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都知道吗?西安的那些“古墓派”大学

2021-04-08白阿九

求学·理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墓墓葬校区

白阿九

俗话说:到北京看墙头,到上海看人头,到苏州看桥头,到杭州看丫头,到南京看石头,到西安看坟头。西安有两多——高校多,古墓多。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古墓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很多高校中,常有新的古墓被发现,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显贵,历朝历代的古墓,完全可以组成一部中国通史。因此,西安的高校学子常被人们戏称为“古墓派”弟子。

作为西北地区的法学教育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在修建新校区的过程中,居然挖出了本行的祖师爷——西汉廷尉张汤的墓。

廷尉一职自秦时创立,是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主管刑法,地位类似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汤墓属于斜坡道土洞墓,坐东朝西,偏东北向,整体结构由墓道、甬道、墓室三个部分组成。史料记载,张汤判案天赋异禀,性格坚决果断,一生为官清廉,因此墓穴之中的陪葬品都是些零碎的小物件。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使得张汤这位蒙冤而死的政治人物重见天日。生也政法,死也政法。这就是张汤一生的写照吧!

西北政法大学的校园里至今还流传“拜汤哥,过司法”的神奇说法,每当司法考试来临前,张汤墓前总会看到一些小零食,只不过,以张汤的为人,想要“收买”他可真是难如登天。

论墓葬级别,位于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的夏太后墓无疑是最高的。这也是西财学子最自豪的地方,因为这座墓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芈月的孙媳妇——大名鼎鼎的夏姬。目前夏太后墓是迄今我国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

夏太后墓是一座“亚”字形古墓。墓园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一条隔墙将墓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有守陵者的房屋建筑和灰坑遗迹;北区有大墓和13座陪葬坑。

当时令考古专家们兴奋不已的是“六马鞍车”的出现,而这也成为判断古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因为在古代,有“天子驾六”的礼制,而作为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去世时秦国国力昌盛,为彰显其身份高贵,陪葬六驾马车完全有可能。而且,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地处神禾塬一带,与古籍中“夏太后独别葬杜东”的记载相符。

正因为这一古墓被发现,所以西安财经大学是西安所有大学公认的“古墓派”大师兄。

虽说西安“高校古墓协会”会员众多,但是要说哪家发现古墓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这第一把交椅,西安邮电大学绝对当之无愧!

2001年,西安邮电学院(时名)在长安区茅坡征地建设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这一区域发现了战国、秦、汉、唐代古墓葬600多座,其中80%以上都是秦墓。虽说大多数都是秦墓,但从东周战国到盛世汉唐的古墓都能在这儿找到,活脱脱一部中国古代墓葬史。

中国墓葬风格出现较大变化的阶段是在两汉时期,盛行了两千余年的竖穴墓,逐渐转变为砖室墓和画像砖墓,并且墓中还出现了较小的耳室。由唐入宋之后,斗拱被广泛应用,这一时期,仿木结构也大量出现。生产力决定生产技术,墓葬的风格变迁,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生产水平的变化。

当然,西安邮电大学里古墓如此之多,其实跟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古人为墓地选址时,都偏爱南郊,西安邮电大学又恰好处于高阳塬一带。高阳塬地势较高,有秦岭作为屏障,靠山塬下又有潏河流过,在古人看来此处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因此墓葬较为集中。

要问西安高校中哪个“古墓派”弟子的“颜值”最高?那西安交通大學可以自信地站出来。西安目前发现了三座汉代壁画墓,其中两座位于高校中,一座1987年发现于西安交通大学,另一座2004年发现于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

汉墓壁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直接影响了魏晋后期壁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在西安交通大学发现的这座汉墓中,保留了迄今为止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天象图壁画。壁画画面按中国传统的四神、二十八宿的天文学说,将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形象及其所属的二十八宿绘成人物、动物或物体的形状,如踞坐人持箕、农人牵牛、封家、双角猫头鹰、猎人网兔、须女等。如此完整精美的天象图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绘画的运笔、色彩均具特色,艺术手法高超,形态变化万千,为研究汉代绘画提供了新的史料。

在汉代,只有达官贵人才将彩绘壁画作为墓内装饰,所以在这座古墓发掘之初,考古专家就初步推断,这座墓的主人,在当时地位一定十分显赫。虽然没有在墓中发现墓志铭,但根据各种史料相互佐证,考古专家猜测,这座汉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汉宣帝时期的御史大夫萧望之。

挖出古墓自然是大事,但是还能还原墓主人的容貌,那在整个西安的高校中都少之又少。

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在扩建新校区的时候,挖出了一座唐墓,原本以为就是一座普通的墓,可陆续出土的陪葬品彰显了墓主人不凡的身份。后来经过专家的多方考证,终于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这座墓的主人是正宗的唐朝皇室、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后人——李倕。李倕墓依旧是唐朝惯见的斜坡道土洞墓,由斜坡墓道、3个过洞、3个天井、甬道及墓室组成,坐北朝南。更为难得的是,这种级别的唐墓居然还未遭盗墓贼“光顾”过,这就令考古专家们十分兴奋了。

起棺之后,李倕所戴发饰,一件精美的凤冠重现世人眼前,这件凤冠一共由370个零部件拼接而成,冠上不仅镶满了黄金、珍珠、贝壳、琥珀,还有翠鸟羽毛等珍贵的装饰,其工艺之繁杂、装饰之奢华令人赞叹。考古专家们将发饰从头颅上剥离下来,并利用现代技术做了3D人像复原,不仅让凤冠重获昔日风采,还使得李倕这位唐朝美人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花容月貌。

李倕墓的墓志铭是由其夫宣德郎侯莫陈氏亲笔所书,一句“有子在于襁褓、未经吹棘之悲、亲戚感而临棺、终痛弥天之别”,不仅道出了李倕去世的原因,也让后人感受到了侯莫陈氏失去挚爱的痛苦。

猜你喜欢

古墓墓葬校区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古墓发掘现场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与赵琦先生商榷
古墓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