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021-04-12徐文超

智能城市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人性化

徐文超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功能日益完善,交通部门在设计城市道路的过程中立足于市民的出行需求,兼顾道路人性化、多样化与科学化,重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维护交通安全,美化城市道路环境。本文将简单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从做好人行道设计工作、优化机动车道设计方案、改善非机动车道设计模式、构建完善的城市交通路网、确保城市道路安全质量等方面分层浅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不仅重视优化道路功能、方便市民出行,而且重视提高道路的审美价值,兼顾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比例关系,合理规划道路面积,协调道路与周边建筑。科学栽种行道树,在道路中间区域设置花坛,栽培多种不同颜色的花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使道路绿化效果得到改善。另外,人性化理念积极响应智慧化城市建设,构建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设置智能化路标跟踪和监控车辆运行状况,市民可以在查看路标的同时了解所乘车辆信息。

2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 做好人行道设计工作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兼顾横向人流量与纵向人流量,将人行道与车道分离,确保行人与车辆能各行其道,以此维护交通安全,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在行人密集的路段,增设花丛、路标与电线杆,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避免因人口过密出现安全问题。在公交站点设置缓冲带,使公交车在接近站点时安全减速,市民能够安全上下车。在设计人行道时还需要与非机动车道分离,以免市民在行走和上下车的过程中与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相撞。另外,设计人员应重视提高人行道的密实性与平整度,合理设计盲道,确保地砖拼接的紧密性,改善路面防滑效果。

2.2 优化机动车道设计方案

在机动车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兼顾驾驶员的视线和交通安全管理标准设计安全标志线与路牌。针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区域,设计三幅路与四幅路,采用双黄线划分机动车行驶方向,通常机动车道的两侧是非机动车道与慢道。在四幅路中间,设置分隔带分割机动车道,以此确保车辆的双向行驶。如果本市非机动车数量较少,可以结合车流量进行双幅路或者单幅路设计工作。在设计机动车道的过程中,应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提升环保性与美观性,在机动车道两侧与中间设置绿化带,配置草坪、乔木和灌木,使不同色彩的绿化植物科学布置,吸收汽车尾气,美化环境,缓解驾驶员的视力疲劳,起到安全标识作用,控制交通事故。在设计交叉路口时,设计人员应把控入口通道的数量,合理设计转弯半径与过街距离,避免相撞和拥堵问题。

2.3 改善非机动车道设计模式

在非机动车道设计工作中,应重视改善设计模式,结合车道数的倍数定位非机动车道的宽度,采用白色晶石与彩色的沥青混凝土分离不同车道,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增强道路安全性。根据实际需要做好护栏与人性隧道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对于较曲折的道路,应适当加宽距离,在交叉口的位置设计减速度。此外,可在道路重要配置观赏性树木以优化道路界限,提高审美效果。

2.4 做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

(1)安全性原则。

加强城市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科学界定绿化植物的栽植位置,结合城市路线的具体情况,避免植物景观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的过程中易感到视觉疲劳,在夜间更易对车辆的灯光产生眩光,出现视觉障碍,易诱发交通事故。对此,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设计中央分隔带,做好道路两侧绿化工作,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空间,缓解眩光问题,有助于维护交通运行安全。

(2)地域性原则。

构建优美的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必须遵守地域性原则,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不同,适宜栽植的植物不同,例如南方的植物不适合在北方城市栽种,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风土民情栽培生命力顽强的本土植物,提高成活率,体现本地植物文化。目前,国内各地区选用的植物明显带有区域文化特色,例如扬州芍药、杭州荷花、上海的白玉兰、广州的木棉树、成都的芙蓉、西安的中国槐与石榴花等。不同花卉植物具有不同的文化寓意,例如白玉兰象征奋发向上,木棉树寓意“英雄树”,在城市道路上形成特色风景线,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

