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大数据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2021-04-12别亮亮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染信息

别亮亮

(广州环科环保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0)

大数据是一种新型信息化技术,其能够在海量信息数据资源中深度挖掘高质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社会各行业发展提供更全面、准确、科学的信息依据,切实保障相关决策的高效性。现阶段,为了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环保大数据技术,促使防治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确保防治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应用环保大数据的重要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部分自然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注重保护环境,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各地区相关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无法对污染程度、污染范围以及污染源头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评估[1],使得环境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环保大数据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对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管理,将环保与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对相关地区环境的实时监控,促使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1.1 创新环境污染防治的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空气质量逐渐下降,自然灾害问题频繁发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广大群众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促使相关部门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先进技术的需求也逐渐提高。现阶段,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环保大数据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该技术能够体现与传统技术的密切联系,真正实现在政府数据平台上实时共享,通过有效整合社会与政府的数据资源,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与方向。

1.2 提高环境污染监测的准确性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综合性较高的工作项目,不仅需要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还应当充分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查找污染物的源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管理策略。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技术,可以促使社会全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参与到监测工作中[2],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监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我国环保部门需要根据民众反映的问题,对污染重点区域进行有效整改和治理,促使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得到全面提升。

1.3 实现对未来环境的预测

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了其信息数据的种类和规模,主要还在于深度挖掘该技术的价值效用。环保大数据可以对环境监测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归纳,形成更直观、科学、有效的数据模型,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高价值的模型参考。环境防治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和了解各类数据模型,对该区域当前及未来环境污染变化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决策管理工作。

1.4 提高环境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

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地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将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与汇总,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环境污染相关信息资料,及时查询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3],真正实现科学治污、有效防污的根本目标。除明确防治工作中相关问题外,环保大数据可以通过共享方式,帮助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顺利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避免因经济差异与管理策略落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扩大现象的出现。

2 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应用环保大数据的具体措施

2.1 构建全方位的监测系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功能区整体布局也在不断调整,使城市区域规划和人口分布发生变化。若相关部门无法对城市进行合理监测,会对城市未来建设发展造成不便。因此,只有从多个角度对监测点位、城市环境、流动队伍以及区域变化等方面进行有效监测[4],才能及时获取实时数据,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通过充分发挥环保大数据的价值与效用,促使污染防治工作水平和效率全面提升。

2.2 制定统一的监管制度

我国各地区在开展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各部门监测技术、工作标准之间的差异性,结合各部门自身工作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监督与管理制度,促使各部门之间互动交流,以此提高环保工作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注重发挥大数据技术的具体作用,通过对信息资源有效对接,做好数据信息储存与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价值性,在后期污染防治工作中建立新的标准与理论依据,指导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

2.3 构建环保大数据平台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深入,环境监测设备逐渐增多,为了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管理,我国相关部门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数据信息存储容量问题。

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以时间范围为前提,将Hadoop技术与spark技术有机结合,对环保大数据采用分布式处理法。通过构建数据处理平台,加强各类数据处理效果[5],促进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应用等多项功能全面提升,以此确保数据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避免系统数据信息应用的局限性,相关部门应注重建设环保大数据共享平台,增强数据维护服务、管理以及共享功能,建立通用数据库,完成对数据信息的维护、储存、服务、管理等功能,提高数据质量、保留原始数据的同时,增强数据信息应用的扩展性与灵活性。

2.4 合理应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

当前我国发布数据信息的方式主要采用文字、视频以及图片等单向性传播手段,该手段发布的数据内容、格式十分固定,且只能让受众被动接受,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实际需求。

在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需要注重加强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完善力度,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与自媒体技术,将传统数据传播模式转变为双向传播,构建功能完善、综合性强的数据服务平台[6],以此加强数据服务的个性化与互动性。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交互传播数据信息,并根据用户个性特点,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据内容,通过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技术有效联合,让广大群众与平台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切实增强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2.5 加大水体污染防治管理的力度

水体污染目前没有固定标准,因各地区对水质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不同,选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差异。在防治水体过程中,应当利用环保大数据技术对相关地区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获取,将信息数据及时传输给相关部门,再根据水质自然状态、饮用水标准、鱼类繁殖、农业灌溉等多方面要求的不同,采用云计算形式对水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判断不同地区水质变化状态是否存在污染现象,并采用相关措施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水体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海水入侵,使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自身净化的能力范围。对于水体污染防治工作,应合理应用环保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水体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类,对分解与不能自动复原的污染源,合理选择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溶解。

2.6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力度

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不同范围内治理标准要求之间的差异,比如空旷地区可以单纯维持自然空气质量;主城区是广大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关键地区[7],对该区域空气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复杂多样,只有积极引进环保大数据技术,才能对各地区数据统一管理。数据信息在平台中进行实时传输,促使环保数据储存能力有效提升,避免在后期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现失误。环保大数据技术比传统数据软件安全性高,通过云平台对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备份,即便网络出现安全问题,也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恢复,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保大数据在我国各地区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有效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生态环境污染预防和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环保大数据的价值与效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各地区环境污染变化数据,提高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污染信息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订阅信息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展会信息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