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洪绶作品《水浒叶子》中人物形象之“异”

2021-04-08侯佳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陈洪绶罗汉水浒

侯佳音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12)

一、《水浒叶子》的内容与形象

“所画四十人,系根据宋末元初画家龚开《宋江三十六赞》而作。这三十六人又系当时所传“宋寇”真名,而非小说人物。这说明《水浒牌》还没有脱离民间叶子的窠臼,只是扩充了图画的规模,从部分有图发展成全部画图。因不足四十叶之数,才由小说人物补入四人。”(裘沙,1984)①

相较于《九歌图》,《水浒叶子》形象饱满生动,简洁却不简单,人物上中下疏密有致,有着很强的个人风格,整体形象装饰感十足。《九歌图》则有学习吴道子、李公麟等先辈的明显迹象,个性还未明显彰显。九歌图是老莲早期手笔,明显没有水浒叶子中人物的形象生动,而且人物很容易淹没于装饰之中,但水浒叶子中的形象,繁简得体、错落有致,装饰很好的衬托出了人物的主体地位。可以看出,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画面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整体而言,《九歌图》人物内容丰富,装饰很多。而《水浒叶子》有繁有简,装饰得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言简意赅。

二、同时期人物画家的风格偏向

(一)同时期推崇的人物画法

“明一代的文人画家,主要以山水花鸟为创作题材,善画人物者寥寥无几,而能画人物的职业画家除吴伟、杜堇以外,也不多见。至晚明时代,终于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人物画大家,使日渐式微的人物画得到振兴。”由此可知,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都是同时期备受推崇的几位人物画家。

(二)同时期人物画家的造型特点

“崔子忠,尤善画人物、仕女,师法顾恺之、陆探微、阎立本、吴道子,参酌周文矩笔意,细描设色,衣纹细劲,多用颤笔,面目奇古,自出新意。亦工肖像画,与陈洪绶齐名,称南陈北崔。作品格调高古,境界奇异,有超尘脱俗的情趣。”②

“丁云鹏,善画佛像,得吴道子法,学李公麟白描,学钱选设色。白描罗汉,称誉一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评其“道释人物,丁南羽有张(僧繇)、吴(道子)心印,神姿飒爽,笔力伟然”。”③

吴彬,佛像造型瑰奇,迥别前人。尤长于白描,论者谓其“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远即不能当(吴)道子,近亦足力敌(赵)孟頫”,人物画与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有相近的艺术情趣。作品造型夸张,用笔细劲,线条流畅联绵,风格奇异高古,代表了他绘画的典型面貌。(知网百科)

(三)陈洪绶人物造型特点

高古奇骇常用于形容陈洪绶的人物造型,“章侯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榻杭州学龙眠《七十二贤石刻》闭目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也’。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这充分的证明了他对于人物变形的喜爱。摹的像是学到了知识,在此基础上不像了,则是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做到了将知识内化、进阶。

陈洪绶的人物画一直注重收与放,形体比例正确时会夸大头部的比例,亦或是五官的大小与位置,很清晰的是。他的人物造型能力毋庸置疑,由清代朱彝尊著的《陈洪绶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年四岁,就塾妇翁家。翁家方治室,以粉垩壁。既出,诫童子曰:“毋污我壁。”洪绶入视良久,绐童子曰:“若不往晨食乎?”童子去。累案登其上,画汉前将军关侯像,长十尺余,拱而立。童子至,惶惧号哭,闻于翁。翁见侯像,惊下拜,遂以室奉侯。”

年仅四岁的陈洪绶就能画出令家中长辈震惊下拜的关侯像,其造型绘画能力实属世间罕有,画面所呈现的变形也绝非能力不足而至了。

三、人物形象的特征

(一)类似题材上的异同

陈洪绶与崔子忠女性题材对比,以《杂画图册3-夔龙补衮图页》与《云中玉女图》相比:陈注重身形的纤细,而将头部处理的较为圆润,另外头部有一些比例上的放大,营造出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弱感,画中红袖,身若扶柳,顾盼生姿。崔注重脸部的小巧别致,身形却略微放松,未能很好的将女子美好的身姿表达出来,但人物比例与陈相比则要准确很多。

