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研究

2021-04-15叶欣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2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叶欣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需在授课的同时依托音乐促进学生情感沟通、人际交往,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能将音乐看作文化重要形态及优秀文化传承载体,具备鉴赏、创造、感悟及表现音乐的能力。合唱训练是学生通过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全面成长的有力举措,可助学生感悟音乐、人际交往、填充精神世界。如何基于新课标组织开展良好的合唱训练活动成为音乐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合唱训练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2-0156-02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开展的要点

(一)发声状态

发声是合唱训练的基础,此阶段音乐教师需引领学生规范发声,在常规化发声训练中解决学生发声状态各异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声,使合唱基本音色更为稳定且鲜明。教师需依据学生合唱情况及声音特点组织开展独立性训练、呼吸训练、协调性训练、起句训练、收句训练、咬字发音及共鸣等训练活动,助学生在训练中积累合唱与发声的经验,探寻音色、音准、音量和谐关系,继而掌握发声方法,为学生提高合唱质量奠定基础。以呼吸训练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采用“哼鸣法”训练,在掌握正确呼吸姿势后迅速吸入气息扩充胸腔,鼻咽腔需维持兴奋状态,选择音高恰当的音用“嗯”进行轻声发声练习,鼓励学生延长发声时间,不断挑战极限,继而增强发声能力。除“哼鸣法”外,教师还可采用小口腔发声等方法组织学生训练,使学生能优化发声状态。

(二)合唱协调性

在学生具备一定合唱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基于合唱音色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变化训练,为的是提升学生合唱音乐表现力,使合唱队音色更加丰富,有效诠释合唱作品,具备合唱作品艺术再创作的综合素养。因为音色丰富可能会使合唱歌曲变得杂乱,所以需将合唱协调性视为训练的要点,使合唱更有秩序,能在演绎特殊音色的同时维持稳定的合唱状态,引领学生在合唱中灵活运用科学发声技法,能用不同音色演唱民族风格、近现代风格及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演唱技巧

中学生在合唱时存在一些共性及个性问题,音乐教师需在问题驱动下组织开展合唱训练活动,保障合唱训练指导事半功倍。从个性问题角度来讲,在合唱训练中教师需组织学生分声部训练,强调先唱谱、后唱词,重视节奏、音准,在熟悉各声部的基础上用其余声部找到节奏与音高,合唱需整齐划一,凸显各声部特征,如女高音应明朗、抒情、有穿透性,女低音应浑厚、圆润、扎实,男高音应清澈、有韧性、柔和,男低音应低沉、浑厚、有力;从共性问题角度来讲,教师需在学生具备基本合唱能力的条件下展开训练活动,助学生提升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协作能力,懂得倾听整体音效及临近的声音,确保个人与整体关系和谐且能合理发挥作用。合唱作品跳动较多、音程复杂,速度快慢、力度强弱、音域高低等方面均会影响整体的合唱效果,这就需要学生能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演唱,在换声点尽早做好准备,有效安排呼吸以免影响节奏,演唱吐字发音需标准。以音准气息咬字发音技巧训练为例,教师需助力学生增加肺活量,利用咽喉、口腔、胸腔、鼻腔四个部位吐字,在吐字时需加强控制,配合作韵处理,使咬字更为标准,加之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胸腹联合等呼吸法的训练,使学生能有效运用演唱技巧提升合唱水平[1]。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开展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合唱是集体演唱艺术,虽需凸显各声部音色特征,但合唱整体效果更加重要,各声部需为共同完成合唱任务而加强配合,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训练时需凸显整体性。主要声部是主旋律声部,在学生合唱训练中起主导作用,其余声部具有伴随及烘托的功能,通常高声部演绎主旋律,增强合唱音色的穿透性,辅旋律音色相对暗淡且音量稍弱,节奏性伴唱声部主要作用是修饰、点缀、填充,需兼具旋律性及和声性。音乐教师需在引领学生明晰各声部合唱功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整体性训练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诠释音乐作品时找到各声部的定位,获得合唱体验,积累合唱经验,同时为各声部在兼顾整体的前提下自主训练指明方向,调动学生合唱训练积极性,围绕训练目标加强实践,继而优化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效果。

(二)生本性原则

初中生成长规律、心理状态、个性喜好、音乐素养等方面均会对教师合唱训练教学成效产生影响,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为学生个性化、全方位发展提供条件,这就需要合唱训练坚持育人为本,确保学生在合唱训练活动中能保持专注,可与师生互动,在思考、练习、提问、探讨中增强合唱能力。例如,教师为调动学生合唱训练自主性,可从彩虹合唱团的歌单中选择歌曲供学生训练,如《春节自救指南》《彩虹》《卡路里》等,使学生能被有趣的唱词及旋律所吸引专注地完成唱谱及唱词训练任务,还能感受到合唱的乐趣,继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落实合唱训练育人目标。

