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表演实践中18世纪的琴弓

2021-04-06唐双文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弦乐巴洛克演奏者

唐双文

摘要:在古今弦乐史研究中,学者们偏重小提琴的记载,虽然琴弓的历史比提琴悠久,但它并没有受到重视。20世纪初,HIP(Historical Informed Performance,历史知情表演)的表演理念在古乐复兴运动中应运而生,演奏者逐渐认识到早期琴弓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故本文以“18世纪琴弓”为切入点,在梳理琴弓历史的基础上,对实践中“弓法”和“音色”进行探讨,进而思考乐器与表演的实践关系。

关键词:18世纪的琴弓  HIP  历史声音  弓法  音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005-03

1829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复演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成为当时较为轰动的音乐事件,后来,音乐学家布鲁姆(Friedrich Blume,1893—1975)将此作为早期音乐复兴的开端,HIP的表演理念也逐渐被人们熟知。自此,演奏者试图还原早期音乐的面貌,尝试运用古乐器解决问题。

对于弦乐表演者来说,古小提琴非常珍贵,寻求这样的乐器十分不易,为了贴近早期的历史声音,表演者开始意识到琴弓的重要意义。“在弦乐演奏时采用巴洛克弓,靠近弓子中部的持弓方式和几乎不用揉弦和装饰音等方式,制造出‘巴洛克的声音”①。“历史声音”脱离不了乐器的影响,琴弓重量、长度,弓毛的宽窄、厚度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演奏效果,它在历史表演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18世纪的琴弓

琴弓历史悠久,1100年以后在欧洲广泛采用,直到整个18世纪,各地制弓业蓬勃发展,琴弓的各部份构造发生改变,经历了由“早期弓—现代弓”的过渡。

历史上,关于琴弓的记载是模糊的,法国小提琴家、理论家沃尔德马尔(Michel Woldemar,1750—1818)最早完成了对18世纪琴弓的梳理。1798年他在《小提琴演奏法》(Méthode pour le violon)中展示了琴弓发展的插图②,其中列举了18世纪的四种琴弓:“科雷利”弓(Corelli bow)、“塔蒂尼”弓(Tartini bow)、“克拉默”弓(Cramer bow)和“维奥蒂”弓(Viotti bow)。后来,贝洛特(Pierre Baillot)和费蒂斯(Francois Joseph Fetis)等理论家在四类琴弓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发表论述琴弓历史的专著,再现了早期琴弓的面貌。这些理论家梳理的几种特定弓型都与音乐家的表演风格相联系,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地理因素,在描述18世纪早期琴弓时,未能涉及除意大利之外的其他国家的琴弓。

琴弓制造业在18世纪初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音乐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不同国家略有差别,近现代美国小提琴家、理论家大卫·博伊登(David D. Boyden)在研究中开始关注到各地琴弓,他打破传统的分类法,引入德国弓和法国弓,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③在巴洛克意大利地区,琴弓有短弓(“科雷利”弓和长弓(“塔蒂尼”弓)之分,主要适用于演奏抒情的奏鸣曲,“这类琴弓的总长度在24英寸到28英寸之间(约61-71cm),带有平直或略突的弓杆以及‘长矛(pike-head)或‘天鹅喙(swan-bill)弓头”④,目前现存的两把“塔蒂尼”弓保存在的里雅斯特音乐学院图书馆。与此同时,德国也诞生了适合演奏复调音乐的弓型,带有一个向外弯曲的弓杆,以便能够同时演奏三根和四根弦,但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因为弓的曲线不足以达到这一目的。法式弓则用于演奏舞蹈音乐,长度较短,反应迅速,可以更灵活地运用于各种节奏中,后来在发展中逐渐向意大利弓靠拢。

18世纪中后期,琴弓经历了过渡,最终被定型。所谓的“克拉默”弓出现在1770年左右的巴黎,这把琴弓很可能是由弗朗索瓦·图特(Francois Tourte)的兄弟——尼古拉斯·伦纳德·图特(Nicholas Leonard Tourte)制作,由于处于过渡阶段,所以它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克莱默”弓的设计与早期弓存在显著区别:(1)弓尖通常是较高的“战斧”型设计,在弓毛和弓杆之间留有更多间隔;(2)弓杆轻微向内弯曲且弓毛略微为宽厚;(3)弓杆末端带有螺丝,以更精细地调整弓毛的张力。⑤在1780年前,这些琴弓几乎没有标准的长度和重量,图特弓的问世为此提供了标准。图特加长了弓杆的长度(74cm),设计了较重的“小斧型”弓头,他高超的制作工藝使其成为国际标准。尽管他在当时荣获了巨大的声誉,但“匿名制弓者”的传统是强大的,一些理论家仍然称其为“维奥蒂”弓。

