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时代服装工艺课程的优化设计

2021-04-11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下服装工艺

高 旋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158)

现代服装企业正由贴牌生产(OEM) 快速向设计制造(ODM) 及品牌制造(OBM) 转变,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再次改革和升级。[1]在服装行业转型以及教育信息化升级的双重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服装工艺课程是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工艺流程、工艺方法和质量标准,强调服装工艺制作能力的培养。如今,服装行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工艺模板”技术已普遍用于成衣生产,该课程的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工艺制作能力向强调学生工艺设计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转变。因此,优化本课程设计首先应根据课程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一 调整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课程教学除了具备传统教学的核心内容,如成衣制作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和工艺质量标准等,适当拓宽教学内容,从基础款式到变化款式的拓展,从传统工艺到创新工艺的拓展,从服装制作流程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拓展,强调服装款式、面料、样板与工艺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在“工艺模板”技术普遍用于成衣生产的今天,教学重心不再是一味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而应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学生智慧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并通过解决复杂的和高价值负载的学习任务才能生成。[2]所以本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学习情境,共包括12个项目任务,通过将服装工艺流程拆分为若干零部件,在逐个击破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技能的串联。

表1 教学重点一览表

表1可见,教学内容项目化设计,技能点呈现,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培养学生服装工艺技能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的养成。由此可见,智慧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智慧成长为核心,让学生获得通用的方式方法,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运用,而传统教学则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或者某种操作的“复制”。[3]显然,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适应当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智慧二字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瑕疵,如:学习资源的获取不流畅;学习者无法展开个性化学习;教学的实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等。[4]那么,结合信息技术构建“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的OTO(Online To Offline)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教与学的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智慧的教,学生智慧的学,培养出智慧型学习者,从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二 构建OTO混合式教学模式

凸显智慧的课程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以学定教”。在OTO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讨论情况,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及时掌握学情并指导线下教学。学生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讨论,初步构建学习框架,在线下主要进行实践练习以及接受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课后,师生通过学习平台、微信群、QQ群,实训室、创客工坊、设计工作室等持续进行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学习交流,形成一个开放交互的学习体验环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的优势互补,同时可充分发挥线下学习平台,如实训室、创客工坊、设计工作室的优势,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开展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由此可见,OTO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体验两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及时转变角色,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和智慧型学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三 师生角色及时转变

(一)教师智慧教学

1.开发优质学习资源

优质学习资源的开发是信息技术与工艺课程教学深入融合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完成线上学习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学生对服装工艺方面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优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服装工艺课程的学习资源应及时反映工艺技术与服装行业的发展进步,充分体现服装行业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内容和形式应丰富新颖,方可满足学生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自主学习,挖掘学习潜能。学习资源可以选择优质网络资源,也可根据课程内容自行开发。教师可根据项目任务中的技能重点难点,通过团队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技能微课以及配套课件、学习任务书、生产工艺单等教学文件,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教学体验,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同时,学习资源应及时增加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形成多元立体的智慧课程资源。

2.线上线下角色扮演

线上学习环节,教师主要是在课前将线上学习任务书、技能微课、测试习题和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信息化资源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答题测试情况及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时掌握课前学习情况,提炼出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线下教学。线下体验环节,教师主要根据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进一步解说其工序,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提出的问题。然后利用云课堂平台上的实时播放功能,就重点难点进行现场的再次示范和针对性地辅导,在示范中强调工艺细节和制作技巧。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现场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3.设计多元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和评估,全程监督和管理,采取系统评价、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在每个阶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成为最终教学评估的基础。让教学评估成为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全面、特色、个性、创新发展,具体评价设计见下图1:

图1 课程评价构成图

根据图1,学生互评部分可在线上进行,学生通过上传个人实践作品的多角度照片,展示成果和细节,学生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校内教师评价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实践情况给出相应成绩,其中包括上答题测试、讨论互动、线下成果质量以及实践中综合素养的体现;企业导师参与线下部分教学,对于学生在实践中是否按照6S标准进行自主管理,是否按照工艺单的要求严格执行等方面表现给出成绩。

(二)学生智慧学习

如今,“90后”大学生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这种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在线上学习环节,学生根据线上学习任务书的指导,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本项目技能微课的学习和配套学习资源的练习,积极参与线上互动。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项目任务中的裁片要求、尺寸规格及制作步骤,初步掌握工艺方法及质量要求,并及时完成习题和问卷调查;线下体验环节,学生利用实训室的有利条件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企业工艺单的要求,模拟真实的生产过程,体验职场化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充分交流,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实践结束后,学生将自己作品进行多角度拍摄,以图片形式导入3D试衣镜,实现真人试穿的效果,检验实践成果。

四 课程优化后的特色

(一)教学目标更准确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背景下,在“工艺模板”技术普遍用于成衣生产的今天,工艺课程传统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掌握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的做法应及时转变。本课程在具备传统教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综合素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层次服装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课程内容更立体

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和交叉性,既紧贴最新服装工艺技术和成衣生产实际,又注重和前修后续课程的联系,将具有工艺代表性的服装设计为教学情境,并将情境中涉及的关键技能点设计为项目任务,清晰明确,环环相扣,便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迁移和提高。

(三)教学设计更合理

将典型服装工艺流程拆分为若干零部件,在逐个击破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技能的串联。在这个过程中,除传统教学文件的指导外,还有教学视频、微课、PPT、面料库、工艺单等丰富立体的系列教学资源为支撑,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四)学习交流更顺畅

依托各类学习平台,形成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的O2O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平台、微信群、QQ群,实训室、创客工坊、设计工作室等多个平台,营造一个开放交互的学习体验环境,促进师生教学互动、学生学习交流,在答疑解惑,沟通交流、分享欣喜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 课程优化的意义

通过对智慧教育时代“成衣基础工艺”课程优化设计方案的探讨,探索信息技术与服装工艺类课程的“深度融合”,以期逐步构建服装专业智慧课程体系,加快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步伐。同时,优质信息化资源可向周边服装企业试点开放,建设成熟后再向社会开放,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丰富服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资源,促进企业培训模式多元化,实现了校企双向合作。

猜你喜欢

线下服装工艺
让人心碎的服装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