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独症:不是不敏感,而是太敏感

2021-04-14陈梦媛

人人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刻板自闭症生气

■本刊记者 陈梦媛

每年的4 月2 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大多数人对自闭症的认知是从影视作品中来的。比如电影《自闭历程》是基于美国科学院士、动物学家坦普·葛兰汀(T em ple G randin)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再如《生活大爆炸》《雨人》等影视作品中都有以孤独症人士为原型的角色。

受此影响,很多人认为孤独症患者都是天才。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的孤独症孩子都不是天才。电影《海洋天堂》里的大福(文章饰演)更接近大多数孤独症孩子的真实样貌。他在跟他爸爸说话的时候,眼神总是非常地闪躲;手部会有一些奇怪的动作;有时会重复爸爸说的话,比如他爸爸问:“大福要不要吃鸡蛋?”他说:“鸡蛋。”当看到蛋液流出来的时候,他会看很长时间。

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障碍。根据美国疾控中心2020 年的数据,54 个孩子里面就有1 个孩子是孤独症,大概是2%的概率。在孤独症人群当中,男孩的数量远远多于女孩,约为5:1。

很多研究表明,孤独症遗传度高达80%。理论上,孤独症患者应该从婴儿期开始就患病了。但是目前的技术很难在婴儿身上发现这种疾病,一般要到两岁以后才能被发觉。同时它也很难根治,是一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的医学界还没有发明出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

孤独症儿童有哪些核心症状?

1.社交和交流障碍

在一群孩子中,你很容易发现孤独症的孩子。因为他总是不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玩。如果你跟他说话,会发现他的语言有很奇怪的地方,比如说他的语音频率相对高,而且语调变化很少,语法也有一些问题。他们的非言语沟通也有很多异常的地方,比如说他们很少有面部表情。然后他们的姿势,比如说描述大小时使用的手部动作都很少。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很少跟人有目光对视,会回避看别人的眼睛。还具有一些社会退缩现象。比如普通孩子搭好积木之后会高兴地跟家长分享,会说:“你看,我搭的积木多好。”但是孤独症孩子很少进行这样的分享。

国内非常有名的孤独症方面的医生邹小兵写过一本书《与你同行——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里提到过一位孤独症孩子,他在一位老人80 岁的寿宴上说:“我的爷爷70 岁已经死了,可是你80 岁了,为什么还没有死呢?”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很难理解别人听到这话后会感觉不开心。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说“你滚出去”,这时候老师已经非常生气了,所以用了“滚”这个字。孤独症孩子是很难理解“滚”字所暗含的生气含义,他会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真的在地上滚着出去了。这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会字面地去理解语言,不会去理解语言背后的情绪。

2.重复刻板的行为

他们会去重复地做一些事情。如果给他一堆玩具车,他会把它们排成一排,或者按照固定的顺序,如颜色、大小等等来排队。如果顺序被打乱,他们会非常的不开心。孤独症孩子还有一些刻板的动作,比如说像重复的手势、绕着圈跑、身体的摇晃等。还有一些刻板的言语,比如说他们会重复说一句话,重复别人的话,或者用他自己的语言重复说一句话。

孤独症孩子还可能有感官异常。比如喜欢摸一些东西,喜欢把东西放在鼻子底下去闻等等。有些孩子会发展出一个刻板的、局限的兴趣,就是说他们的兴趣只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比如有的人喜欢心算,心算非常好;有的人喜欢记万年历,你问他历史上几月几号是星期几,他很快就能告诉你;还有一个孩子,她是一个画画方面的天才,6 岁的时候就已经办个人画展了。

还有一个特点是,很多孤独症人士的机械记忆和细节处理能力特别好。斯蒂文·威尔特希尔(Stephen W iltshire),外号是“人肉照相机”。有个节目组带他坐直升飞机到曼哈顿岛飞了一圈,然后他花了两个星期把看到的画面复刻出来,包括所有的细节,楼有多高,楼下有几辆车,他都画得和真实中一模一样。这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记忆量。

科学界对孤独症人士的众多异常行为也只知一部分,难点在于专家们也很难了解该疾病背后的原因,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所以孤独症目前是很多学科,像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一大难题,是专家们共同在探讨的一个问题。

给孤独症人群一个更友好的环境

在心理学领域,专家们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叫过低唤醒,一种叫过度唤醒。

所谓过低唤醒,就是说他们对一些刺激的反应相比正常人更低。比如说一个妈妈生气了,正常孩子可能就知觉到了这种生气;但是孤独症的孩子要妈妈非常非常生气,他才能够感觉到这种生气。

因此他们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做反应。而且他们看起来好像处在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反应的状态。

而所谓的过度唤醒,指的不是他们对刺激没有反应,而是他们太敏感了,对他们来说整个世界都是特别吵闹的,所以他们选择了回避,看起来好像没有反应,事实上是他们想去逃避的过度反应。社会动机理论认为,孤独症人士缺乏去加工社会信息的动机。多数人通常是非常有动机去加工别人的社会信息来了解别人的,但是孤独症孩子没有这种动机。

患有孤独症的人,他们接收的信息比多数人要多很多,比如像吸管的声音,气球摩擦的声音,还有气味、屏幕的光等等。对很多人来说可以自动过滤掉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是过滤不掉的,所以他们体验到的世界是非常激烈的,由此会有一些激烈的反应。

由于公众对孤独症的误解,或者对这个疾病的不了解,孤独症人士在社会中经常会被歧视,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有家长联名去告诉学校说,不要让他们的孩子跟孤独症孩子一起上学,所以学校就让这个孤独症孩子退学了。

很多人都会觉得孤独症不是一种障碍,其实我们不能把它称之为一种障碍。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特质,他们是我们中间非常特殊的一群人。相比改变他们,让他们适应社会,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家如何去接纳他们,如何把社会变成一个更适合他们成长的、更友好的环境。

每年的4 月2 号,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筑都会亮起蓝灯。提醒大家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群很特殊的人,跟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要去理解和尊重他们。或许不只是孤独症,我们应该去理解、尊重和接纳每一个跟我们不一样的人。

猜你喜欢

刻板自闭症生气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生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