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结构入手突破记叙文写作

2021-04-08刘文庆

求学·理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爷爷爸爸

刘文庆

谈起记叙文,不少老师和同学大概会长叹一声:记叙文不难写,可是难写好!的确,虽然现在选择记叙文写作的同学越来越多,但在阅卷过程中要看到一篇质量上乘的记叙文,仍然十分不易。

记叙文看起来简单,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按照时间和某种逻辑顺序展开的,我们个体就生活在“记叙”的世界里,而且大多数同学在初中就已经接受了较为系统的训练,毕业时可以完成600字以上的简单记叙文写作。但是到了高中,记叙文写作不是简单增加了字数,而是在内容的复杂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上有所拓展。高中的记叙文可以称为复杂记叙文,其中具体涉及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题目、结构、语言等。对一篇记叙文来说,结构尤为重要,有了好的文章结构就好比建造高楼有了基本框架设计,框架不出问题,再考虑用何材料来建等问题。所以,本文将围绕记叙文的结构问题展开探讨,重点分析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开头结尾平淡无奇,不能吸引人

万事开头难!对同学们来说,构思文章的开头有可能占去十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所用时间着实过多,而开头可能写到的字数,一般也不超過100字。就是这样煞费苦心的开头,还有可能平淡无味。根据我多年阅卷的经验,从老师第一眼看到你的试卷的瞬间,它的分值就已经有了一个等级,所以一个好的开头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结尾同样如此,它不仅仅是故事的完结,还是整篇文章思想的升华。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这样说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个心得同样适用于考场记叙文。

(一)一个怎样的开头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增彩?

1.简洁清晰的人物介绍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点评:短短一段开头,圣地亚哥干净利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文中还点明了他生命中的三个时间段。

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

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点评:一双“忧郁气色的眼睛”一下子就让我们进入陈忠实生命中的那个重要时刻——申请休学,我们不禁想知道他到底休学了没有?这和“晶莹的泪珠”有什么关系?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

点评:简洁干脆,小说的主要人物被推到读者面前。

2.适合故事情节的环境描写

茹志鹃的《百合花》:

1946年的中秋。

点评:这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独句成段很棒!

鲁迅的《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点评:这段环境描写揭示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环境,祥林嫂在这样的氛围中出场,不禁让人为之担忧。

夏衍的《包身工》: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点评:“旧历四月中旬”的“上午四点过一刻”,很显然时间尚早,而“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蠕动”这些陌生化的表述很显然已经促使读者产生了阅读兴趣。

3.倒叙的开头是不错的选择

王愿坚的《党费》:

每逢我领到了津贴费,拿出钱来缴党费的时候,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点评:1934年的秋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作者在多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这样倒叙的开头是我一直极力向我的学生推荐的,极易上手。

不知道有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些容易上手又好用的开头几乎都来自我们的课本。当然课本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好开头,但这需要大量的阅读;而课本上的文章是老师讲解过的,借鉴起来更加顺手。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一定要利用好课本知识,高考结束后你会发现具体的高考题目我们不曾见过,但又似曾相识,这种相识感就是源于课本。

(二)有张有弛的结尾才能耐人寻味

1.顺其自然式结尾

孙犁的《荷花淀》: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点评:水生嫂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战地训练,已经迅速成长为保卫荷花淀的坚强后盾,这是作者期待的结果,也是读者心里认同的结果。

卡夫卡的《变形记》:

不久他就卡在门里,靠自己再也动弹不得了,只见另一边的小腿颤抖着空悬在那里,另一侧的腿被压得疼痛不堪——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接着,家里终于寂静了下来。

点评:卡夫卡的文章有些艰涩,不过此处的结尾顺理成章,“理”该如此,“情”该如此。

2.卒章显志式结尾

王愿坚的《党费》:

是的,一筐咸菜是可以用数字来计算的,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一个党员献身的精神怎么能够计算呢?

点评:连用两个反问句,作者此时的情感表述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一筐咸菜所代表的共产党员爱党的心、献身的精神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它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让人心头为之一颤。

夏衍的《包身工》: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点评: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痛恨和对这一制度的强烈谴责。同时,向肆无忌惮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地主阶级及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属于卒章显志式结尾。

二、主体情节犹如流水账,不能启迪人

初中阶段,记叙文只要求简单记叙故事发展的过程,字数也只有600字,而到了高中,同学们突然要写800字以上的文章,这有可能导致大家在写作时弄不清楚主体情节应该包含什么: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经历,是几个月或是几天的生活,还是几个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的故事?当然,时间跨度长的不一定是流水账。流水账问题主要是指文章没有记叙重点、平均用力、没有取舍,导致有波澜但无惊喜,这一点正好和袁枚《随园诗话》中“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观点相悖。为了比较清晰明确地阐述这个问题,我选取了最近写的一个作文题目进行解读,在分析如何建构主体部分的同时,也对开头和结尾进行了点评。

