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线上课程教学并举的措施与方法
——以数字化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2021-04-08钟苡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化

钟苡君 王 娇 梁 娇

(1.湖南女子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2.长沙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410015)

一、前言

数字化产品设计课程属于应用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常设课程,尤其在应对艺术设计产品市场的全覆盖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方面,都让课程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成果展示等环节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表现。

目前,国内线上数字化艺术设计类课程以美国Udemy 在线课程的资源最丰富,随着近年来国际“慕课”、“微课”教育、学习势头的迅猛发展、国内院校也陆续提高了对“慕课”、“微课”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1]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动荡与变化,境外网站浏览的不稳定性已然成为目前各个在线教育平台无法逾越的难题。因此,适时的推动国内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在线教育,成为各个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中国慕课自2013 年起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经过6 年的快速发展,建设与应用成绩斐然。迄今,共有12000 余门慕课上线,2 亿人次学习,6500 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全社会广泛受益。[2]而慕课课程设计往往会通过前期构成设计、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作为引导,借助现有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多元化的在线教学大数据分析手段,以及通过第三方专业设计类软件及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支持,提升学生在数字化艺术设计课程中产品设计与研发、产品制作工艺与实操、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强化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与市场接轨的能力,并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导思想。

二、国内在线教育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内目前在线课程的教学任务设计,主要是针对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对支持学习活动的条件设计。对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以及对支持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然而,在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上,目前国内的在线课程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独立性特征的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的设计上显得力不从心。学习者是在线课程完整闭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却少有沉浸式的课堂体验,且缺乏线下的实操能力训练,以及师生互动环节的缺失,成为国内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理论上来说,数字化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设计和开发学习资源,还需要支持设计学习的服务等活动。授课过程中,课程组必须结合更多稳定的第三方软件平台、信息化网络直播平台,甚至对接企业导师提供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教学介质,形成对该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支撑,达到在线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完整闭环。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3]作为高等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相对迟缓的一个部分, 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的开发目前尚比较滞后,国内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匮乏与艺术教育市场火爆形成强烈反差。[4]因此,寄希望于在艺术产品设计在线课程的优化过程中,继续吸纳先进的技术手段、智能教育、人机交互等内容,才能够丰富壮大课程内涵式发展,打造更加具备深度的沉浸式体验的精品线上艺术设计类课程,这也是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各大教育平台主要的相关应用,形成自己独特的论证方向和理论依据。

三、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一)数字化艺术设计线上课程教学方案的主体定位

数字化产品设计在教学任务的设置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以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践教学为主,数控设备的实操教学为辅的鲜明特性,运用“一体两翼”的教学思路和线上“快课”的教学手段,通过课程对接生产实践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设计项目,满足广大同学实际在线学习时量与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第三方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支持,为数字化艺术设计相关课程提供了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通过相关数字化产品设计线上教学环节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诸多问题:(1)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程式化的问题:课程教学环节相对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之前缺乏对教学内容的预习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课堂教学气氛容易变成“满堂灌”的状态。通过线上课程设计环节总结的大数据分析,逐一对在线学习的前期准备、中期过程、后期考评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引导、共享、讨论课程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问和重难点,全方位、高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节奏滞后的问题;(2)课程教学知识内容时效性及互补性问题:基于线上共享精品课程、慕课教育的资源,弥补各级地方课堂教育资源与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距,使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师要求接触多视角、多观点、多维度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前沿的科学技术、艺术思潮。

以上内容形成数字化产品设计在线教学的诸多优势,且能够在满足教学要求和实操条件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滞后的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

基于以上的教学诉求,线上课程教学设计的变化可以更加灵活,学生的信息获取的途径会更加宽泛,教师互动交流的环节会更加直观,这也是线上课程能够获得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师生认可的先决条件。

(二)线上课程教学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保持主导地位,即便是对待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基础统计数据,也不应该完全将其作为艺术设计类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品质优劣与否的评判标准,当前在线教学平台的多样性、多元化以及智能化,使得教师教学方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适时地产生了更多的艺术设计类课程教与学的全新手段,同时,由于大量新媒体的介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感技术等等先进科技的辅助,更是让艺术设计类课程的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中剥离出来,利用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通过实时直播、共享文件、联机互动等教学手段,给予学习者更加逼真的现实感受,使得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带来更大的可预见收益。

(三)线上课程学生能动性引导

数字化产品设计线上教学内容在“一体两翼”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对学生学习成果产生积极持续的影响力。但是,主观的引导还不足以调动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能动性,这也是目前在线学习过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除开教师教学质量差异化问题外,在学生能动性引导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课堂讲授时间