二、琴弓影响下的音乐演奏实践

在乐器上探寻“历史声音”并非一件容易事,早期录音见证了音乐风格的转变。在录音技术突飞猛进的20世纪,演奏者所录制的巴洛克作品仍然带有“古典—浪漫”的炫技色彩,乐句的处理以及技巧、情感的表达依旧属于MSP(Mainstream Performance,主流演奏)的表演范畴,真正意义上被唤醒大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证主义音乐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演奏者力求还原当时的声音,使用时代乐器演奏。

俄罗斯小提琴家穆洛娃(Viktoria Mullova,1959)就是一个经历风格变化的演奏者,她于1987年以及2009年分别录制了现代版本和古乐版本的巴赫《b小调小提琴组曲》(BWV 1002),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反映了她对于历史表演的思考,尤其是换上巴洛克琴弓后,“运弓”和“音色”都发生了变化,使我们逐渐意识到乐器对声音的巨大影响。

(一)弓法

右手的运弓是发出细腻音色的重要条件,运弓法也是弦乐表演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琴弓的变革丰富了运弓,随着图特弓的定型,音乐作品开始摆脱以分弓(Detache)为主要内容的巴洛克式奏法,逐渐衍生出跳弓(Spiccato)、顿弓(Martele)以及连顿弓(Staccato)等多样性弓法。

巴洛克时期,强调运弓技术已经成为弦乐演奏和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塔蒂尼曾借用科雷利奏鸣曲(OP.5,NO.10)中加沃特舞曲作为主题,创作了《弓的艺术》(Larte del arco),乐曲展现了巴洛克诸多复杂的弓法,强调弓技术的结合与运用。另一方面,18世纪弦乐表演理论研究微乎其微,却不乏经典,L.莫扎特、吉米尼亚尼等理论家的专著,为弦乐指导教学开辟了新天地,这些内容都为我们追述历史提供了证据。

在早期作曲家的手稿或现代净版乐谱中,分弓是最常见的演奏法。受到琴弓构造的影响,这种“一音一弓”的演奏在乐谱上没有任何标记,音符之间的换弓带有短暂的“呼吸”,成为18世纪最常见的演奏法,音色效果类似于现代“顿弓”。当音符之间的“休止间隔”超过正常的分弓时,必须用“断奏”演奏,其英文释意为“spiccato”以及“staccato”,通常在音符上面加一个点或者竖线。根据法国作曲家布罗萨德(Sebastien de Brossard,1655-1730)所说,两种弓法的演奏效果较为相似,这种说法延续到今天,已经成为目前学术届较为认可的观点。图特弓诞生后,这几种分弓奏法的实际含义发生了变化,而表示“断奏”的“spiccato”以及“staccato”,听起来更像是流畅自由的“连奏”(Legato)。

塔蒂尼认为小提琴的“连奏”是用来表现歌唱旋律的,他曾区分了“如歌式的运弓”(Cantabile bowing)和“快板式的运弓”(Allegro bowing)。17世纪末,琴弓的长度是16世纪的1至1.5倍,削弱了早期琴弓在演奏上的局限性,拓宽和丰富了弦乐表演的弓法。1731年意大利小提琴家彼得罗·卡斯特罗奇(Pietro Castrucci,1679-1752)在独奏中连奏了24个音符,音乐家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连音奏法。同样,缓慢的“连弓奏法”更适合后来诞生的图特弓,它更加强调了音乐的连贯性,并且演奏者可以自由地加入各种力度,体现情绪的起伏。现代弓法都是在巴洛克运弓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包括一些特殊的连弓,并且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图特琴弓弓法多样,既满足了古典浪漫的审美需求,也涵盖了巴洛克弓法,能够自如地诠释早期音乐,但它是否像早期琴弓一样具有“针对性”?在上文已提到,18世纪各地的琴弓略有不同,因此在各地作品中的创作弓法各有侧重。例如,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中,使用德国弓的巴赫设计了复杂的对位技巧与和弦,达到了复调音乐巅峰,其中也能看到音群的快速连奏。而同时期意大利作品中,歌唱性的旋律占据了主流,作品汇聚了大量的分弓与连弓奏法,而和弦则充当作品色彩性的补充条件,如塔蒂尼《魔鬼的颤音》。

