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三种基本互动类型及其设计要义

2021-04-06周付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周付安

摘 要: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洞悉各种互动方式的内涵本质和作用机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和融会贯通。与内容的互动、与共同体的互动、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是三种基本的类型,几乎可以涵盖教学中的全部互动方式。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其设计要义不一,与内容的互动,要遵循认知过程的层次性;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要遵循从激活到巩固的阶段性;与共同体的互动,则要遵循活动环节的结构性。在教学中要有效整合运用三種不同的互动类型,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互动;活动设计;设计要义

教学中互动方式设计路径

1.设计教学互动需要掌握结构化方法

近年来,互动式学习、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PI(伙伴教学法)、合作学习等一大堆概念被不断提及,这在丰富教与学模式的同时,也给一线教师造成一定困扰:不同的互动方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每一种互动方式其适用的情景和自身优势是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加以选择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弄懂不同互动方式的底层逻辑和发挥作用的机理,否则就无法真正掌握有效互动设计的真谛。同时也需要注意,从弄懂到能够真正灵活应用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教师还需要把互动设计的方法进行结构化、套路化,形成关于互动设计的心智模式和心理脚本。专家和新手最大的差异就是专家大脑中存储大量的结构化的知识,教师们要成为教学互动设计的专家,也需要把互动设计的方法高度结构化。

2.不同的互动类型根源于其促进学习视角的不同

学习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从不同的因素进行干预,就形成了促进学习的不同视角。例如:对内容进行结构化加工,绘制出概念的思维导图能促进学习;在学习内容之前,激活学生的已知、已懂和已会,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教学,也能够促进学习;在学习之后进行搭档学习、相互分享和讨论同样促进学习。很明显,以上三种策略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思维导图本质上是与内容的互动,让学生尝试解决本质上是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搭档讲解本质上属于社会化互动。与内容的互动、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与共同体的互动,几乎可以涵盖绝大部分的教学互动方式。

3.三种互动的分类符合设计导向

简言之,设计导向就是能够指导设计实践的导向,明显区别于解释导向,即能够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设计。用上述三种互动类型指导课堂互动设计,可操作性很强。具体说,可把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作为主线,用于贯穿整个课堂互动;把与内容的互动作为引导学生将内在心智过程进行外化表征的指南,用于“外露”学生的内部心理变化;把社会化互动作为可选项,作为互动效果的“催化剂”和学习体验的“调节器”。从操作层面来说,一般以据新知而引导学生激活旧知作为起点,对于学习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认知加工,之后学生进行内化生成,接着归纳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再然后借助社会化学习加以外化表达,最后接受其他人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与内容的互动

1.教学与内容的互动要遵照认知加工层次

人的认知过程非常复杂,但是从课堂互动视角来说,可以做适当的简化,简化后可以认为认知过程之于交互层面的指导是较为聚焦的,那就是要“注意”认知加工过程的层次性,要依据层次性的高低设计交互活动。从一般的认知规律来说,学习总是从具体经验开始,然后慢慢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学习总是从较少的、孤立的概念开始,然后逐渐关联其更多的概念,形成概念之间的联结;学习总是从表象开始,然后逐渐上升到语义化;学习总是要追寻概念的意义化和价值,以确定知识的内核。针对认知的特点,可以将图文匹配、精细化加工、生成与测验、结构化、意义化五个层次构成认知架构的大致阶梯。需要说明的是,这其中没有提及到“注意”,但是“注意”却是上述一切发生的前提。那么,从交互设计的视角来说,互动设计须遵从层次性而不能过度跃迁,否则会造成学生因为认知任务难度过大而无法完成认知互动。

2.各个认知加工层次的设计要义

各个认知加工层次的设计要义是不同的。认知加工层次开端于注意,在互动设计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举例说明学习内容的重要等策略引发学生的注意。图文匹配是因为大脑对于概念是双重编码的,当概念与图像结合能够促进双重编码,看图说话、图文连线、聚焦图中核心特征是有效的策略。关联是因为大脑对于概念的存储和提取是通过命题网络进行提取的,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结得越紧密,则被记住和顺利提取的可能性越大。把概念放到语境中,对概念分类、进行多维度描述是有效的策略。自我生成和检测是加强概念与学生大脑中已有神经元的关联,让学生自我阐释、学生提出问题、检索提取是有效的策略。结构化是影响记忆和提取的方式,也是围绕主题对概念的清晰组织,让学生做出思维导图、大纲列表、流程图是常见的策略。意义化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因为大脑只关心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列举出应用情景、结合(情景)案例进行阐释、尝试解决(情景)问题是进行意义化常见的策略。当然,针对一个概念的认知加工并不需要设计五种不同的活动,根据概念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已有基础,一般来说三个活动就足够了,两个活动基本上也能保证,但是不能过于跃迁,并且还需要针对于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设计相应层次的活动。