(三)持续性原则

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无法一劳永逸,教师需遵循持续深入原则制定良好的训练计划,切忌急功近利,强调稳扎稳打,使学生合唱训练能力可回旋式提升。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可制定合唱训练计划,为持续性开展合唱训练活动铺平道路。该计划主旨是培育学生音乐兴趣,提升学生鉴赏、表现、体悟、创新音乐的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树立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基于音乐文化开阔视野。该计划将听赏合唱曲、科学发声规范训练、合唱技巧训练、合唱姿态训练、音乐表演能力训练视为主要模块,针对7~9年级学生制定层级性的训练方案,训练难度与深度逐级递增,进一步增强学生合唱技能及个人综合素质[2]。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开展的路径

(一)开发合唱训练教学课程

音乐教师需在制定合唱训练计划并明确育人目标的基础上聚合教学资源,为的是提高合唱训练的专业性及知识性,将“校本化”、专业化课程视为师生互动的依据,使合唱训练质量更高。例如,教师可基于合唱训练计划将基本发声方法、合唱基础知識、合唱歌曲大赏、歌曲演唱等看作课程开发抓手,确保学生能通过训练会用“轻声”唱法,发声状态正确,气息控制能力较强,掌握合唱知识,能根据合唱歌曲的创组背景、中心思想、歌词大意动情演唱。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化教学为音乐合唱训练课程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发挥微课资源丰富、时间简短、主题明确等教学作用,开发生本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微课,用图片、音频、文本、小视频输出合唱训练教学内容,如视唱练耳音频、民族乐曲背景赏析性视频等,运用微课构建多模态音乐课堂,引领学生听、思、唱、演,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微课提升合唱水平[3]。

(二)创新合唱训练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合唱训练效果更优,音乐教师需创新育人举措。例如,教师可推行“任务式+小组合作”合唱训练模式,率先布置合唱训练任务,如掌握“轻声”唱法、规范咬字发音、唱熟曲谱、鉴赏红色歌曲等,为学生合作训练指明方向,以免学生浪费合作训练时间。再如,教师可依托网络搭建“双师型”教学平台,邀请合唱团成员在线与学生交流,围绕合唱训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沟通探究,如呼吸控制问题、声音规格问题、音准问题等,充分借鉴专业合唱人员实践经验,同时弥补教师合唱经验不足的育人缺陷,使合唱训练教学指导专业性及综合性更强。经验表明,教师使用乐器伴奏能引导各声部优化合唱训练效果,如手风琴、钢琴伴奏等,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总谱及伴奏谱的结构,保障伴奏可起到彌补空拍、提示音高、音准统一等作用。教师还可通过即兴伴奏培育学生的适应力、反应力等素养,引导学生针对合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提升学生音乐创造力及表现力,继而通过合唱训练方法创新实践提高育人质量。

(三)加强合唱训练教学评价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存在综合性评价缺位的问题,仅关注学生合唱的和谐性及音调、音准、节奏、力度、咬字等方面,与学生鉴赏能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方面有关的评价相对较少,使学生仅注重合唱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音乐综合素养的个性化培育。为解决上述问题音乐教师需加强合唱训练综合性评价,指引学生赏析乐曲、积累情感体验、剖析音乐文化、扩展音乐眼界,在此基础上助学生能体悟、能创新、能诠释,充分抓住合唱训练机会增强综合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生心理状态及成长阶段特殊,音乐教师需从关爱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出评价,避免评价语言过激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及合唱训练积极性,使学生能热爱音乐、喜欢合唱、相信自己,保障学生心态健康,在激励评价引领下积极训练,继而消除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阻力,实现以评促教的合唱训练育人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活动有效组织开展具有素质教育意义,学生可通过合唱训练全面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需将发声状态、合唱协调性、演唱技巧视为训练的要点,在合唱训练进程中推行持续性原则、生本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使学生可掌握合唱方法,能在合唱中提升协作能力、创造力等素养,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还需开发合唱训练课程、创新训练方法、加强合唱训练教学评价,继而提高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训练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铸欢.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有效开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7):158-159.

[2]李晓莹.试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J].北方音乐,2020(2):184,190.

[3]杨静茹.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与训练[J].中外交流,2021,28(3):534.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