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以来云南汉语国际教育的成就、问题及对策

2021-04-11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云南孔子

杨 洋

(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昆明 650091)

云南汉语国际教育萌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据《云南省志卷·教育志》记载,在1982年,云南高校共接收了241名留学生。[1]地处低纬高原,毗邻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地理条件,拥有2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节点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等优势是云南汉语国际教育获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21世纪以来,来云南学习的留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但目前还存在缺乏准确的战略发展定位,汉语国际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走出去”根基不够稳固,在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上还存在局限以及对跨境民族群体关注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还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

一 21世纪以来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取得的成就

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162个国家(地区)设立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所孔子课堂。[2]全球孔子学院成立量由2004年的6所发展到现在的541所,可见全球汉语学习热度持续升温。云南汉语国际教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从下面六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留学生人数增长快速,来源变广

从云南留学生人数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缓慢增长,自2006年开始迅速增加,2006年的4074人在全国的留学生人数排名中名列前十;十年之后的2016年,云南留学生人数达到21424人,首次突破了2万;在2018年略微减少到18000人,但整体来看留学生人数增长相对快速、稳定。(见图1):

图1 2000—2018年云南省留学生人数统计[3]

从留学生来源来看,云南留学生来源遍及五大洲,其中以亚洲国家(地区)的人数最多。从2013年至2017年,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南亚国家(地区)以印度留学生人数最多,东南亚国家(地区)则以老挝、泰国、缅甸3国留学生人数最多。[3]

(二)留学生奖学金来源增多

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奖学金来源的增多。截至2019年,云南留学生奖学金的主要来源有(见图2)。第一,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共有28所高校承担了省政府奖学金生的接收和培养工作;第二,中国政府奖学金,云南共有8所高校承担了国家奖学金的接收和培养工作;第三,孔子学院奖学金,云南共有5所高校承担了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接收和培养工作;第四,其他渠道的奖学金,如普洱市政府每年为留学生提供25个奖学金名额,思茅区政府提供10个奖学金名额。[4]

图2 接收不同类型留学生奖学金生的云南高校数量统计

(三)教学机构不断增加,教学层次不断提高

从教学机构来看,在云南83所高等院校中,有近40所接收来滇留学生。[5]同时,很多高校还为留学生成立了专门的汉语教学机构,并且利用孔子学院(课堂)丰富海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走出去”。截至2019年,云南共有9所与海外大学(学校)合办设立的孔子学院(课堂);从教学层次来看,自1982年起,云南开始招收语言生,2003年开始招收对外汉语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2019年云南师范大学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研究生。在这些成就基础之上,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得以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海外本土教师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区)尤为明显。各国有限的本土汉语教师数量制约着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而要解决国际汉语教师数量瓶颈问题,单靠中方增派教师和志愿者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依赖本土化国际汉语教师数量的增长。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区)毗邻的地域优势,为培训相邻国家本土教师的相关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自2002年开始,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成为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高校。2018年,仅云南师范大学就培养了近1800名海外本土汉语教师;2018年8月,云南民族大学赴缅甸培训缅北本土汉语教师,共有16所华校的40名本土教师参加。[6]此外,近五六年以来,红河学院、保山学院等地州高校也在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和省州相关机构的指导下,承办过数量不一的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地区)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

(五)师资队伍逐渐充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发生转变

从师资队伍来看,据云南各高校可供查询的数据统计分析,云南汉语国际教育领域里的师资基本形成了数量稳定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截至2019年,云南高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有377人,还有大量兼职教师。[3]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云南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念上单一注重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而忽视了文化。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翻译法和听说法,课堂基本由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台录音机等组成。当下,云南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都已普及,在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尝试将文化教学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文化导入—课堂情境体验—知识归纳—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认知、语言学习、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汉语文化教学。

(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内容日趋丰富,成果发表平台不断增多

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内容来看,以云南留学生教育、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地域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问题以及云南留学生国别研究为主的文章数量逐渐增多。由图3和表1可以看出,从2008年开始,以云南汉语国际教育为研究主题的论文稳步增加;2015年、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发表量分别都超过10篇,其中2019年达到了12篇;截至2019年,共有96篇相关论文发表。见图3和表1:

图3 1996—2019年云南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发表论文统计[3]

表1 2019年以云南汉语国际教育、云南留学生教育等为主题的论文汇总

数据来源: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从云南汉语国际教育成果发表平台来看,创刊于1984年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主要平台。此外,《大理大学学报》《红河学院学报》等期刊也刊发过相关文章。平台的增多也间接地推动了云南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见表 2):

表2 云南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成果发表平台

二 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在前述六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的政策、宣传、经费支持等因素制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准确的发展定位

吴应辉教授在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发展战略构想中认为,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还没有被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其发展定位还不够明确。朱耀顺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认为,云南的汉语国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推进缓慢、特色不彰、教育目标性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也是缺乏准确的发展定位。[7]

从政府方面来看,云南相关部门在把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特色鲜明的教育外交事业上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在把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云南外交宣传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上也不够充分,使得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可获得的资源不足;从汉语国际教育自身发展来看,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的重构尚处于草创阶段,理论指导上的缺位使得境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境外孔子学院建设在基础上还比较薄弱,共同致使云南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缓慢。