教学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

1.教学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要注意阶段性

人学习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经验来学习新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概念体系不断激活、构建和巩固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也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学生带着各种经验来到了课堂上参与到学习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构建自己的学习,那么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利用旧知、外化表达、反思、从具体到抽象被认为是有效激活、构建和巩固的过程。利用旧知就是根据新知的特点对学生的已知、已懂和已会进行考察,使其外露可见;外化表达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生成,写下来、说出来;反思,就是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思考过程;而从具体到抽象则是完成从直接经验到抽象概念的转化,因为大脑倾向于将事物简化。

2.教学与已有概念体系互动的设计要义

阶段性就是说要参考上述的四个阶段,保证四个阶段要素尽量齐备且遵循其先后顺序,虽然未必一定要那么严格。利用旧知的设计要义是激活并结构化,激活就是根据新知激活相应的旧知,结构化就是根据新知的结构把旧知进行结构化,以做好学习新知的铺垫和预备,如在教授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激活学生大脑中的相关概念,而且還应要求学生尝试去解决。外化表达的设计要义是对于学习过程中学生外化表征方式的设计,表征方式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认知层次性。反思、从具体到抽象则是需要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归纳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其设计要义则在于赋予学习内容意义。上述四个阶段性的过程,让教学从教师的“独白”转变为“对话”,让教学从听课这一种感官通道扩展为多种感官通道,让学生把新知和旧知有效地进行关联和整合,让学生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

教学与共同体的互动

1.教学与共同体的互动设计需要注意结构化

合作学习等基于共同体的学习总是被认为很重要,但是从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来说,很多学生并不掌握足够的合作技能。因此,搭档学习、小组学习等以合作形式呈现的社会化学习其实难以保证效果。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需要按照有效的合作学习要素进行设计即可,目标、资源、活动和产品是构成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四者具备基本上就可以保证基于共同体学习的效果。目标,是指要通过共同体的互动达成的意图是什么,是促进关键概念的理解,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督促,还是为了改善学习体验;资源,是指提供给学生怎样的材料、加工工具和合作方式;活动,是指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分享、讲解、讨论,还是合作和评价;产品,是指共同体互动需要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2.教学与共同体的互动设计要义

除了前文提及的要素完备性,还要注意在共同体学习过程中的顺序性。基于共同体的学习大致包括认知加工、人员结构、个体责任确认、过程组织四个过程,这些过程应该内化为教师的心理脚本。认知加工是指学生进行思考,完成认知学习的任务,做好外化表达的准备,使其在合作阶段能够“言之有物”而不是“人云亦云”。人员结构则是如何进行分组搭配,是搭档合作、小组合作还是班级合作,要从心理上确定每个成员的归属。个体责任确认是指每一位学生都在合作结构中承担任务,个体责任越大,则学习动机就会增强。过程组织则是指教师进行有效的示范、控制和引导,以精确地引导学生的合作过程。示范是教师要说明和演示合作的过程和结果;控制是指教师要把控好每个阶段的时间并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引导则是教师要按照提取的活动设计步骤进行引领。

教学与不同类型活动的有效整合

1.互动设计本质就是学生内部心理的外部表征

互动设计的本质上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外化表达,是对认知过程中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外化表达。认知过程中内部心理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了多个维度、多个阶段,针对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互动设计导向,但是这些互动设计都统一在一条“事件轴”上,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步进式参与的事件轴。教师在设计这个事件轴的时候,要有高度凝练的结构化脚本,否则互动设计就是朴素经验的简单重复,并不具备预设性和规划性。激活学生的已有神经元网络是基础,构建新的神经元联结是关键,通过应用和练习巩固神经元联结是最终目标。

2.互动设计的终极意图在于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有效的教学一般需要具备效果好、效率高、参与度高,当然这都是相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说的。不同的互动类型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互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主要在于对于长期记忆的促进,因为大脑的长期记忆是以网状命题的形式存在的。与内容的互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在于构建对于概念的多元表征,丰富概念的提取线索。与共同体的互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在于通过社会化的自我表露和朋辈压力,提升学生的动机。三种互动类型的互动方式,同样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

本文系2018年度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社科一般项目“探索并构建双创教育的社会反馈体系”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R.基恩·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3.

[2]克努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33.

[3]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第2卷):教学理论的新范式[M].裴新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65.

[4]理查德·E.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 盛群力,丁旭,钟丽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34.

[5]苏珊·A.安布罗斯,等. 聪明教学7原理[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6]吉姆·奈特. 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43.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谈大数据分析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谈语文教学中的互动
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