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与钢结构施工研究

2021-04-12张海芳

智能城市 2021年14期
关键词:吊装钢结构混凝土

张海芳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推动建筑工程数量、规模不断增加,对于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与钢结构具有使用便捷、生产简单、性能优越的特点,获得广泛应用,逐渐代替了传统混凝土支撑结构,改变了施工烦琐的问题,缩短作业生产周期。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该工程施工的重视,通过现金技术改进施工质量及管理理念,促进建筑工程实现进一步发展。

1 工程概述

某教育出版社综合楼工程,由地下1层与地上12层构成,总体建筑面积1 243 m2,高40 m,施工现场北侧为友谊西路,南侧建设安置房,西侧为书香路,东侧是中高层建筑。工程基坑深度15.36 m,地下室地板顶标高42.36 m,总支护长度657 m,工作量较大。

2 建筑工程前期规划

2.1 规划场地

本次工程中与土建施工存在交叉性,结构构件较多,构件拼装、构件起吊与起重机行走均需要为其提供作业区域。需要科学规划施工现场,做好场地布局,对出入车辆路线、构件拼装区、混凝土拌和区、构件堆放区等进行详细划分,通过合理规划场地,可提高空间利用率,以免二次倒运增加施工成本,落实文明施工[1]。

工程中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其性价比较高,多应用和设计永久道路,临时道路则将永久道路作为结构层,完成施工后再展开面层制作,不仅可减少成本,还能避免建设临时道路后增加建材垃圾。

2.2 深化图纸

混凝土钢结构工程通常是设计院负责设计,委托工厂生产和制作钢结构构件,再运输钢结构至现场完成拼装。在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审查施工图纸,实现节点细化设计与二次深化设计,及时发现图纸问题,以免拖延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

2.3 编制方案

编制施工方案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国家法律要求,按照实际工程情况编制技术性文件,以此为混凝土钢结构工程施工依据,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合理性是缩短施工进度和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因此,本工程安排专业人员编制方案,综合考虑施工区域划分、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方法及施工顺序,以顺利完成施工为前提,侧重材料与设备数量、类型的选择,合理配备管理人员与特种人员,控制施工进度,制定质量保障、安全控制及技术管理体系。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控制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质量对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以往混凝土工程中,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产生施工裂缝,直接损害混凝土结构,降低结构美观性,严重的还会造成结构失稳,危害人员生命安全。

混凝土出现裂缝后,降低结构抗拉力与强度,裂缝持续延伸还会引发坍塌以断裂情况。造成混凝土裂缝原因涉及较多方面,包含材料不达标、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工艺方法不符合要求、外界环境干扰等[2]。本工程合理控制配合比,安排人员负责抽检混凝土材料,严格按照工序展开混凝土施工,控制搅拌时间,规范操作,依次完成振捣、浇筑与养护等工作,在源头上控制混凝土裂缝。

3.2 合理材料配比

在混凝土工程中,主要是将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材料根据特定比例搅拌后构成符合工程要求的混合料,通过对材料配比合理控制,能够促进混凝土性能提高。因此,施工前在实验室中展开多次混凝土配比,综合考量现场地质条件、气候、温湿度等情况,优化材料配比,以此为基础指导现场施工,实现大批量混凝土生产。在混凝土搅拌中,用料、环境会对其造成影响,禁止在暴雨、大风天气施工,强化配比、时间等控制,规范搅拌操作,为混凝土质量提供保障。

3.3 混凝土浇筑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作为重要施工步骤,为提高施工质量,落实规章制度及技术要求,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班组为单位,采取多媒体讲解、典型事故案例的方式,在提高人员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职业素养,使其明确工程目标,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操作[3]。保证施工模板情节性,及时处理杂物与污水,模板如果存在变形、残缺等质量问题,要求人员及时上报,做好修复工作,提高模板平整度,为混凝土浇筑奠定基础。

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后,可统计钢筋数量,在保障施工质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材料用量,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平衡。该环节由于工作量较大,人员需要依次落实,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保证浇筑施工连续性,中间不可停留过长时间,以免混凝土凝固,现场应有专员指挥指导,避免产生质量问题。

3.4 混凝土养护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展开养护工作,加强周围环境检测,调整养护工艺,控制环境温湿度,控制数据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4 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

