”的字样,然后用水果将哭脸勾勒出来,接着放了一只小飞象在房子上面,最后将一大一小两只微笑着的蛋壳放入了沙盘右下角。

沙盘分析:“感应”一词来源于中国文化,包含着“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在整个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中,感应是方法中的方法,治疗中的治愈,转化与发展中的关键。小方能从热闹的虚无中沉静下来,继而触摸到自己内心的悲伤,这与我透过沙盘表象去感应了孩子的内心是分不开的。他真切感受到了我的接受与理解,我们彼此深深地打动,一切尽在其中,于是孩子就此打开了心扉。

五、辅导效果

申荷永老师说过:“沙盘本身便是一个容器,一旦开始了沙盘游戏的过程,来访者也就很容易将其心理问题表现或投放在沙盘之中。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沙盘在承受,或容纳了来访者所呈现的问题,而是分析师。于是,承受和容纳来访者及其问题,是沙盘游戏分析师首先需要做到的。”

与小方的沙盘之旅虽然目前只进行了四次,但是小方在学校的攻击性行为大为减少。他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和师长同学的关系也有所好转,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我为他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愿他的父母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对他多一些关注,同时希望他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走好人生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苏州,215021。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共情小学生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我是小学生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