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1-04-15黎书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路径学生管理

【摘要】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基层组织,始终是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和主要抓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高校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特点、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力求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也为特殊事件下高校班级在学生管理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生管理  实施路径

【基金项目】贵州理工学院突发事件应对及重大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专项课题——“基于班级虚拟共同体的网格化在线管理模式探究”(课题编号:XJSZ202006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77-02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发生突然、成因多样、分布差异、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等。

(一)突发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两大显著特征,人们很难对发生的时间、地点作出精准预判,做到及时识别就更难了。例如新冠疫情的爆发,初期征兆并不明显,直到病人病情恶化才引起重视,由于病因尚不明确,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通常是由局部慢慢向外扩散,对其传播速度、蔓延范围、发展趋势及最终结果都难以意料,如在初期阶段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就会造成疫情的迅速蔓延。

(二)多样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通常与灾害事故关联密切,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各种事故等都有可能诱发。正因为它的成因复杂,才导致后期的溯源工作进展缓慢,比如此次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还在进行当中。

(三)差异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上,比如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白天、晚上不同的气温,南方、北方不同的经纬度,甚至体现在人群、人种的分布差异上。

(四)广泛性。身处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现代交通工具的跨国流动,一旦失控造成大面积传播,就会酿成人道主义灾难。特别是那些烈性传染病,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作用于易感人群,然后造成大面积的传播。

(五)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生态环境、民生经济乃至世界地缘政治都有重大影響。比如新冠病毒目前仍在全球肆虐,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政治秩序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性明显,班级凝聚力下降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普遍是95后或00后,这个群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个性要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同时也体现出集体观念较差、荣誉感较低、归属感不强等特点,从而使得班级凝聚力下降。

(二)班委作用减弱,信息传递迟滞

在以往班级管理中,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负责宏观把控,把更多具体性事务交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处理,容易导致“主要班委使劲干,其他班委站着看”的不良现象。假以时日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扭转,就会降低学生担任班干的热情,服务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那么,在涉及班级重大事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就特别容易受外界人为干扰,严重时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班风学风不浓,管理能力欠缺

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要强,自我意识明显,自控能力较弱,喜欢无拘无束,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另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存在临机处事能力不足、情绪状态不稳定、行为举止异于往常等问题,这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严峻挑战,如若解决不当,势必影响整个班风、学风的营造,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采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尽管如此,还是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班级正常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冲击,尤其是在生活作息、心理疏导、就业形势等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高校作为一个集密集性、流动性和聚集性为一体的场所,在学生节假日返校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局势愈加复杂多变[2]。

(一)干扰正常秩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打乱原来的生活作息规律。比如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阶段,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只能在家上网课,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对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都造成较大的负面作用。

(二)心理压力陡增。新冠疫情发生后,学生无论是居家学习还是返校后的课堂学习,都被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活动范围,出入又被严格限制。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心理异常甚至言行过激,尤其是当个体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加之群体情绪的感染,更容易导致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此时学校的心理健康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就业形势严峻。众所周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巨大,许多中小企业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而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又屡创新高,劳务市场对用工的需求也日益萎缩,就业前景令人担忧,愈发加剧了毕业班学生的焦躁不安心理。因此,辅导员、班主任一定要事先仔细掌握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同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加大校企联动力度和频次,拓宽就业形式和载体[3]。

四、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知识教育。在班级开展一系列相关工作时,应由班主任带头宣讲,加强防控知识的普及。其次,正面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鼓励学生要有战胜的信心。例如,可通过各种权威、官方渠道发布实时动态防控信息,引导和督促学生自觉养成勤讲卫生的好习惯,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最后,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心理辅导力度。学校的心理健康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走进课堂、走进宿舍,采取讲座、广播、网络、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心理方面的辅导与咨询,传授关于健康防护、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基本技能等相关知识,有效提升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要第一时间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班主任更要密切关注掌握班上每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情绪动态情况。

(三)发挥家校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功能,促进家校联动一体化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效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也为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带来契机,比如需要学生居家或返校时,学校可通过不同载体形式进行公告,动员学生家长高度重视,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做到学校和家庭两方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安全防护的保障工作。

(四)筑牢网格化管理体系。班级网格化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分层建网及信息互通。在班主任的具体指导下,依托班委组织架构,由班长负责统筹班级工作,其余班委根据任务分工负责联系相应的网格小组长,网格小组长负责联系组内成员,形成“点”“线”“面”的立体化管理模式,打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班级防控网。网格化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班委个人能力的提升,还给其他普通同学提供更多的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有利于班主任全面掌握全体学生的状况,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便能及时、精准、高效地摸排学生相关信息。

(五)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包含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计划、自我激励等方面。在班级层面,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强化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措施,积极开展“以学治学”,运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技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创新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班级管理要建章立制,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做到班委各司其职,全班群策群力,使之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共同致力于把班级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为提升班级凝聚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时刻保持头脑清晰,做到处事坚决果断,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會三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坚决打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卫战,为构筑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机制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1(3):65-67.

[2]彭皓焱.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工作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1(26):78-79.

[3]王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2):190-191.

作者简介:

黎书文(1988年-),男,江西临川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路径学生管理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