(二)汉语国际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走出去”根基不够稳固

据孔子学院官网数据显示,目前与云南高校合办的境外孔子学院只有7所,按设立时间来看分别是:2005年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合办设立南北大学孔子学院,2006年云南师范大学与泰国清迈大学合办设立清迈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云南大学与伊朗德黑兰大学合办设立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红河学院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办设立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2015年云南大学与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合办设立达卡大学孔子学院,2017年昆明理工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办设立苏发努冯大学孔子学院,2017年大理大学与泰国帕那空皇家大学合办设立海上丝路·帕那空皇家大学孔子学院。[2]对于把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这7所孔子学院数量上还远远不够。

吴应辉教授在“云南省语言学会2019年年会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提到,云南省的汉语国际教育在视野格局、事业发展、超前学科建设上还有待提升,很多资源还没有利用起来,如云南大学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身是可以在下面设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的。云南高校的很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走出去”的根基不够稳固,制约着云南高校与海外高校全方位、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

(三)在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上还存在局限

一是因为汉语是中华文化最大的语言载体,国外的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心态,对汉语的接纳度还不够高,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改变;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研究成果只见于少量的期刊论文、理论专著以及本硕层次教材;三是因为云南汉语国际教育推广较好的院校集中在有语言教育传统优势的本科院校和培训机构,教学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这些都对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构成限制。

(四)对跨境民族群体关注不够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亲缘、熟悉和共识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吸引相关的学习者。[7]云南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有16个跨境民族沿4061千米边境线居住,涉及25个边境县(市),这里的跨境民族群体长期与当地居民生活、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周边人员来接触和学习汉语,在边境地区扮演着潜在的汉语推广角色,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就目前而言,云南汉语国际推广规划中并没有足够重视到跨境民族这个群体,更别说有针对他们的专项培训了。朱耀顺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问题与对策》一文中说到,对跨境民族群体在语言辐射力和凝聚力上认识的不够,是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缺憾。[7]

三 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策略简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准确把握发展定位

一是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省州市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措施上加强谋划,在资金安排上进一步予以扶持;二是需要高层次的官方汉语教育机构介入和指导;三是需要在积极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上具有敏锐的国际视野,把握海外汉语国际推广的动向,总结国内汉语国际推广的成效和经验。结合以上三点,在配合国家大政方针实施下提升云南汉语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层次性,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利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资源

要把前述云南汉语国际教育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尽量转化为深度发展、深层融合的胜势,需要“请进来”“走出去”两条战线同时推进。一方面,云南边境学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经贸重要通道等优势,坚持开门办学,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主动承担起把边境“国门大学”建设好的责任,切实做好汉语国际推广的“请进来”工作;另一方面,云南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有语言教育传统优势的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带头“走出去”,充分利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资源来夯实“走出去”根基,帮扶省内其他有潜力的院校“走出去”,争取与海外高校进行全方位、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

在“十二五”期间,红河学院结合自身地缘优势率先提出了“国门大学”的建设理念,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重点支持。在《国门大学建设方案(2014-2018年)》制定后,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成功申报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获批省级华文教育基地;二是构建东南亚语种专业群,实现了GMS五国语种的全覆盖,分别是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三是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开创了云南高校境外办学的先河;四是留学生培养层次从本科生到与云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五是搭建了中越红河流域社会发展论坛、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论坛和中越文体交流等三个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六是在智库建设、国别研究、滇越合作研究、跨境民族研究等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8]

(三)在学科理论成果上,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

吴应辉教授在《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说到,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的重构尚处于草创阶段,但也取得了些许成果。如学术专著、本硕层面教材等相关书籍的陆续推出,《国际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研究》等相关学术平台的不断创建。[9]云南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这些学科理论成果上不断发展,如 2014年云南大学和大理大学联合多所高校共同编写的“面向东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分级系列教材”《汉语听说教材(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初级)》等适合地区特色的汉语教材;2018年11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首次入选A刊扩展期刊等。正如吴应辉教授说的“云南的很多资源还没有利用起来”,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还是要把自身在地理气候、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等优势资源利用起来,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吸引留学生生源,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素材,反哺学科理论体系。

(四)提高对跨境民族群体的关注度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具有民族组成复杂、宗教信仰多样、价值观念多元、意识形态涉外化、地理位置敏感等特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妥善处理。在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中,把具有跨境民族背景的群体培养为本土汉语教师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一是他们不存在生活、语言、文化障碍,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更有利于和平传播中华文化,在《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导论》中马歇尔·辛格提到,一个拥有群体身份的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在感知频谱上运行的跨文化性质较强;[10]二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当地汉语教学的稳定和发展,且成本优势明显。所以,在云南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规划中需要提高对跨境民族群体的关注度,边境学校需要侧重培养具有跨境民族背景的特色师资队伍,发挥云南边境优势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最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定位的指示精神。

总而言之,云南汉语国际教育要继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需要在梳理成绩的基础上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在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上主动作为,努力形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厚实基础的事业,在新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留学生云南孔子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