原则上,每堂线上课程授课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为的是在学生最佳的记忆和学习时间里,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段学习时间,对每天在线接受授课时长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为的是给到学生在课中及课后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总结的时间。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工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在线实践学习的时间,课程组需要对每堂课的设计做详细的预案,针对授课时长对学生在线学习的影响,以及课后讨论、互评、抽查、教师点评等等互动环节的设置,做了深入的评估与分析。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反应来看,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对课程本身强烈的好奇和求知欲,和教师保持紧密的互动联系,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有了大量的协同工作需要完成,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学生们在实践环节中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线上活动

对于目前90 后、00 后这一代青年学生,积极的线上课程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显然是比较乏味的,课程组在总结各个教学平台的一些基础互动功能的设置之后,果断地引入企业教育资源协同开展“一体两翼”教学法,结合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课程的特殊性,让企业一线的师傅在线传授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工艺技巧,将机械的平台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和产学研结合起来,同时,不拘泥于课程教学的固有内容,为了拓宽学生在创意思维方面的想法,要求学生根据当地企业要求完成对当地民俗风情的实地调研并转化成实际可以落地的工艺产品。同时对课程在线教学成效、学生学习收获、课程教学反馈等等环节做了专题讨论,及时发现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积极回应与课程组对苦难学生的整体帮扶,能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现实存在的距离感,促进师生在线教学过程也可以碰撞出激情和火花。可以说学生整体表现优秀,课程组教师和企业技术支持也在集体备课环节,提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改良方法,使得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该课程实践环节的第一手咨询,并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果与社会效应。

四、数字化产品设计线上课程的现实意义

高校数字化产品设计线上课程形成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式的教授环境,可以带动教师理念方法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革新全新的教育形态。“产品开始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数码绣花工艺产品之中, 加快数码绣花工艺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优化研发设计流程, 推进设计仿真和优化。[5]基于以上的理解,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教学手段的前瞻性

课程需要基于快课教学模式下,借由多平台信息交互技术、各教学工具协同教学,在优质的信息网络资源保障下,发挥线上教学的诸多优势,让线上课堂的发挥出沉浸式教学应有的效果,也是督促课程组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巨大地冲击,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内慕课、SPOC 等早期在线教育平台的深入普及,快课、云课堂等更加高效、快速、便捷的授课形式正逐步取代以往的授课方式,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和现场教学场所, 其中在线学习平台需要提供上传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监控、学习评价等功能[6],教师授课方式更加自由,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强,从而对课程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二)教学方式的持续性

通过在线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感,不再受到教学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师生之间可以保持一种十分快乐的在线交流的气氛,虽然存在着现实的距离,但通过网络在线教学,完全可以让课程组的教学方式方法在网络上得到延续,并且由于在线共享教育资源的丰沛,学生更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的内容,学会网络学习、掌握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结合课程教学的进程持续发力,夯实课程的教学成果。

同时,结合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参与实操训练的源动力,课程前期需要完成的产品信息化处理过程,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便是到了实验室操作,也要通过在计算机上不断的调试之后才有可能将设计效果落地成实际的产品。可见,对于与本课程属性相似的艺术设计类实践类课程,在线教学不仅可以为后续的实验和实操内容留下重要的参考信息,更重要的一点是未来的在线教育,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将在云端共享,即便是需要接轨实际产品加工的数控设备,其未来的改造也必将围绕智能化、云控制这些技术去发展,这也是在线教育的大势所趋。

(三)教学信息的广谱性

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人民群众中所拥有的的广泛基础,结合课程组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当地企业需求的实际意义,课程完全有机会为政府扶贫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当地劳动力进行在线职业教育,成为加大再就业人群社会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高校具备相同属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组织规模化、成体系的教育资源,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结合高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锻炼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能力,进一步与企业接轨,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效促进就业。[7]能够高效实现高校教学信息的广谱性传播,这样,不仅可以借由源生地的文化资源推动教育业态下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技能、就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以超星云课堂和雨课堂等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自建教学管理平台为辅,提供学生在线学习的教育平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在线技能直播讲授等功能为辅的教学管理平台,提供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趋势等,拉近企业和学生的距离,更好地体现艺术类在线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8]也能够通过高校优质的信息教育资源促进当地优势人文、环境、文化旅游资源创新之路不断得到优化与创新。

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的未来应立足教育的根本,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与时俱进,基于智慧树、“快课”、“云课堂”、“超星”、“中国MOOC”等相关在线课程资源,结合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快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振教学,采用以网络为依托的线上授课模式,构建高层次、高质量艺术设计类在线课程,解决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优化数字化艺术设计线上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革新线上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手段、教育方式、教学信息,使之具有前瞻性、持续性、广谱性的特点。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化
智能产品设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冷·暖》
《教堂之夜》
《星.云.海》
《花月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