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成效分析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单车

邵 卿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20世纪60、70年代至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public bicycle system,PBS)有较长的发展历程。进入信息时代,在“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科技的孕育之下,“共享单车”在我国横空出世并风靡全国各地,但PBS仍然是自行车共享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单车的发展不稳定,PBS具有友好性、稳定性、可控性、非营利性等优势又逐渐回归公众视野。

目前,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大多数着眼于运营规模测算、租赁点选址和调度运维等方面,忽视系统性回顾和研究所建立的整体性证据基础对加深我国PBS实施的理解的作用。“共享单车”历经震荡后,PBS在城市交通出行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1 我国公共自行车系统成效分析

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和实际调研统计,搜集、整理主要城市运营实施状况,结合我国发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发现,我国PBS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最后一公里”和短距离出行问题、节能环保、减少居民出行成本等方面取得积极成绩,收到良好效果。

1.1 公共自行车系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各个城市的机动车数量急速增加,但城市基础道路设施的建设无法同机动车的数量增长相比。各个城市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动工,如地铁线路的开工、大桥的修建等,这些建设项目的进行导致大量的道路交通面积被占用,在通勤的高峰时段,城市交通更为拥堵。公共自行车交通可以从分担机动车出行量、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整合及替代促进公共交通内循环互利共生等方面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1)公共自行车出行量和分担率增长,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近年来,PBS投入使用后,公共自行车的日均使用人数开始迅速增长,武汉市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人数曾达到10万人次。随着“共享单车”的凋落,PBS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的作用也逐步凸显。自行车交通在城市居民自行车出行分担率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对减少机动车出行数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韩笑调研指出,有5%的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放弃使用小汽车,原因是堵车情况严重、油费涨价。在城市交通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城市公共自行车以一种私家车出行者首选备用工具的形式,分担着城市总交通量的巨大压力。

根据佛山市居民出行调查显示,自行车和步行占据该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43.1%,近50%的居民出行会选择以自行车为代表的低碳公共交通方式。

与佛山市情况类似,对我国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过去的20年里,杭州市的自行车使用率有所降低,但仍在33.5%这样一个较高比例数值范围内波动,能够同欧洲国家公共自行车使用率相比。

有调研人员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周围对用户与非用户进行现场调查,调查人次约800人,超过50%的受访者为公共自行车用户。研究人员分析调查问卷发现,部分居民倾向选择自行车出行。

(2)公共自行车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整合及替代,促进公共交通内循环互利共生。

公共自行车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公共自行车出行量增长可以相应减少机动车出行量;PBS能够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其他方式高效接驳,替代在通勤、出行高峰经常拥堵的公共汽车、地铁等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使得PBS能够成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公共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进行结合能够彼此互利增益。部分学者的调研显示,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公共自行车同城市的轻轨、地铁等均都有较为良好结合,分别有58.4%和55%的受访居民选择两者的整合模式出行。部分城市通过一些举措鼓励居民在出行时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在杭州市,公交乘客就可以获得额外0.5 h的免费公共自行车使用时间。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总会发生拥挤堵塞等问题,在这种出行转移的模式下,公共自行车相应地成为缓解公共交通压力的可靠方式。

1.2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和短距离出行问题

公共交通工具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中长距离的运输,装载较多数量的乘客,速度快并且效率高。城市范围的扩大导致较多地区出现了“最后一公里”难题。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居民出行末端的难题。

相关调查显示,56%的使用者会选择B+R换乘模式,即传统公共交通方式同公共自行车换乘。对上海市闵行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调研中,比较系统实施前后的出行链变化,公共自行车使用者出行转换的具体结果为:47.3%的出行转换自步行,25.9%来自公交,18.3%来自私人自行车,4.4%来自小汽车。

公共自行车的投放使用可以解决人们短距离出行问题,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和生活品质。

1.3 节能环保,减少污染

PBS的建立和推广使用极大地促使私人机动车出行里程的减小和能源需求量的降低。对内蒙古呼和浩特2016年的9.76×106个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有效订单数据流进行研究,发现使用公共自行车可以减少5 796.11 t标准煤消耗,碳排放量减少4 381 t。

自行车公共化能够减少生产需要的钢、铝等材料用量。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辆公共自行车可以替代私家车1 300 辆次/d,节约燃油量超过5 万L,人均节约能源0.65 L/d,每月可以节约900万元,一年能够节约燃油2 000 t。

自行车公共化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燃油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CO2的大气排放量减少6 400 t/a,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显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1.4 费用低廉,减少个人出行费用

