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21-04-11何兴旺孙礼辉汪圣佑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变量因素指标

何兴旺,孙礼辉,汪圣佑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安徽芜湖 241002)

一 引言

众所周知,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但社会每年增加的就业岗位没有对应比例增长,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难题,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创业成功率,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大学生就业困难增多,国家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多举措推进经济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此背景下,这方面的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了多角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从特质角度、Douglas和Shepherd从广义和狭义角度[1]、Barney等从资源整合角度[2]、Jeffry A.Timmons从综合能力角度[3]、陈晨从管理角度[4]分别界定了创业能力的内涵。其中,整合资源能力、机会识别能力、人际关系维系能力、快速决策与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创业相关学习实践经历等六个维度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内涵界定的共有维度。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兰华[5]、裴利华和黄赐英等[6]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受国家、社会、高校、大学生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五个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学者如祖维、谢兴勇等[7]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中,家庭、学校、社会是共同维度。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大多采用定性分析研究,实证分析较少,研究结论的可操作性可能缺少实证根基。

二 样本选择及模型建立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安徽省10所在校大学生(本科高校5所,其中:重点本科2所,高职高专3所),涉及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大类,样本较具有代表性。2019年4月至12月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9份,有效问卷中女生占51.6%。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二)指标选择

1.创业能力指标选择。创业能力测量指标在借鉴Barney[2]、Jeffery A.Timmons[3]、杨洁等[8]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邀请多名高校创业教育专家和企业创始人进行修改,最终选择“整合资源能力”“抗压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相关知识与经历”“人际关系维系能力”“快速决策与管理能力”等作为大测量指标。

2.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指标选择。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测量指标在借鉴兰华[5]、祖维、谢兴勇[7]、田静等[9]研究成果基础上,反复征求专家、企业高管、创业学生意见,选择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四方面设置9个二级指标来测量:个人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专业、创业实践等3个指标,家庭影响因素包括亲朋创业、家庭创业资金支持2个指标,学校影响因素包括学校等级、创业教育2个指标,社会影响因素包括商业环境、创业政策2个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具体指标

3.模型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可划分为“高”“低”两种结果,是一个二向性的问题,将大学生创业能力设为因变量,将“低”定义为Y=0,“高”定义为Y=1,故选择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10],模型为: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模型变量检验

1.信度检验。问卷总的α系数为0.853,说明问卷信度较高,内部一致性较好。

2.多重共线性检验。为确保分析的有效性,在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前,首先运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来检验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结果变量的VIF值均在1~2.8之间,最大为2.743,所以变量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

3.验证性因子分析。运行AMOS23.0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卡方值与自由度比(X2/df)为2.489,模型适配良好;RMR值为0.031,模型可接受;RMSEA为0.044,模型基本达到理想水平;GFI、AGFI均大于0.9,模型适配度较好。NFI、CFI、IFI的拟合值均大于0.9,达到了理想水平。简约适配度指标中PGFI、PNFI值均大于0.5,模型可接受。

图1 验证性因子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各路径系数均大于0.45,表明各测量指标对其潜在变量有较高重要性。模型的各项指标均在检验标准范围之内,整体拟合优度良好,模型与数据的契合度较高,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二)创业能力分析

调查的349名大学生创业能力得分数据如下:

1.创业能力分析。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平均得分14.6分,平均分以下有198人,占56.7%。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分数据可知,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得分在18分以下,没有达到“及格线”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普遍偏低。

2.创业能力各维度得分分析。六个维度中,人际关系维系能力、快速决策与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3个维度在及格线以上,但整合资源能力平均得分2.245(满分5分,下同)、相关知识与经历平均得分2.162,整合资源能力和相关知识与经历得分较低,成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薄弱点。

(三)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以创业能力高低为因变量,以9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方程中的变量

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

1.个人影响因素方面。一是“性别”变量Sig值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男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女生的2.437倍。二是“专业”变量Sig值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差异不显著,说明所学专业对创业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三是“创业实践”变量Sig值小于0.05,在5%的水平上显著。创业是需要亲历的活动,只有创业理论却没有创业实践,创业能力同样是很难提升的,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没有实践大学生的1.432倍。

2.家庭影响因素方面。一是“亲朋创业”变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有亲朋创业的学生较早接触到创业,潜意识中可能已将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之一。二是“家庭创业资金支持”变量Sig值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创业方式的兴起,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初始资金不多,加上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家庭创业资金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影响不大。

3.学校影响因素方面。一是“学校等级”变量的Sig值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二是“创业教育”变量Sig值小于0.05,在5%的水平上显著。参加过创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创业能力较强,创业培训不仅让学生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及创业过程,而且通过创业案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树立创业信心,同时能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汇集在一起,共享创业信息,共同讨论创业创意,可以碰撞火花,激发创业激情,对创业能力的提升影响显著,参加创业教育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没参加的2.543倍。

4.社会影响因素方面。一是“商业环境”变量Sig值大于0.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二是“创业政策”变量Sig值小于0.05,在5%的水平上显著。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提出,政府鼓励创业,政府出台的创业税收优惠、贴息贷款、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大学生创业动力增加,对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显著。政策扶持下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是没扶持的1.474倍。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学生创业能力总体性不高,整合资源能力和相关知识与经历是薄弱维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创业实践、亲朋创业等。

(二)建议

1.保证政府创业政策的持续激励。加大现有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新困难,政府可继续出台或完善创业政策,持续扶持大学生创业。

2.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第一,充分调研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根据需求重新组织创业教育内容,逐步完善授课内容,成熟后将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二,可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将理论体系按知识技能点分为一个个子任务,拍成视频资源并不断更新,创业学生根据需要学习所需知识技能。第三,加强创业师资的培养。创业是生成性课程,创业过程中碰到问题即需要教师解决,教师无法提前备课,对教师实践性要求较高,可通过支持教师进企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引入创业成功学生担任指导等方式,多途径优化实战型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针对性会更强。

3.多形式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业能力。第一,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比赛如“互联网+”“三创赛”等,为学生创业能力实践提供平台。第二,校园内提供创业相关场地,如建立创业园、创客空间等,为学生创业项目落地提供条件支持。第三,招募有意愿创业学生课余时间、顶真岗参与企业岗位实践,熟悉企业运营流程。

4.多途径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作用,加大学生创业成功宣传力度,树立创业优秀典型,在学校营造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集中起来,互相探讨,激发创意,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校园内制定创业相关政策,鼓励各种创业行为。

猜你喜欢

变量因素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解石三大因素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