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文化民生 发展城乡公共文化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务工者城乡群众

冯 琳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馆,重庆404000)

一、前言

关注文化民生,就是关注人民精神生活,就是关注人民幸福。从总体上看,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制约,我国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现象,突出表现在农村滞后于城市,偏远地区滞后于发达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如城市居民。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原因,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明显落后于城市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享受率不高,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因此,必须统筹城乡重视城乡文化协调发展,解决城乡文化差距大的问题,让城乡人民包括城乡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现阶段,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尊重和尽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扩大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对社会公众的凝聚力,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民生。这就必须统筹发展城乡公共文化,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民生的重要手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标志,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且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此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符合现代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成为了发展城乡的关键,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公共文化活动在服务机构组织也得到很大的关注。

二、关注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民生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

加强城市文化向农村的辐射力,通过城市到乡镇再到村、户的梯级辐射,带动整个农村文化有序健康发展,确保城乡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基本的文化权利,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工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通过广播电视农民可以了解国家大事,更多的致富信息,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满足了农民的各种需求。

2.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向全社会提供文化信息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社会,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3.实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承上启下的文化枢纽作用,使之成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农村群众的综合公共文化机构。

4.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5.实施农村放映工程,增加农村电影放映点,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三、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建立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尽可能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文化民生

目前,我国城镇贫困人口、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大约有1.4 亿~1.8 亿人。尤其是农民工这个日渐扩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更是文化意义上的弱势群体。这些城市里的弱势群体很少有文化生活,农民工更是处于文化饥渴状态。

1.政府要把丰富外来务工者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社区居委会及文化管理部门要面向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政府职能。

2.引导用工单位积极丰富外来务工者文化生活,并能经常化、制度化地开展文体活动;鼓励企业与本企业员工集中居住的社区合作,共同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产品。

3.文化部门要鼓励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免费或者低偿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到外来务工者中间;在外来务工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兴建文化娱乐场所,各类文化设施向外来务工者开放。

4.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平台,让他们在企业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中展露文艺才华,在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应以服务文化民生为己任,以务实的作风为人民群众服务

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始终要把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如何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

1.各级政府制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会文化事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兴办社会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良性机制。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覆盖全社会、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网络,真正实现还文化于社会,还文化于大众,才能把文化财富送到人民群众的手中,才能实现文化利益的共享,实现文化民生。

2.文化馆、博物馆、广电系统、新闻出版系统及基层文化站这些与文化密切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中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改变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各自为阵的状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为目标,切实担当起服务大众的职能。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文化部门在工作中都不应该忘记文化要面向大众的根本,不应忘记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只有以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民生。

五、应该推进城乡的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区域

要促进文化资源向乡村地区发展和推进,所见城乡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以此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和建设,而且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指导方针,要多多的提供适应乡村农民实际需要的、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价值的文化活动,多多的开展乡村地区群众喜欢的、参观参加的一些文化活动,尽可能的去丰富乡村的公共文化生活,扩大公共文化的覆盖范围。

(一)要广阔的、深入的落实群众性的公共文化活动

要秉持着自主的、自愿的、形式多样的、健康的、有益的原则去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公共文化。而且也要推进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产品,要建立全面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乡村居民参与,丰富群众的生活。要深入的组织和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读书月等等活动,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去着力推进和满足群众的阅读需要。而且还要大力的推进一些竞争性的体育文化活动,组织群众来积极的参与,满足群众的身体素质需要。

(二)要建设基础群众的文化体系机制

要根据时代背景的特点以及群众的文化需要发生的一些变化去推进公共文化进社区、进基层,让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具有科学性、制度性。而且也要组织专业的文化工作者来到城乡地区对于群众开展讲座、讲演、教育活动等等,要引领和培育各种各样的文化需要,提升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

(三)需要满足一些特殊群体的文化需要

比如农民工等群体,应该加大对于农民工的文化需要,要把这类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当前的工作当中,政府机构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研究这些特殊群体的需要和需求,去切实保障城乡的公共文化活动。

六、加强投入保障工作,要充分发挥出财政对于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应该去完善财政支持的政策,要健全政府的投入体系,推进城乡的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一,要加强政府机关的基础保障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手段为支撑,来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投入,而且也要合理的去规范财政的支持,去探究和摸索财政收入的有效使用途径,充分的发挥出公共财物对于农村地区文化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城乡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而且也好完善财务以及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投入体系,把一些公共文化活动纳入到财务的支出里面,完善财务资金的管理工作。

第二,要加大对于财务的转移支付能力。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去完善政府的财务支付策略,要规范和完善政府的转移方法。

第三,应该采取向乡村地区倾斜的财务政策,要按照适度、适当的政策来支出,要把更多的财务资金投入到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活动里面。制定确保支持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加快去构建城乡的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体系,采取政府补助、项目津贴、减免利息等方式来确保城乡的公共文化需要,来扩大城乡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

七、实现以城带乡,提升乡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科学性

当前,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实现了用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建设工作,注意力去推进城市结构建设,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新时期。城市带动乡村,拓宽公共文化的服务范围,要充分的发挥出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的科学性配置、科学的综合的利用,以此来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不断的提高城乡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务工者城乡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