【作文题目】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成长路上,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难忘。

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名称(如果出现用“复兴中学”代替)、真实姓名;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点评】

沿着记忆的小径

夜里十点一刻,我反复翻看着爸爸轻轻放在床头的那张照片,难以入眠。

点评:这是模仿《党费》的开头,时间倒流,回忆拉开。

文章主体部分:

照片是爸爸前段时间去老家拍的。老家的院子是我熟悉的,那个院子应该有些年头了,正房主要用石头垒起来,没用红砖,而现在的房屋大多数已经改用红砖和空心砖的组合。正房三间,左侧是做饭的厨房和放杂物的棚屋。很显然,这个曾经热闹有活力的老宅,自从五年前爷爷随着我们去城里生活后就变得颓圮起来;院子里也被荒草占了,不过仔细看去,棚屋的房顶上似乎还有一架破旧的玩具飞机。

点评:既然是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内容就有必要让读者比较清楚地知道。这一段对老屋的描写就很不错,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回那个属于祖孙三代的空间。不管是什么文体,“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都适用,本文的开头采用倒叙,揭示了文中最重要的一个物件——照片后,理应沿着开始的路线有所“承”接,不过凸显文章寓意的还需要后面的“转”。“转”就是让故事由平淡慢慢地转向深入,深入了才有被赏识的可能。

大概是我八岁时的暑假,每天早晨我不是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就是到处研究其他动物。记得那天,刚刚从集市上回来的爷爷还没到家门口就大喊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跑到院门口,一架期待已久的飞机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了我面前。我如同得到了一件宝贝,拿着它上蹿下跳,左扔扔右扔扔,满足地看着高高飞起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绕过树梢,穿过阳光,直到落入高高的屋檐后,不知去向。

我吵着要爬梯子去屋顶寻找它,但被爷爷拦下了。也不记得过了多久,可能真实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却觉得等了一个夏天。当爷爷从木梯子上下来时,我已迫不及待地奔向爷爷,欢呼雀跃着。那时的我看到爷爷一边用右手扶着腰,一边一脸慈祥地看着我。最后一次玩它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因为它破了,所以才被扔在屋顶上;也有可能扔它上屋顶的还是我。只是过了很久,如果不是奶奶说漏了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爷爷爬梯子时闪了腰,养了半个多月才好。

点评:这是文章的第一次 “转”。玩具飞机是当年还健康的爷爷买给“我”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穿插了爷爷闪腰这一情节。在心爱的孙子面前,爷爷用他无私的爱给“我”搭建了一个柔软的游乐场,让人读后不觉产生共情。

棚屋的墙边,还斜靠着一辆拆去辅助轮的儿童自行车,那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幼儿园中班时,我知道好朋友有了一辆自行车,于是我也向爸爸提出了想要自行车的愿望。第二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的我便在院子里发现了这辆还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我迫不及待地跨上了它,然而还没等车子飞快地“跑”起来,我就已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脸上火辣辣地疼,右胳膊肘也被地面上的小石块硌破了。原来因为我用力过猛,虽然后面有辅助轮,但是前面的力得不到控制,摔倒是必然的。爸爸闻声赶来,把我抱在他的怀里,仔细检查我的胳膊和脸,在确认没有大问题后才开始教我怎样上车,怎样眼睛向前看保持平衡。就这样,我从只会骑有辅助轮的车到能够完全独立骑行,这一路都留下了爸爸陪骑的身影。

点评:这是本文的第二次“转”。承接爷爷的爱的是爸爸的爱。文章比较仔细传神地描写了我和爸爸一起学会骑自行車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平淡,但是真情实感溢于言表。

不知不觉,时钟已经指向十点半了,如今爷爷早已无法像当年那样爬上梯子为我取下飞机,爸爸也无法轻松地背起我在田间奔跑。生活的痕迹好像愈来愈淡,可是爸爸拍下的这张照片,让我可以沿着记忆的小径一路走进这熟悉的小院,品味过去的种种经历和感动。

点评:显然,结尾属于卒章显志式。

总评:有了好的开头和结尾,在安排中间主体部分时,可以参考这样的指标让文章有框架——如果是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方面至少有两次“转”,这样可以使得文章不至于太单薄;如果有两三个故事片段,这些故事内容在结构上应该具备相承性,这样就使得结构安排显得更有章法和严谨。

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莫林说过:“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同学们,写考场记叙文同样如此,要想方设法把我们潜在的读者吸引到我们所设定的故事里,注意故事内容既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需求,也要符合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猜你喜欢

记叙文爷爷爸爸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