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高效心理课堂

2021-04-28赵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师生关系

赵捷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以培养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出发点,可以从营造融洽师生关系、构思良好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体验生成三个方面构建高效的心理课堂。

〔关键词〕心理课堂;师生关系;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17-02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心理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课程的有效落实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考试科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导致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堂实效,创建高效的心理课堂是心理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心理课堂教学经历,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究如何创新心理课堂的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效心理课堂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于2000年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品质,帮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其健康成长,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注重几个方面,如自我效能、希望感、乐观心态、情绪智力等。

一堂高效的心理课,应该是这样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積极性高、参与度广;课堂氛围良好,学生有安全感;能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增进心理健康;学生有积极情绪体验增量,教师也有积极情绪体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因此,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创设高效心理课堂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也会对课堂的效果产生积极影响[2]。

二、如何打造高效的心理课堂

(一)提升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尤其是高效心理课堂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学生才能信任教师,更愿意积极投入课堂中,从而更高效地学习。比如心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更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的心声,有时甚至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这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举止大方,富有亲和力,同时教学语言要尽可能风趣幽默,富有条理性,才能营造和谐安全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多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技能,才能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课堂效果。尤其是在心理课堂上,教师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解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课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同时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更有自信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二)把握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构思良好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是心理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的工作。而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从主题的选择、目标的设置、资源的利用、活动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精心设计把关,才能准确到位[3]。心理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没有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让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因此,心理课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以生为本,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

1.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实际心理需求

心理课堂的主题内容选择一定要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切合学生实际心理需求。比如七年级学生更多地面对的是进入初中后的适应问题,那么七年级课程在不同内容主题(如学习、人际、情绪等)方面就以适应和过渡为主。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们需要长时间居家学习,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困惑是如何面对网络的诱惑,提升自控力。因此,在线上教学期间,可以设计“谈谈线上学习那些事儿”和“网络黑魔法”等主题的课程。除此以外,课堂内容要简单实用,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打开学生心扉,引发学生共鸣。

2.基于班情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并不适合所有的班级或学生。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各班班情和学情,基于学生的能力和班级的氛围,确定某个主题在不同班级的不同侧重点以及不同层次的目标,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例如,上“做情绪的知心人”这一课时,在觉察负性情绪这一环节,我在安全氛围比较好的班级采取了冥想+分享的方式,在氛围不太好的班级采取了问题引导+回忆书写的方式,保证了课堂的有序进行。再如,行为目标的达成,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在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侧重在舒缓、稳定情绪。由此,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一主题上得到成长。

3.合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入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运用新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比如,“专心必胜计”主题课上的“舒尔特方格”体验活动,因为使用了互联网终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体验的机会;“做个记忆达人”主题课中统计学生人数,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使课堂时间得到高效利用;“拥抱压力”主题课因为借助了互联网,拓展了学生舒缓压力的媒介资源,等等。总之,合理充分地利用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探索,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感受与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组织评价方式,重视学生体验生成

心理活动课在初高中阶段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要形式,但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活动空间、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灵活调整优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感受和分享。

活动空间不必拘泥于教室,可以在校园等户外场所。即使在教室,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围圈而坐或是以活动来重新组建团队开展活动。例如,在上“心有千千结”这一课时,我选择在校园内开展游戏,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上“在变化中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长变化寻找班上的同伴,重新组队就坐进行后续的讨论分享,探讨对成长中变化的看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共鸣和支持,在不同的团队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情绪智力等。

活动组织过程也不仅仅限于教师主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抱持非批评的态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例如,在上“不同学科,别样乐趣”这一主题课时,课堂的主讲人不是我而变成了学生,我让他们去备课上课,或分享自己擅长学科的学习技巧,或分享自己感兴趣学科的魅力,甚至有学生因为这节课的任务专挑了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去了解相关内容,最终对该学科产生了兴趣。同辈的分享交流比老师的讲授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堂课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对自己薄弱学科产生了兴趣。

总之,要构建心理高效课堂,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课堂内外的准备、实施、评价,都需要教师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打造富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风格,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心理课堂上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胜丽.曲径通幽,让有效参与深入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3):21-22.

[2]郭峰.同一教案不同教学效果的反思[J].校园心理,2009,7(2):122.

[3]陈薇薇.心理健康教育常态课设计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6):19-21.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武汉,430074)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