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1-04-12李俊勇

智能城市 2021年14期
关键词:管廊房屋建筑房屋

张 林 刘 勇 李俊勇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800)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推动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进程。为了使建筑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其竞争活力,应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创造良好的项目效益。房屋建筑施工涉及土建、电气等多个专业,环境、人为、技术等因素都会导致施工中的风险升高。传统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促进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施工质量与管理成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种类较多,应结合具体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实施方案,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即AI技术,能够模仿人类学习、推理、感知和使用工具等能力,包括仿生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在计算机学科的不断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速度明显,在各个行业中都有所体现。智能控制、人脸识别、博弈、图像理解和智能搜索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较为常见,具有综合性,通过人类思维的模拟和自我学习实现不断进化。

2 人工智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优势

以智能化系统为核心,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加以优化,有助于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改善传统房屋建筑的施工模式。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传输子系统、执行子系统、主控器、通信模块、监控软件、显示器和远程监控平台等。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全面展示在显示器中,协助管理人员对施工操作、技术应用和进度等进行分析,防止由于不良操作行为对施工质量安全造成威胁。智能手机应用逐渐普遍,能够借助手机实施全程化管理,通过紧急制动和实时预警等功能,实现对各类设备的管控,防止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施工命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传输,及时获取现场的反馈信息,对施工进行科学指导。传感器在移动终端指令的指示下能够实现智能化操作,施工任务的推进更高效。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存储、分析等能力增强,做好施工人员、技术、材料和进度、安全、质量间的有效协调。

3 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的流程较多,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经常存在智能应用单一的问题,无法体现技术特点,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的优化和改善作用不够显著。未能明确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需求,技术应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未能对智能化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各个子系统间的协同性不高,包括电气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等,在施工中确保有效组织协调。此外,智能系统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多元化的施工要求。我国在建筑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相对较少,自动化系统的自学能力较差,无法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要求不断优化,智能化控制力度不足。

4 人工智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措施

4.1 智慧管廊

管廊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及安全性造成影响,在施工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管廊施工中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加快智慧管廊模式的构建,增强整体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防止由于质量安全问题威胁房屋建筑的运行效果。采用周期性监控和实时化监督的方式,使各个管网能够协同配合,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全面排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管廊施工的绿色化。监控功能是智慧管廊的主要功能特点,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管廊施工的真实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预防与控制措施。火灾是管廊施工中最可能遇到的威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完善的火灾报警系统,实现对火灾隐患的排查与处理,防止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威胁。

智慧管理监控中心的建设能够保障巡查过程的自动化,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满足施工现场的动态化与实时化监控要求。实现远距离监控功能,提高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管控程度,命令传输更快捷,能够防止由于操作不规范对房屋建筑施工造成影响。档案管理是管廊施工中的关键点,通过智慧管廊模式的构建,针对不同类型的档案实施针对性、统一化管理,根据施工进度提供相关服务。针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通过智慧管廊系统加以整合与利用,确保各类施工信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4.2 智慧云工地

施工工地现场环境复杂,可以通过智慧云工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有助于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管控。在项目监控工作中,应逐步对三维设计平台进行优化,在三维模型当中实施可视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做好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等要素的有效协同,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根据工地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需求,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降低意外因素对工期造成的影响,确保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如期竣工,维护企业利益。人工智慧技术、虚拟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在智慧工地的融合效果较好,是常见的现场管控措施,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平台在信息整合、传递和共享中的作用。

各个部门间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实时交流和沟通,针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到影响因素并制定解决方案,防止信息孤岛效应对施工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施工灵活性的增强。施工各环节可以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加以规范和约束,防止操作不当引起问题。

4.3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模拟识别、语音识别和信息处理等,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模拟,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为智能建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系统功能的优化作用显著。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房屋建筑结构更复杂,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达到多角度监控的目的,在复杂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效率更高,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开展非监督训练和监督训练,降低房屋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尤其是建筑仿真模型的构建,增强控制的精确性与灵敏度,改善控制律和运算律。

4.4 电气施工

电气系统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构成,其建成质量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气施工进行优化。当前电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控,使电气系统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在绿色化发展的理念下,应融合节能降耗相关技术,防止建筑能耗过高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BP神经网络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主要组成,输入、输出算法能够以线性问题呈现,通过运用动量因子能够有效缩短训练时间,对局部收敛问题的处理效果较好。加强对电气系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此为依据构建房屋建筑电气节能评估模型,实现对整体节能效果的可视化评估,评价方式更高效,各项权重的设置也更科学,确保房屋建筑在建成后能够有效控制能耗。

4.5 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内容,应加强对现场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对人脸特征进行采集与分析,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的统一化管理。针对人员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加快面部档案的构建与存储,在现场出入环节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加以控制,增强施工现场的秩序性,防止出现混乱状况。此外,能够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用具佩戴状况进行识别,通过预警终端和识别终端的协同配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定,保障自身安全。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能够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区域进行监控和识别,通过语音预警等方式提醒施工人员,在安全管理及教育宣传中更具高效化。

5 结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整体管理水平,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防控,使各个施工流程的协同配合度得到提升,加快工程项目的进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经验较少,存在智能应用单一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应从智慧管廊、智慧云工地、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电气施工和安全管理等环节入手,增强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效果,为建筑施工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廊房屋建筑房屋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团队介绍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