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2021-04-12李凤毅

智能城市 2021年21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产教融合

李凤毅

(七台河职业学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学校培养的人力资源在较大限度上难以迅速适应社会职业现状,许多用人单位均反映新毕业的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准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接收新毕业的学生,许多招聘信息内明确要求只招聘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教育工作时,必须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改进,解决应届生职业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广大学校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服务,为企业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诉求、具有良好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各高校应强化对产教融合教育制度的重视,积极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机制,配合国家政策方针,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优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1]。

1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概念内涵

进行人才培养时,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实现产教融合要求必须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教育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水平以及层次,将直接影响产教融合的最终成果。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能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现良性互动,使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上和落脚点上更明确。校企合作的内在核心是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连接,提高学校的办学优势,促进企业提前获得人才竞争优势,全面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

2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特点分析

2.1 专业与实践匹配

专业与实践匹配主要指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要求一个专业对应一个领域内的企业,企业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将学校开展的专业理论教育落实到真实的职业实践之中,学生通过在企业内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更准确了解职业特点,提高对各类新兴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认知。专业与实践的匹配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未来需要从事的工作,可以在真正就职时获得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全面提高专业对口的就业率[3]。

2.2 学校与企业匹配

学校与企业的匹配主要指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贯彻落实时,不断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要求学校开展的教育工作涵盖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时,主动将生产实践内容与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相融合,彼此之间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相互转化与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能够循环的全新教育生态系统。在产教融合体系内所建立起教育机构可以是学校的某一专业,也可以是企业内的某一部门,学校与企业之间会形成密切配合,共同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效果[4]。

3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创新策略

3.1 强化政策引导,实现互利共赢

(1)为企业提供政策优惠。

为了保障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贯彻落实,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强化统筹力度,协调各个领域的利益布局,充分运用政府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将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工作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参考标准,给予企业适当的贷款优惠。

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地接收学生实训,政府可以将学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和企业用于产教融合花销的经济成本折合成相应扣税点,适当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这样的政策扶持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主动地参与产教融合,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使企业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作用[5]。

(2)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

进行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学校开展的产教融合成绩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标准,具体内容包括合作企业数量、对口专业就业率、学生满意度、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水平等,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的教育改革目标,促进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强化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匹配度。

相关部门需要给予学校适当的资金支持,为学校夯实教育设施基础环境以及保障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提供支持,使学校无后顾之忧,提高产教融合的质量。

(3)建立行业协会,确保产教融合。

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制度可以更进一步地保障产教融合的质量,行业协会的组成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院校、行业主流企业等。

邀请产教融合专家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专家应负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向政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产教融合合作工作,行业协会需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强化监督力度,有效协调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导产教融合在各个工作节点时的工作内容,切实保障产教融合的成绩。

3.2 推行职业资格证机制,学历与职业资格对接

(1)学校与企业、行业联合制定职业资格标准。

学校需要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自身的人才培养标准,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能够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针对课程教学的各项内容要求制定准确的规范,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和行业的未来发展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的改革建设。

学校应强化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力度,共同对课程进行开发,对落后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开发能够密切联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教材内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行业之间、与企业之间应进行联合,根据产教融合的理念制定学生职业资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目标,重点对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

(2)学校须建立适应产教融合的教学机制。

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教育机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必须主动与行业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对学校的专业发展进行协作规划,共同制定学校的未来发展纲领,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科学制定,协调各类教学资源。

学校应充当全教融合教学机制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对行业内或企业内的各类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协调,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教育考核评价标准进行深度研发,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协同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为产教融合教学机制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企业配合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制定规划要求。

(3)建立工作室机制,实现共同经济体建设。

进行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创新的最有效手段是建立工作室制度,开展工作室制度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工作积极性。由学校、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结合企业生产运行的实际,制定完善的工作室工作制度,促进产教融合时利益的共享,工作室能够提供更为丰富、更真实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充实的教学资源、更直观地感受到工作实际情况,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学生职业能力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工作室制度也能够促进产教融合的对外开放,实现整个教育体系的共享化建设,任何学校、企业甚至个人都能够通过工作室参与产教融合,提高了产教融合的教育影响力,可以实现共同经济体的现代化建设。

(4)强化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适应产教融合。

当代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学习能力极强,动手实践的欲望更强,但是许多学生普遍缺乏对职业道德的重视。针对此问题,进行学生培养时,应对为文凭而学习的被动状态进行有效改革,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道德引导氛围,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参与生产实践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情操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机遇,实现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氛围,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参与实践工作对自身的道德水平进行塑造,帮助企业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

4 结语

实现产教融合离不开相关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的共同配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产教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