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管理背景下慢性病社会问题

2021-04-04刘群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

刘群英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体检科,山东淄博 255100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非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对发病具有隐匿性、病情缠绵且病程较长,无明显传染性生物病因依据,或缺乏明确病因、病因复杂多变特点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病包括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1]。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定义的慢性病是发病有进行性特点,无法自行痊愈或基本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我国社会变迁的急剧性使得民众改变了传统的健康行为以及疾病模式,导致发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加。慢性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该类疾病病因比较复杂,进程慢,无明显发病症状或表现,需要进行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对民众的健康水平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导致其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病已成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该文将针对健康管理背景下的慢性病管理社会问题、文化意义做出如下综述。

1 目前我国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因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占比约为67%,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疾病所致的死亡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也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发布的《2019 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 年全球因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致死人数达到4 100 万人,在总死亡人数中占比71%。由此可见慢性病现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影响因素[3-4]。

1.1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慢性病之一,主要特点是动脉血压持续性上升,可引发患者心脑组织或肾脏等器官病变。 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庭遗传因素、超重或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盐摄入量过多、缺乏锻炼等。全球范围内约有30%成年人有高血压疾病,每年因高糖高盐饮食致死患者达到1 400 万人,在慢性病致死总患者中占比达到40%。但是人们对该疾病的知晓率只有30%,而疾病控制率不足10%[5-6]。

1.2 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又被称为阻塞性肺气肿,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2 亿以上慢阻肺患者,每年因该疾病致死患者达到100 万余人,致残者达到500 万[7]。 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以持续性上升为主,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生活环境污染等,具有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肺功能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负面影响。

1.3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持续性上升为特点的代谢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会造成患者肾功能损伤、眼部神经功能受损以及诱发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社会、行为和生物3 方面因素。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研究显示,2030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会达到5.5 亿人[8]。

1.4 癌症

癌症即恶性肿瘤,是因为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机制功能障碍所引发的疾病,其中肥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长期吸烟以及饮食不当等均为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40 年来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按照每年增加3%~5%的速度不断上升,其中约有60%的癌症发生在亚太地区,我国新发患者达到20%,而病死率达到24%左右[9-10]。 每年约有160 万死于该疾病,其中胃癌、肝癌和肺癌致死率占比较高。

2 慢性病健康管理过程中的社会因素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有紧密的联系,3 种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导致慢性病病情缠绵,迁延难以治愈,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常见的社会因素包括如下几方面。

2.1 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已经有60 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自1999 年也开始进入了老龄社会,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时间较早。 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中约有13%的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到2017 年时我国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 亿,占比达到17%,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快[11]。 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老年群体在社会服务、医疗服务以及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烟草需求量过大

烟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1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除我国外,全球范围内烟草销量中的卷烟和非卷烟分别达到6 000 万余箱和250 万余箱,嘴含烟销量约为7 万吨,手动或机械制作雪茄销量达到200 亿支,此外电子烟等销量也在持续增长。 在世界范围内吸烟者数量约有11 亿,每年因烟草相关疾病死亡的数量约为540 万余人[12]。我国吸烟者在3.5 亿人左右,同时有超过7 亿人深受二手烟伤害,每年因烟草相关疾病致死者百万余人。吸烟是诱发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阻肺、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3 生活方式与行为的转变

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其饮食结构也有了明显转变,很多人习惯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少,导致其血脂紊乱,胆固醇上升,进而诱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或脑卒中等疾病,同时也会导致乳腺癌、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上升[13]。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家庭人均食盐或油超标占比约80%,约有半数居民新鲜果蔬摄入量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诱发慢性病的一项影响因素。此外我国居民进行身体锻炼的比例过低,其中成年人进行锻炼的比例约为10%,而肥胖率和超重率则显著上升,人群中肥胖患者占比约为6%,而超重者比例则在25%左右,同时有近35%的人有明显胆固醇上升情况[14]。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肥胖患者约有1.2 亿,其中高胆固醇血脂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 000 万人,每年因锻炼不足所致死亡患者达到了300 万人,在整体因慢性病致死患者中占比约为8%[15]。

2.4 精神状态较差

直接致癌因素包括生活事件、情绪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该类精神因素可以直接致癌,也可间接诱发疾病,例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过度紧张,或长时间受到噪音、城市拥堵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等,会导致其情绪紧张,诱发抑郁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同时情绪过度起伏变化可能导致脑出血或急性心梗等疾病。