罗汉图题材的比对:最大的不同是对罗汉形象的处理,丁的《十八罗汉图》中,罗汉头型大部分均为类似正方形的形状,有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很有亲和力,人物体型较小,表情神态以慈眉善目,和颜悦色为主。用线偏高古游丝描。流畅顺滑的线条为主,较方的线条仅出现于转折之处。综观陈的罗汉形象,均强调罗汉异于常人之处,身材比较高大,一贯的夸大五官比例结构,正如图例所示这个罗汉五官,虽是正常大小,但五官与头部的大小对比却很是明显,集中偏小的五官恰巧显现出了头部与下巴出的丰硕之态。这正是陈的人物画风格个性所在,通过夸张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展现于观者眼中,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就像盘踞与悬崖之上的怪松,倔强且坚韧。散发出独特的美感。

四、人物之异

(一)陈洪绶人物形象之异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生活中没有艺术鉴赏基础的人往往倾向于照片式的绘画,但以艺术鉴赏的眼光来评判,这是最值得抛弃和轻视的。造型准确与否只能证明画家的造型能力,而不能说明其艺术素养的高低。运用艺术品质的评判标准则能轻易分出伯仲,好的艺术品净化人心,提升审美素养,画中有深切的情怀和至高的艺术追求。

老莲的人物形象,不论大的身体比例,还是五官大小都是被夸大的,从而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水浒叶子》中对人物比例的夸大,恰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与丰满,这就与小说描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家常常通过对人物外在抑或内在缺点的描写,来增添其真实和生动的感觉。这种夸张与变形并不等同于由能力上有限而造成的形体不准确,而是带着鲜明个人绘画风格的自然流露。

(二)“异”之意义

纵览西方美术的发展,古典油画人物甚至可以以假乱真,但后来发展到了印象派绘画,这样的写实风格反而被嗤之以鼻,逐渐退出西方绘画的主舞台。有很多造型能力很强的画家,后期也慢慢走向了抽象绘画的道路。这恰巧证明只有融入变化,才能更加靠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不等同于生活,艺术采用生活作为素材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追求等精神世界所包含的一切都表现出来,此时这个素材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单调的外在,它有了饱满生动的灵魂,带给人们以启发震撼。这才是一件艺术品真正具有的价值,而这样的作品才能传达艺术。

以《水浒叶子》为例,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如果用写实油画的形式表达,长相、神态、动作是出来了,但那始终是停留在表面的描绘即对生活素材的生搬硬套,所有形象都是具体的,而中国古代白描艺术更多的注重目识心记,人物形象先有成竹于胸,再一气呵成,气韵绵长。其人物特征更加明显言简意骇,这也是《水浒叶子》的最为可贵之处。

五、结语

陈洪绶以其扎实的造型功底将变形人物的美感很好的传达了出来,他笔下的人物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线条强劲有力,弹性十足。既有行云流水般的潇洒,又有九曲百回的顿挫。众生百态在他画中各得其乐。在《水浒叶子》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性格及所擅长之事均在方寸之间展现,另外装饰的美感由线条的组织,人物动态的设定及单个人物上黑白灰的分布所营造,直到现在依旧不失为一套极具欣赏价值的故事插图,通过对它的的临摹与学习,不仅能提升勾线功力,更能收获很多人物造型的方法。

注释:

①裘沙.关于陈洪绶的《水浒叶子》[J].新美术,1985.04,第62 页.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美术卷):中国绘画艺术(五代绘画~清代绘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③史仲文,胡晓林.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陈洪绶罗汉水浒
梦回水浒
高古奇骇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陈洪绶绘画的“四美”特征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少林功夫拳(四)
镜花水月 变古为新——陈洪绶《摹古册》白描清供赏析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