与拥有私人自行车或私家车相比,使用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省车辆购置费、车辆保险、保养等花费。据调查表明,公共交通的发展使一部分人放弃使用小汽车出行,因为在时间消耗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减少出行费用。节省开支是促使低收入者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重要原因,也是PBS同公共交通结合使用模式转换行为的关键推动因素。

本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对我国145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费率制定方面的整体性实证研究。

公共自行车系统费用包含两个方面,初始时间免费和超出时间收费。在本文研究统计的我国145个城市中,以上海市、太原市为代表的共137个城市设计的初始时间免费制度。其余8个城市中,以天津、九江为代表的6个城市,是完全的初始时间不免费制度。剩余2个区域,即丽江和深圳坪山,介于收费和免费,在丽江当日首次刷卡,1 h免费,当日第二次刷卡,均收费;在深圳坪山,月卡前2 h免费。

本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梳理,发现超出时间收费模式大致分为均价收费和梯度收费。

(1)有58个城市(占全国比例43.3%)使用1 元/h的均价收费,以上海市、中山市为代表城市;有4个城市(占全国比例3%)使用2 元/h的均价收费,以南宁市、东莞市为代表城市;有1个城市使用0.5 元/h的均价收费,以深圳坪山为代表城市。

(2)有71个城市(占全国比例53%)为梯度收费,一般以1元为初始单价,随时长递增,以临海市、丽水市、佛山市、兰州市、兰溪市、太原市为代表城市。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费用的统计和梳理可以发现,为了鼓励大家短距离出行时使用公共自行车并提高其周转量、减少和避免出现车辆霸占现象,在超时收费费用方面通常采用短低长高的策略,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如全国有80%的城市选择1 h)使用自行车免费,超出限定时间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市民合理规范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时,只需要花费少量的费用,甚至基本不需要缴费,可以减少个人出行开支。

2 公共自行车优化发展展望

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我国各城市的实施中已取得进步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地区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交通出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阶段,在“互联网+”“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各种商业化的产品通过低价甚至免费等方式,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引领时代风潮,倒逼公共服务提供者来顺应新消费习惯和需求。如“共享单车”凭借“扫码就享”“随用随停”等便捷特性,直击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1)实现移动互联。

运用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升系统运营维护效率和针对性,节省人力物力,提升系统服务质量和使用达成度。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后台维护人力物力不足,这是公共自行车企业基于成本考量的决策,难以简单解决。同时,自行车得不到有效维护,造成市民无法使用,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无人使用。践行“共享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新思路,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公共自行车借车App中设置车辆损坏和缺少上报后台模块,并给予一定奖励(积分兑换礼品、公交车充值优惠券等),有利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后台维护的高效和直达,形成良性循环。

(2)构建一卡通。

将城市公共自行车卡同公交IC卡、地铁卡等进行统一,可以真正构建“公共交通一卡通”全市域畅通行。目前,部分城市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权限使用、费用结算等技术,依靠企业自主发行的自行车卡。大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广泛使用公交IC卡,导致市民出行时需要携带很多卡,容易忘记和丢失。有些公共自行车公司是公共交通公司的下属企业,可以将信息整合,居民只需一张卡,就可达成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利于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全面达成,促进公共自行车系统进一步释放便民利民良效。

(3)实现定位。

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服务点的远程可视,用户通过App定位就可以找到租赁系统服务点,方便快捷,节省成本,提高用户使用意愿。

(4)与大数据技术结合。

PBS是城市为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市民本人的征信体制与其公共自行车租用过程、使用结果等行为挂钩,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即免押金信用使用,起到抑制破坏公共物品行为的作用。

(5)引进先进技术。

可以引进共享单车先进技术,如无桩公共自行车车辆,改造有桩公共自行车。便捷性是居民选择公共自行车的最强动机,传统的公共自行车因为有桩的特性,严重影响使用。共享单车的“随用随停”给城市管理带来较大阻碍,可以推出有限制停车区域的无桩公共自行车新系统,用户使用便捷,且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乱停乱放的现象,可以极大地促进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良性发展。

3 结语

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了一种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低碳环保健康的交通出行方式,践行现代交通所大力倡导的低碳出行理念。运用新科技、融入新思想,积极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车利用率和辐射面,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新的时代主题。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的兴起、发展与壮大,助推PBS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历经“共享单车”的冲击后,将二者之间进行融合与变革,能够延续公共自行车的生命周期。在后续研究中,除了前述内部改进改良外,在系统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可以进一步探讨将“共享单车”这类由私人创投公司运作的PBS体制模式,与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政府组建地方国企直接运作”的体制进行有机结合,生成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主导、招标,私企运作”模式。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飞吧,单车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