2.5 水质污染

现阶段我国地表水的水质整体性来说比较稳定且良好,但是部分水体则存在比较突出的污染问题。 根据2016 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地表水国家控断面中优于Ⅲ类水质的占比在67.8%左右,而劣Ⅴ类水质的占比在8.6%左右。根据地级和以上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的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在93.4%,其中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在84.6%左右。 同时我国开展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中的水质稳定性监测结果均为达标。劣Ⅴ类水体中的80%左右都集中在辽河、淮河、海河以及黄河流域,其中在支流劣Ⅴ类水质中海河流域占比44%,辽河流域则占比33%。 并且城市存在大量黑臭水体[16]。 十余个富营养化湖库均为有显著改善。 并且在近岸海域存在严重的局部污染问题。

3 健康管理背景下的慢性病管理

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体、群体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管理的过程,其技术路线包括发现健康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干预。 具体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监测危险因素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机构对肿瘤疾病进行了持续流行病学监测,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和死亡相关治疗。在20 世纪80 年代疾控中心建立了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检测系统,旨在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行为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卫生实践资料,用于进行疾病管理和干预,对公共卫生立法、社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继美国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建立了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检测系统。 2001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推出慢性病阶段监测方法,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各个国家慢性病监测提供指导[17]。

3.2 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核心在于合理膳食、积极运动、严格控烟和社区干预等。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包括:①基础策略。 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指出,应该对全国慢性病防控网络和综合防治机制进行完善和全面覆盖,建立疾病监测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增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社会支持环境,不同部门各司其职以及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降低病死率以及减轻慢性病对国家经济造成的负担[18]。 故原卫生部开始对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进行全面推广,农业部分和教育部门分别进行食物营养发展规划和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活动;国家体育总局也开始推动全面健身方案等。多地政府均开始积极打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人群,这对于慢性病防控有积极意义。 ②建设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慢性病防治体系需要政府多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从1995 年开始我国根据国情调整了慢性病防治策略。卫生部防疫司更名,同时设立了慢性病管理处,国家防控中心慢性病中心以及多地疾控中心均系统建立了慢性病科,并成立了国家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中心。现阶段全国多个城乡地区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在疾病干预措施执行、健康教育、疾病治疗康复、信息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 ③健康教育和促进。 将健康教育和促进设定为慢性病管理的主导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干扰,这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低投入和高效益的决策之一。我国卫健委建立了慢性病信息知识权威发布平台,定期发布和推送慢性病健康相关信息,同时有广电部门和新闻部门的媒体配合进行慢性病防治健康知识的科普,各地工会、妇联、工商联、共青团等组织也在该项目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和优势,以规范信息为依据组织社会动员以及疾病公益宣传活动。④慢性病干预。 慢性病综合干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进行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科普慢性病防治知识,控制烟草以打造无烟环境,推动全面健康运动,建立慢性病防控示范区等措施的实施,获得社会支持,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减低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病患者残疾率和病死率,建立良好的慢性病防治氛围。 ⑤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自2010 年开始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卫生和健康创建为基础平台,在卫生城镇考核标准、健康城市等行动中添加了慢性病防控相关内容,在国内创建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在政策引导下推广合理饮食、运动、控烟限酒等措施培育健康人群,建立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的慢性病防控策略以及长效管理模式,以增强慢性病健康管理质量。

3.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 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由直接卫生组织主持并达成的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 但是禁烟立法难度较高,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执行措施,公众对烟草带来的危害缺乏正确深度认知以及烟草行业营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控烟措施落实不理想,需要未来共同努力,增强烟草控制效果[20]。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芬兰北卡项目, 以及美国斯坦福第三和第五社区等相关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综合教育方式以及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等生活优化方式的开展结果显示,社区综合防治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和成本效益较好,说明该种方式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开展了糖尿病患者干预的相关临床试验,例如美国DDCT试验以及英国UKPDS 试验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管理以及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维持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 同时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多个国家都开始推广糖尿病临床及社区防治指南,以提升糖尿病管理效果。

1965—1975 年间美国开展了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相关行为试验,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同时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而英国政府也推动了“减盐”行动,与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行业开展合作,联合开展减盐行动,使得25%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含盐量得到下降,这有利于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日本政府倡导开展健康教育,做好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成功使得脑卒中患病率下降70%左右。

4 展望

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这不仅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针对慢性病开展健康管理十分重要,了解慢性病发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对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根据其他国家地区的慢性病防控管理建立了我国慢性病防控管理措施,但是疾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需要在未来更多地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环境和措施,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慢性病危险因素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解石三大因素
喝水也会有危险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