4.1 钢结构选型

钢结构施工质量对整体工程具有直接影响,在建筑业不断发展下,结构类型愈发多样,包含钢筋混凝土、纯钢结构等,优势不同,适用场景存在差异性。以工程实践而言,选择钢筋混凝土效果良好,在完整性、承重能力方面均符合工程要求[4]。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建筑平面完整,减少凹凸变化,钢结构具有特殊属性,设计中应综合考虑风荷载、重力、压力等因素,避免钢结构位移,以提高项目安全等级。

4.2 钢结构吊装

吊装工作前需做好材料与设备检查工作,明确场地环境特点,保证爬梯与挂篮处于正确部位,以免产生吊装安全事故。

(1)避免吊装钢柱碰撞地脚螺丝。

适当保护钢柱,提高吊装效率与质量,工程中安排专业人员控制吊装垂直度与高度,以免产生偏差。埋件安装中测设中心线,对准埋件轴线与基面中心线,严格控制矫正工作,以免受到振捣混凝土工作影响,造成埋件位移。

(2)提高埋件精度。

定位和安装钢结构易受埋件精度制约,轴线位移值与标高值分别为2 mm和5 mm,需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对买件精度加以控制。基础面投放轴线闭合后,需要根据型号与桩基定位板防治埋件,检查轴线,纠正偏移问题。

(3)清理柱底浮锈与渣土。

保证上下节钢柱重合中心线,在锚栓孔内平稳插入锚栓,合理控制标高、轴线及垂直度。

(4)合理选择吊装绑扎点。

由于钢结构吊装中处于垂直状态,需将其放置于垫木内,避免交替移动、旋转及起钩中发生摆动,绑扎爬梯,以保证垂直交通安全,加设拉丰盛,确保钢柱稳定吊装。

(5)清理表面杂质。

包含污物浮锈,矫正钢梁轴线与标高,检查连接板与钢梁贴合位置,严格按照吊装顺序施工,控制框架垂直度,便于安装钢梁。

(6)设置移动操作台。

工程中设置移动操作台,应用圆钢直径12 mm,控制焊接质量,可用于高空作业,特别是高强螺栓、钢梁翼缘焊接中,控制脚手架管1.2 m,间距3 m,规范应用安全绳,以保证施工安全。

4.3 钢结构焊接

钢结构施工中,为提升工程强度与稳定性,应控制焊接技术,结合不同情况选择焊接方式,钢梁可用坡口技术,严格按照顺序施工,焊接梁节点与顶梁柱后,再焊接梁柱底部,最后进行梁柱中间节点焊接。

(1)柱柱对接与梁柱对接,应用对称焊接技术,避免焊接变形。钢垫板、引出板焊接则预热后进行坡口焊接。

(2)焊接中合理选择焊接材料,控制焊剂、焊条与焊丝质量,施工前做好批量抽样检查工作,保证质量、规格均符合工程要求,拒绝应用劣质产品,为提升焊缝强韧性,应控制焊材微合金化程度。

(3)安排人员保管焊材,加强仓库通风,保持环境干燥,定期检测仓库温湿度,避免产生受潮情况,影响耗材性能。摒弃,焊材禁止直接靠近墙面或地面,需要设置货架,按照不同规格类型焊材存放。

(4)焊接中为避免产生误差,合理选择自由端,分析布置杆件情况,处理坡口时选择小角度窄间隙方式,降低收缩量或采取多层多道模式,预留收缩余量,以免焊接拼装变形,合理矫正桁架,满足焊接钢结构需求。

(5)应用砂轮打磨焊缝表面缺陷,以补焊方式处理焊缝尺寸与咬边问题,完成施工后,利用NDT技术检测钢结构内部是否存在超标缺陷,及时处理解决[5]。

4.4 钢结构涂装

钢结构涂装包含防腐与防火两种,保证涂料质量符合标准方可展开涂装工作。如果钢材表面无防锈涂料,应保证除锈等级超过St2级,使用无腐蚀效果的打底料,在天气干燥与阳光照射下,做好水泥系涂料保养遮阳工作。安装钢结构后可开展防火涂装,将涂料涂满钢结构外露表面,先展开除锈工作,保证钢结构表面清洁,4~6 h内涂抹第一道涂料,控制温度为5~38 ℃,湿度不超过85%,下雨或结露天气不可涂装。完成涂刷后,干燥固化涂料后可进行下一道涂装,按照设计漆膜厚度,涂5遍左右。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环节,应做好该方面工作,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注重混凝土混合料、浇筑、养护,及钢结构的规划、吊装、焊接及涂装,提升整体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吊装钢结构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再谈液压吊装
立式设备吊装抬尾吊车的选择
争分夺秒的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