如今,通过调整运弓,HIP演奏风格逐渐转移到现代乐器上来。换句话说,在现代乐器上,也能制造出古乐所需要的风格,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琴弓的重要性。笔者在此想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何种乐器,“历史声音”离不开琴弓的作用。

(二)音色

我们无法否认演奏手法对表演实践所造成的影响,但是乐器的结构、性能的确会影响演奏者的表演实践和情感表达,最终造成音色差异,所以研究弓的长度、重量以及制作材料也变得至关重要。

弓毛和弓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琴弓的松弛度,从早期理论家提供的图片中能够看到,早期琴弓的弓毛与弓杆之间的距离较远,不利于获得最佳音色,经过图特的调整,这种情况有了改善,最终形成了“内凹”型的琴弓。带有松弛弓毛的早期琴弓在初次接触琴弦时,只能产生含糊的音调,等到演奏者施加压力后,声音才逐渐清晰。而紧绷的现代弓则大大增加了演奏的弹性,使每一个音符变得更加饱满而扎实。概括来说,早期琴弓的弓杆与弓毛之间的距离远,而现代弓的距离近,这种结果导致在同一力度下,两类琴弓发生的形变不同,受弯曲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音色不同。

早期弓与现代弓也会影响演奏力度,小提琴、演奏者以及录音环境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对比会更加明显,这是琴弓的平衡点与重量作用的结果。

早期琴弓的弓头较轻,演奏时会受到惯性的影响,音乐达到弓尖便停止了;弓尾较重,常常用下弓演奏重音,形成早期特有“下弓规律”。故演奏者自然运弓的情况下,音乐在弓根处带有“柔和”的音头,在中弓达到最大值,演奏带有明显力度的变化,特别是演奏二分音符或者较长音时。这种说法在塔蒂尼的运弓建议得到肯定,他曾在给学生西尔门·玛达兰娜·伦巴第尼(Signora Maddalena Lombardini)的信中⑥指出:使用弓根演奏,尽量不要接触弓尖或弓根。⑥而现代弓的设计就避免了这种现象,琴弓重量的分布较为平均,所以在演奏者不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音乐由弓根到达弓尖的音色效果大致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我们无法测量古琴弓的真实重量,但是根据博伊登文章中的描述,我们能够得知,图特弓的重量大约为56g,使用伯南布哥木制作,而古琴弓的重量要更轻。演奏者需要依据所用的琴弓,通过手指调节琴弓的压力,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声音。

最后,弦乐音色还会受到运弓频率的影响,运弓的速度也影响整体的速度。正如上文所提到,早期琴弓比現代琴弓要短,并且琴弓重量分布不平衡,故演奏时不需要像现代弓一样把弓拉满,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造成古乐演奏中疾驰速度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对于弦乐来说,声音的本质在于琴弓的使用。琴弓不是小提琴的附属品,演奏者与弦乐器的联系必须由琴弓来建立,它可以影响弓法和音色,对于重振巴洛克风格至关重要。在20世纪古乐复兴运动中,经常能看到,演奏者只关注乐器本身,而忽略了当时的演奏技法,形成了主流演奏风格。所以,我们不能将是否使用古乐器作为衡量HIP的唯一标准,这只是我们划分表演风格的重要依据。

实际上,巴洛克时期的大部分乐谱,几乎不标示具体的力度情感变化、运弓要求,所以,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有必要依据乐器性能与当时的时代风格,选择适合的弓法进行诠释。古乐器的使用虽然还原了“历史声音”,但是必须配合当时的演奏技法,才能保证历史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韩里.欧洲弦乐艺术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范额伦.小提琴弓与弦的历史演变[J].音乐艺术,1997(04).

[4]邹彦.踏板和踏板记号中的“历史声音”——对历史音乐学的一种HIP视野考察[J].音乐研究,2020(01).

[5]徐昭宇.演奏形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从‘原真演奏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约翰·卢斯,玛乔里·卢斯.小提琴琴弓的演变[J].张承业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8(04).

猜你喜欢

弦乐巴洛克演奏者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我的好妈妈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巴洛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