(3)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大多呈现线性结构,纵向距离较长,在道路生态绿化设计工作中,应结合路面结构以及周边地域,协调绿化景观和城市道路结构与走向的关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分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4)自然性原则。

营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必须谨遵自然性原则,做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结构,运用自然种植法促进绿化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5)艺术性原则。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中,应遵循艺术性原则,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提升植物造景效果,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更和谐、温馨、富有生机,道路设计更具人性化。

在城市道路绿化系统中,设置中央分隔带有助于为不同的车辆行驶方向划分车道,缓解车灯所产生的眩光干扰问题和视力疲劳问题,提高景观审美价值。在设置中央分隔带的过程中,应满足相关基本要求,即防眩光、安全引导视线、夜间行车安全、绿化环保、美化公路环境、丰富路域景观功能、形式应简洁,保持整齐的树形,植物排列应一致。

一般情况下,15 km路程车辆的行驶时间约为10 min,频繁变换植物种类,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且易导致驾驶员因视觉混乱发生交通事故。应根据路线长度和行车规定速度界定植物种植长度,每相隔一定的距离再变换植物的种类与种植形式(例如每隔30 m)。在绿化区域,需要回填的种植土应保持在20 cm以上,均匀覆土后无须再碾压,仅采取人工推平方法。如果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宽度≤3 m,在布局绿化植物景观时应采取规则式布局方法。如果中央分隔带的设置宽度>3 m,绿化植物景观布局适合选用自然式布局法。选用的绿化植物应耐寒耐旱、耐修剪、耐尾气、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强、无污染、无毒害、病虫害抵御能力强、生长速度相对缓慢,绿期较长,发挥应有的安全作用和美化环保功能,节约成本。

应做好道路两侧绿化工作,在城市道路绿化系统中,两侧的绿化景观主要包括路堤边坡绿化植物景观、护坡道绿化景观、路堑边坡景观、碎落台绿化景观等。道路两侧的绿化植物应起到保护路基的作用,保持水土,促进生态恢复,美化环境。道路两侧的植物应耐寒、耐旱、耐贫瘠、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有良好的固土能力。道路两侧适合选用生命力旺盛的灌木、牧草以及混播抗逆性强的豆科植物。可以结合周边环境配置攀缘型植物和悬垂绿化梢物,注意避免植物的枝条伸进高速公路的净空界限。

2.5 确保城市道路安全质量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后期能安全运行,必须加强道路安全质量把控力度,在道路设计方案中明确规范各项安全要点,对于路面结构安全,需要在其施工设计方案中正视路面裂缝问题,精选施工材料,加强施工进度管理,做好验收工作。

为了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应精选施工材料,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城市道路施工常用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混凝土添加剂和沥青等,在采办材料的过程中,应严格审核厂家资质,尽量采办物美价廉的施工材料。在施工材料质检过程中,应正确采取化学试验和物理试验方法对材料的胶结特性、凝结能力、安定特性、密度、透水性进行严格检测,检查结果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做好混凝土施工浇筑作业,维护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城市道路施工主要包括路基与路面施工,路基施工可细分为路基开挖、填筑与压实等流程,路面施工包括路面摊铺与碾压作业,两者均涉及混凝土浇筑工艺。在具体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促进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保持各施工流程的有序性和一贯性,维护道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存的病害问题,弥补施工裂缝,初步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须做好相关养护工作。

应提升城市道路施工技术质量,加强施工管理能力和工序组织管理,处理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有效确保道路在后期的安全使用。在城市道路工程初步竣工投入使用阶段,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在10 d内对道路使用质量进行检测,如果发现使用质量不合格,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裂缝、塌陷与其他病害问题,必须立刻进行返修。在验收质检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着重加强沥青路面平整度和路面构造深度的质检工作,对路面摩擦系数进行严格质检,查看其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3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做好人行道设计工作,优化机动车道设计方案,改善非机动车道设计模式,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设计作业,充分确保城市道路安全质量。

猜你喜欢

机动车道城市道路人性化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