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1-04-14罗寅卯

考试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讨

罗寅卯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意识。这需要生物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积极应用在教学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将生活知识与生物知识建立内在的联系,培养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文章将围绕初中生物生活化应用情况及策略展开,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

一、 引言

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这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展开教学活动,通过生活想象挖掘生活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试验,进而总结出相应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辩证思维。在初中生活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知识,总结规律,及时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新的教学体制改革,对初中生物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就是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生活知识的教授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让知识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实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新教改之下,不能单凭一本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要多方搜集资料,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这些知识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会用这些知识,实现活学活用,也就是生物知识生活化的本质。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要让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某种角度来讲,生物生活化教学与新教改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是不谋而合的,都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作用。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不大,身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比较强烈,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更侧重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一些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事物,此时,生活成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好帮手。所以,生物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建立内在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以练带学,以用促熟,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生物生活化教学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因为很多实践探索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必须以团队的形式才能完成,让学生在团队之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进而共同完成探索的任务。

三、 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一)结合社会热点,引出教学内容

从目前的生物考试方向来分析的话,就是利用生物知识来解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事实问题,考查的方向就是:(1)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考查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来完成新教学体制改革中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生物知识与社会热点和社会事实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生物知识展开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传染病的预防”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例子来展开。我们面对疫情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学生回答起来非常容易,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第一,阻断传染源,大家纷纷在家隔离,不出门,就不会造成感染,这也是我国疫情能够迅速得到控制的根本。第二,戴口罩,这也是一种阻断传染源的办法,由于传染病存在人传人的情况,而我们戴上口罩,就能很好地防止病毒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我们的身体,避免感染;第三,就是保持个人的卫生,勤洗手、勤测量体温,如果一旦发现有体温不正常的情况,一定做到及时上报,并进行自我隔离。当教师讲了这些时,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传染病的预防办法,而且,由教师借助时事热点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学生彻底明白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在抗议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我们英勇的军医、勤劳的工人、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二)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从本质上来讲,人类的知识全部是源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日常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解释生物知识的本质,将教材上那些枯燥乏味又无趣的文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现象,这样学生会觉得眼前一亮,既生动又有趣,关键在于好理解,当学生产生这些认识之后,对生物就已经产生兴趣了,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也会变得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会更加牢靠。

举例来说,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当学生听到遗传和变异等词汇时,会觉得生物知识好深,离自己远,这时,老师可以以学生为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遗传和变异。例如,教师拿同学王民(化名)举例子,王民长得非常像他的妈妈,但是还有点像他的爸爸。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过程中,老师可以继续说到,因为王民遗传了母亲的一部分基因,也遗传了父亲的一部分基因,这也是他既像母亲,也有一点像父亲的根本原因,同时,王民与父亲、母亲都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在遗传过程中,有一部分基因发生变异,所以才造成他与父亲、母亲的不同。从人类的遗传角度来讲,父母与子女的基因相似度在百分之90以上,但还有百分之10左右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学生瞬间就明白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生物教师通过教学生活化的方式降低了生物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