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gY抗体技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2021-04-12葛世坤简思杰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免疫学受体抗体

葛世坤 吴 饶 简思杰 刘 祥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IgY抗体技术是一个涉及禽卵黄IgY抗体的产生、评价和应用相关的技术体系,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有不少应用。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与新兴生物技术的不断融合和与新型应用需求的不断结合,该技术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大发展与推广。其中,张小莺教授团队始终致力于该技术的理论探索和优化创新,取得了系列进展,获得了一批原创新成果。

团队围绕IgY开展了抗体进化、受体识别与介导转运、抗体节律等机制研究,从结构、功能、受体出发,阐明IgY与IgG是功能同系物、并具有直接的进化关系;IgA、IgE是由IgY进化而来;IgY在抗体进化中居于核心地位,与哺乳动物主要现代抗体的形成与演化有直接的关系,为免疫学与抗体工程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理论依据。

结合国内外产业需求,团队持续开展抗体工程技术探索。一方面,对传统的多克隆IgY技术在免疫、提取纯化、拓展IgY抗体的适用范围等方面不断探索优化;另一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IgY-scFv基因工程抗体研发平台,证明了禽源工程抗体具有一系列技术和应用优势,并可有效地与当前主流的免疫学与医药技术衔接,满足预防与医学应用及不同复杂环境下的靶标检测。

团队还首次开发了小分子IgY抗体模拟肽,并证明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简易性和可行性,为抗体工程的多样化和IgY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与应用空间。这种抗体模拟肽是继多克隆、单克隆和重组抗体片段之后的第四代工程抗体,模拟肽序列明晰、性质稳定、适于规模化合成,可用于各种生物医学需求中,尤其是针对常规抗体难以达到的诊断检测和治疗需求。该工作拓展了免疫学检测和疾病治疗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开发出具有更优良免疫学特性、更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抗体和新技术平台。

针对当前新冠大流行,团队研发了抗新冠IgY多抗和IgY-scFv抗体,以支持新冠防控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2021年,全球首部IgY抗体技术(卵黄抗体技术)的系统性英文学术专著由Springer出版(www.springer.com/gp/book/9783030726867),张小莺教授领衔主编,联合近20个国家40多位学者编撰。专著共18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IgY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沿,涉及IgY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背景、技术方法、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应用。专著覆盖了IgY技术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进化视野下的IgY分子机制、IgY受体及其转运机制、IgY制备及工业化生产、医学与兽医应用、IgY递送策略、转基因动物开发、IgY产品报批及产业化、技术局限与创新等,为相关学者、医生和健康产品开发者提供了研发和实践指南。

目前,IgY技术已具备了相对完备统一的技术模式。一方面,不断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拓展了技术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相关产品在全球不断报批问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基于IgY的食品、药妆与洗消制品、保健品、诊断检测产品、药品、兽药的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基于IgY抗体与产品的公司纷纷成立,IgY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促进了技术进步。

IgY技术在拥有巨大的潜力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技术障碍与局限有待突破和优化:有必要拓展和深化IgY技术的外延与内涵、探索支撑产品开发的必要技术和技术组合、加强技术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研究与推广、推动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建立、优化IgY抗体的纯化技术、开展IgY制品递送技术研究、加快基于IgY技术的医药产品研发。同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重视IgY技术与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交叉融合、并探索在此基础上创新衍生新技术。

猜你喜欢

免疫学受体抗体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