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2016-04-19韩淋

关键词:合唱训练

韩淋

【摘要】本文的研究,紧紧围绕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而进行,通过对合唱训练过程中,合唱队员群体所表现出的从众心理、求同心理和个性心理的分析,借助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合唱训练的有效手法,充分利用这些心理需求来促成合唱训练目的的达成。

【关键词】群体心理 合唱训练 求同心理 从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1-02

一、合唱训练中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

合唱有别于独唱,独唱由一人独立完成,合唱由群体共同完成。不管是合唱声部还是整个合唱队,都是不同数量的演唱者群体。在群体合作和磨合的过程中,队员们往往会表现出三种主要的心理现象,即个性心理、从众心理和求同心理。

1、个性心理现象

在当下的高校合唱训练中,合唱队员大多来自于声乐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接受的都是独唱演员的训练,因此,在长期的独唱学习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个性发展需求的演唱习惯。而进入到合唱队之后,他们从独唱演员变为合唱队员,在这种身份的转换过程中,独唱习惯与合唱演唱要求产生碰撞和摩擦。同时,在身份转换完成之后,同一个声部的队员由于长期合作,会使个体的个性上升到团队的个性。因此,在原本以自我为单位的个体心理,在经历了合唱的身份转换之后,会与声部内部达成统一,进而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以声部为单位的个性心理现象。

2、从众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顾名思义,即顺从多数人意志的心理反应。具体是指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在受到相对稳定的群体长期引导之后,顺从群体中多数人共同的发展方向。这种心理现象在合唱训练当中非常常见。具体来说,从众心理首先表现为个体的归属感,即个体从独自一人到声部集体的一种归属。而且由于相同的演唱经历和训练过程,群体内部很容易形成共性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思维,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在群体一致的目标追求下,个体追随群体的发展,一起来实现最终的演唱效果。其次,从众心理还进一步巩固了群体的权威性,使整个合唱声部、合唱队能够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3、求同心理现象

求同心理在发声训练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合唱发声训练初期,为了更快速、更准确地寻求声部发声的协和,我们往往会挑选一人来发声,然后让其他合唱队员来模仿第一人的演唱音色和发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合唱队员所表现出的正是求同心理。从合唱音响的需求来说,个性心理在严格的训练中往往会被转化,而求同心理则不断地被强化,直到最终合唱声部的完美统一。

二、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合唱是群体的活动,因此,对群体心理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些心理的产生与反应往往会对合唱训练造成影响。具体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对声音协和度的影响

在合唱训练中,声音的协和度是我们首要的追求,无论是采用气息的训练、发声的训练、身体律动的训练等方法,无非是希望能够在训练中早一点达到声音的协和统一。而个体心理会对声乐的协和度产生影响,因为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个体的发声器官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一个声部类型的演唱者在音色、腔体上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同声部之间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如果顺从个性心理的发展,那么演唱出来的效果将非常杂乱,声音的协和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求同心理的作用,首先选出声音的标杆,在树立了声音的标准之后,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以一种声音来规范自己的发声。例如谱例1中的练声曲,实际练习时不要急于开始完整的练习,而应该先在第一个音上找到谐和的演唱音色,然后再继续。由于练声曲音程的跨度比较大,因此,对于高音的音色一定要严格控制,特别是换声点的不统一,容易造成不同层次的音色脱节,因此,在高音的演唱上,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并尽可能地考虑到大部分演唱者的能力和需求。

谱例1

2、对音响立体结构的影响

合唱与独唱的区别,除了人数的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单声部和立体和声的差异。“声乐上的音色之别以及因人而异不同音区的适宜度,在合唱艺术中得以充分展现、对比和融合,从而形成了带有立体声层表现的多声部音响。1”在声乐的协和度之后,我们要考虑的便是音响的声部立体效果。声部的独立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声部个性心理的因素,例如谱例2所示的一个简单二声部练习,两条旋律线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统一的整体,高音声部在演唱时应该首先达成声部内部的统一,相对于整个演唱来说,这是个性化心理的体现。而从纵向的和声角度考虑,高音声部必定要展现出求同的心理,促使上下两个声部达成统一,这种统一不仅仅是节奏、速度和力度这些外在因素的统一,同时也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情绪表达、发声状态的统一。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演唱效果,是个性心理和求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谱例2

3、对协同合作的影响

合唱必定是协同合作的结果,特别是在作品处理的问题上,这也是合唱必须要得到统一指挥的原因。在日常的训练中,指挥与合唱队员对作品的处理取得了充分的沟通,而在正式演唱的时候,指挥的处理全部转化为无声的手势和表情,合唱队员要敏锐地捕捉指挥的一举一动,才能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就是从众心理的体现。一方面所有的合唱队员服从指挥的权威,对其意图加以遵从,另一方面是合唱个体对整个合唱队演唱需求的服从,在双向的服从下,合唱队才可以跟着指挥的引导,共呼吸、共发声、共抒情。

4、对发声问题的影响

合唱训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共性的发声问题,例如男高音声部出现高音发紧、挤卡、破音唱不上去等问题。当某个男高音单独演唱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将他放入到高音较好的声部中,他的高音便可变得轻松许多。在一个声部中,只要有2-3个高音方便的男高音,那么其他男高音的演唱也会变得轻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发声共振的原因,由于有了成功的示范,声带对于这种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模仿来获得高音。另一方面是在从众心理的刺激下,原本没有高音的演唱者也会积极地加以调节,从而获得与其他人一样的演唱音高。同理,其它声部出现的发声也可以利用从众心理来借以缓解甚至解决。

三、小结

对于合唱指挥来说,掌握扎实的合唱理论知识和有效的训练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训练者对于群体心理的了解和把握也非常关键。在不同的训练场合下,指挥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洞悉队员的心理,并积极的利用群体心理中对合唱训练有利的因素,尽量避免不利因素产生的不良后果,这不仅能够提升合唱训练的效率,还能够令合唱训练变成更加有趣、更加顺畅的过程。因此,文章的最后,笔者再次强调合唱群体心理的重要性,同时希望其他的指挥和训练者,能够将合唱心理的研究和其相关理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验证和深入合唱心理学论题的研究。

注释:

阎宝林.合唱≠独唱的集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1:44-51

参考文献:

[1]马梅.从合唱的角度谈审美价值取向[J].人民音乐,2002/11

[2]修海林.音乐学视野中的合唱艺术三则[J].中国音乐,2009/01

[3]韩德森.论合唱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J].中国音乐,2002/03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
让孩子在合唱领域自由翱翔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论声乐管理在高校社团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